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4

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

蔺小雪

(兰州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世界经济专业)

摘要植物提取物是引领中草药产品出口的主要产业。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助推中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但近年来中国植物提取物无论在出口规模还是在出口金额上都有所波动,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篇文章梳理与分析了2011-2022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规模,对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行运用,找出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解以及量化,探究其产生波动的具体原因。结果显示,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竞争力效应为正效应,产品结构效应为负效应,说明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增长及方向与美国结构调整不同步。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 对美出口 中药国际化

Analysis of the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of Chinese plant extracts expor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bstract:Plant extracts are the main industry leading the export of Chinese herbal products. The huge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boos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lant extract industr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China's plant extracts have fluctuated in both the scale and the amount of export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analyzes the export scale of plant extract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2, applies the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find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plant extract exports, decomposes and quantifies them, and explores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eir fluctu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effect of China's plant extract exports was positive, and the product structure effect was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the growth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plant extract exports were not synchronized with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Keywords:Plant extracts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中药材行业处于活跃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统草药产品的出口,特别是作为天然药物的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与此同时,屠呦呦博士经过不懈的实验与努力终于得到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使得世界对我国刮目相看,再一次证实了我国中药产品的魅力以及强大力量中草药是一个奇妙的宝库,可以为世界医学做出巨大贡献。故作为中国中药产品主力军的植物提取物更应该走出世界。

美国仍然是中国植物提取物产品第一大进口市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海外市场对中国中药类产品需求增加。植物提取物出口作为大宗中药类产品出口市场的一个大品种,基本还保持着持续较高增速。我国在2021出口到美国的植物提取物总额大约能够达到4.17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提升了27.5%[1]尽管短期受前期中美大宗贸易发生摩擦波动的情况的影响,中国中药产品出口对美贸易增速有所显著下滑,但是预计从相对长期需求来看,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巨大需求规模不会出现改变,且美国作为中国中药类商品出口全球第一的大市场国的垄断地位格局仍可能将得以延续。故本文以美国市场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贸易状况。

1.2研究方法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到目前为止能够发挥出较大的积极效用,可以对市场波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原因,其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模型被运用在实际研究的时间并不是很早,发展历史不够悠久,但是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2]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发现,植物提取物种类太过繁杂,研究大多为单一产品单一市场的定性研究,缺乏大量定量研究。本文研究试图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植物提取物出口贸易效应指标进行量化分解预测及量化预测分析,将其分解为不同层次本文将植物提取物出口贸易增长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市场份额不变的情况下美国市场对植物提取物的进口总额增加或减少,引起中国出口植物提取物的增加或减少,即为结构效应;第二部分是市场份额产生变化的状况之下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情况所产生的变化,也就是竞争力效应。通过分解探寻中国植物提取物产品对美国产品出口市场比大的真正原因,并期望以此案例其他中药类其他进出口商品市场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战略思考。本文将2011年至2014年作为基期,2015年至2018年为第二期,2019年至2022年为第三期进行中国对美植物提取物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1.3研究意义

在紧张的市场发展环境,中药类产品出口会遭遇更大挑战,所面临的困难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但同时对传统中药的需求也在激增,这使得其发展面临新机遇[3]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发现学者们研究的大多聚焦为中医药国际化问题,过于笼统和单一且缺乏定量分析。故本文研究关注于中药类产品中的植物提取物,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出口贸易效应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有利于初步探寻国植物提取物贸易出口形势继续向好扩大真正原因,进而能够促进其他中药类商品出口进入美国市场提供理论借鉴资料,为其决策提供指导[4]

2.植物提取物范畴界定及数据说明

植物提取物是将天然的植物当作原料,根据实际需求及产品用途对植物进行有效地提取,将提取出来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其形成某种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品[5]植物提取物所提取的内容物种类都十分地多样,功能成份类型也大都比较丰富,一种药材提取物成份中往往可能具有很多功效不同的药理作用,但大体上来说仍可粗略简单的分为了下面这五类:着色、风味及香气输出、药理作用、中药配方颗粒功能成份及药用养生与保健功能。本文研究的植物提取物为中药提取物范畴。

文中的数据来自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它以HS编码为基础,且数据库中植物提取物编码为130219,无进一步细分,故文中数据均以130219编码统计整理。

