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粘膜切除术(EMR)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改良粘膜切除术(EMR)临床应用

董来春 李润语  汤阳阳  齐国娟  勾俊峰 张景成

鸡西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158100

摘要:我们采用改良EMR技术,在常规EMR准备基础上采用部分ESD技术,对于广基息肉(扁平无蒂或侧向发育息肉)的消化道黏膜病变切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EMR在消化道粘膜病变中的治疗效果及技术创新点。

关键词: 改良EMR;消化道广基息肉;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EMR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病变的治疗。EMR是在单纯息肉电切术和粘膜下注射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对有蒂和亚蒂息肉治疗简便高效,但广基息肉(扁平无蒂或侧向发育息肉)易有病灶边边缘残留。ESD采用粘膜下逐步剥离技术,可避免病灶残余,但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操作,器械使用增多,治疗费用增高。我们采用改良EMR技术,在常规EMR准备基础上采用部分ESD技术切除消化道粘膜病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改良EMR在消化道广基息肉(扁平无蒂或侧向发育息肉)中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及结果

我们2022年1月到9月开展了改良EMR十例,均完整切除病变,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其中胃广基息肉6例,结肠广基及侧向发育息肉4例,息肉大小约1-3厘米,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病理排除恶性肿瘤,术前签署同意书。

二、改良EMR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改良EMR在进行黏膜切除前,需要通过内镜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混合美兰,形成隆起的黏膜下囊肿。这样有助于分离黏膜下层和肿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再结合ESD技术,将圈套器尖端伸出套管外1-2mm,先对息肉基底部外缘粘膜环形切开,部分分离粘膜下组织,电凝粘膜下显露的血管,缩小广基息肉的基底部,人为形成亚蒂,再使用圈套器完整切除息肉,止血夹封闭创面。

三、讨论

良性息肉是消化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技术越来越成熟,在临床应用中也越来越广泛,内镜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最初主要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并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EMR术也得到相应的改进,因其微创、安全等优点,曾成为治疗粘膜层病变的主要手段,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治疗过程中切除次数多、术中出血量大、病灶范围不明确从而增加手术时间等情况。但对广基息肉(扁平无蒂或侧向发育息肉),常不能完整圈套,分次切除易有病灶残留,且不能完整回收病理。ESD是近几年治疗早期胃肠道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病变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具有更大的切除范围,可将病变范围较大的组织一次性切除,将病灶完整。但该技术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较长。故本研究在改良EMR治疗中,粘膜下注射后结合ESD环周粘膜切开技术,缩小广基息肉的面积,圈套器沿已环周切开的病灶圈套,有利于完整圈套病灶并切除,完整回收病理并对病灶做出评价。改良EMR是介于ESD和EMR之间的技术,降低了使用圈套器的风险,减少了息肉切除不完整而复发的机会,同时,改良EMR技术对具有EMR和ESD操作经验的内镜医生而言,比较容易掌握,可提高治疗效率。改良EMR在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面,改良EMR与EMR相似,明显少于ESD。在息肉残余方面,改良EMR与ESD相似,明显少于EMR。改良EMR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技术相对容易掌握,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宏,谈春晓,夏加增.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13(5):389-392.

[2] 杨喜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8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2):16.

[3] 刘东碧,杨雁,于双.内镜黏膜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

[4]RUTTER M D, CHATTREE A, BARBOUR J A, et al.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Association of Coloproctolog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non- pedunculated colorectal polyps[J]. Gut, 2015, 64(12): 1847-1873.

[5] FUJIYA M, TANAKA K, DOKOSHI T, et al.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of EMR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n neoplasms: a meta- analysis of studies comparing EMR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J]. Gastro⁃ intest Endosc, 2015, 81(3): 583-595.

[6] FUCCIO L, HASSAN C, PONCHON T,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colorectal neopl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7, 86(1): 7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