3.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潜力

3.1国内发展

立足于国内层面进行分析,国标2016-2020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出,野生植物资源被当作重点提取对象植物提取物行业上游为种植业,中国作为国土广袤、气候多样的内陆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并且由于收益高,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结构有利,政府给予了政策、经济等多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种植业开发投入低,收益高,也促使很多企业进入。在这样的背景下,种植业发展状况良好。植物提取物行业下游包括食品添加剂、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其他诸多下游行业,随着近几年国内整体经济较为快速稳健的持续平稳发展、人们整体健康生活及文化提升要求加快和国内百姓生活整体质量意识程度的提高,消费品对天然健康的植物提取物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从植物提取物行业的上下游发展情况都可以看出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发展潜力。

3.2国际发展

从国际看,伴随着人们对“绿色消费”的追求,作为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的主要原料,植物提取物在国际市场中表现出明显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相对于中国其他中药类产品,植物提取物由于大多均为属于传统或天然类药物,进入国际相关产业市场相对受到限制条款和国家法规要求限制较少,成为中国未来长期引领国内优质中药产品国际市场出口强劲增长步伐另外一大国际主力因素;相对比较于任何普通的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几乎很小,不易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药性,附加值高,市场发展空间大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状况更为完善,发展水平达到更深层次,各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技术完善度更高,产品质量也更加优化,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均有稳定的市场和良好的销路。与此同时《关于植物药研究指南》也得以颁发。这体现出美国开始接受包含中药成分的植物药物,这使得我国中草药发展空间更大,发展潜力得到激发,从法规层面对其发展环境进行优化,使得其发展氛围更加友好,能够迈着较大步伐进入到美国市场之中。

4.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现状分析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2011年底截至到2022中期的中国药用植物提取物行业出口额整体仍高速波动和相对增长比较缓慢发展态势。其中,2011年末起至2014中期间一直处于国全药行业整体平均每年出口总规模年均增长均较中高速平稳的稳定发展期态势之中;虽然到2015一季度以后,出口的总体增速都逐渐有所放缓,但其出口额则仍旧继续保持着平稳增长势头。直到2018年,植物提取物的整体出口才又重新再次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取得了历史同期新高。

2019年至2021年均呈现增长态势。本文将2011年至2014年作为基期,2015年至2018年为第二期,2019年至2022年为第三期进行中国对美植物提取物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12011-2022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情况示意图

22011-2022年中国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国示意图

中国植物提取物的主要的出口的国家及地区有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以及墨西哥、韩国、西班牙等,2020年出口额中位居前三的为美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市场仍然是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20年上半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市场出口数量持续强势且大幅地反弹出口额度能够达到3.27亿美元,其提升了40.3%的比例2021年达到了4.17亿美元的顶峰,这恰恰反映和显现出美国市场对中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在价值,是第一出口的市场需求,从长期发展情况来看,美国出口市场将作为中国天然植物提取物产品出口中第一大市场的龙头地位在未来十年仍会有所延续。

5.植物提取物的出口效应分析

5.1理论说明

上文中列的出口数据均显示,中国的植物提取物的出口规模、市场结构都处于持续动态地变化发展中。通过建立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能够较具体精确地解决量化出口总规模发生变动后的内在原因分析以及市场要素分布及变动过程对量化出口总量规模及其变动速率的动态影响预测等重要问题。

5.2模型构建

CMS模型最初是由Tyszynsk提出一经提出就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被各方所运用,到目前为止其应用广泛性是非常强的,是对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的重要模型,能够较好地衡量出国际竞争效果Jepma所提出的扩展模型对出口增长模型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共包括两部分[6]

针对单一的产品指出CMS模型形式:

模型的第一层次分解

(结构效应) (竞争力效应 (次结构效应)

模型的第二层次分解

(增长效应)   (产品结构效应)       (综合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

(净次结构效应)        (动态结构效应)

本文中Sj 表示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总额占j国(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Qj表示美国对植物提取物的进口总额。分别表示基期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总额占j国(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美国对植物提取物的进口总额。ΔSjΔQj分别表示进口总额及比重的变动。

5.3结果展示

12011-2022年美国进口植物提取物总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第一期(2011-2014

第二期(2015-2018

第三期(2019-2022

进口额

21.25

30

41.03

22011-2022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第一期(2011-2014

第二期(2015-2018

第三期(2019-2022

出口额

5.42

8.34

13.48

32011-2022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CMS模型运算结果(单位:亿美元)

出口动因分析

第二期与第一期比较

第三期与第二期比较

第一次分解

结构效应

0.55

0.77

竞争力效应

0.15

0.25

次结构效应

0.06

0.09

第二次分解

增长效应

2.04

5.18

产品结构效应

-1.49

-4.41

综合竞争力

-0.67

1.49

产品竞争力

0.81

-1.23

净次结构效应

0.04

0.16

动态结构效应

0.17

0.19

5.4结果分析

5.4.1结构效应分析

总体来看,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的结构效应较弱。

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较,这一时期(2015-2018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额增加了2.92亿美元。可以看到,第一次分解中结构效应、次结构效应均为正值推动了出口额的增加;在第二次分解进程中,产品结构效应是负的表明中国植物提取物产品出口总量增长规模及产业方向已经与美国的结构方向调整严重不同步,即已不能有效及时实现从造成美国产品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趋势的下游行业产品中顺利退出,由此间接减少到了中国产品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需求的空间。

第三期与第二期相比较,这一时期(2019-2022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额增加了5.14亿美元。同样是产品结构效应为负值影响了中国植物提取物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与潜力相对于前一时期的产品结构效应更加降低需引起我们注意

5.4.2竞争力效应分析

总体来看,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的竞争力效应较强。

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较,这一时期(2015-2018年),第一次分解中竞争力效应为正值;第二次分解中综合竞争力为负产品竞争力为正。这表明这个阶段的植物提取物出口拥有相应的竞争实力竞争状况是比较理想的,发展也非常乐观,出口结构发展状况较为积极。第三期与第二期相比(2019-2022年),第一次分解中竞争力效应为正值,且比上期竞争力效应有所上升。

在全球疫情的环境影响下,2019-2022年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所上升,并且植物提取物是下游各行业产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如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等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会使用到植物提取物,因此某一单一市场波动对植物提取物带来的影响较

小。与此同时,植物提取物行业进入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跨越很高的标准,潜在进入者数量并不是很多种种因素也是导致竞争力效应有所增强的原因,也为中国植物提取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6.结论与建议

根据CMS模型得出,中国植物提取物对美出口有所波动的原因为竞争力效应较强,产品结构效应较弱。这与其他学者“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美国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产品出口结构的改善”[7]有所吻合。

针对植物提取物出口时的产品结构效应弱,要积极改善。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主要以粗提物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标准。并且由于开发投入低、技术门槛低、法规限制,缺少合理的结构规划。国内科研单位应该通过加大研究技术投入,提升新药研发应用力度,增强技术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提高中国植物提取物新品种的综合国际竞争力。此外,要尽可能延长中药产业链,向中医药终端产品领域传统植物药、保健功能性食品生产几个方面深入靠拢,提高医药产品开发技术含量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及生产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大力抓质量。

针对植物提取物出口时的竞争力效应,第一次分解中,第二期比较第一期的竞争效应为0.15,第三期比较第二期的竞争效应为0.25,有所提高;但细分第二次分解得出,第二期比较第一期的综合竞争力为0.81,第三期比较第二期的综合竞争力为-1.23,说明年来植物提取物的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国对于发展天然植物提取物行业来讲具有其专业特色优势,比如有中国传统医药养生研究方法国内丰富独特的传统植物药资源面对国外贸易壁垒,植物提取物产业需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是非常大的,不仅需要应对政治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以较好的姿态融入到国际竞争中去。参与产业链的竞争[8]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116月进出口商品类章总值表(美元值)[EB/OL].(2021-07-18).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7/302276/3769600/index.html.

[2]尤前前.CMS模型在探究出口贸易增长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120-121.DOI:10.13665/j.cnki.hzjjykj.2019.10.047.

[3]王梦昕,刘国秀,史楠楠,翟华强,王燕平,闫赋琴.我国中药产品对美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J].世界中医药,2021,16(07):1166-1171+1175.

[4]柳燕,于志斌.2019年中药类商品进出口形势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03):342-347.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200312004.

[5]范小燕. 植物提取物全球市场对比研究与我国发展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18.DOI:10.27307/d.cnki.gsjtu.2018.002732.

[6]Jepma ,CJExtensions of the constant market shale analysi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long—term export data of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Balance Betwee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iamson,J.G.St Martin’s PressNew York,1988;64—75

[7]韩雪娇,余正.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中国医药化学品对美国出口增长因素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2):1-3.

[8]张亚莉.中国植提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分析[J].中国外资,2013(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