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高军

620121198202096012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大的背景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建筑数量和建筑规模。就目前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工期也比较长,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有关管理部门在开展建设时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项目更具可视化与立体化,该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地将整个建筑过程展现出来,便于全体工作人员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和进程进行全面的了解,方便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管理,在提高建筑项目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BIM技术能将设计信息和施工过程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对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有效监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BIM技术的运用,应侧重于完善的管理体系及挖掘BIM技术资源,通过实现管理与技术的有效融合,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高水平推进。

1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1可协调性

建筑工程的建设体量普遍较大,建设全流程涉及诸多环节,参建人员需相互协调、配合。若项目施工期间存在某些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需组织各层管理人员参与会议,共同查明问题的原因,再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可能由于处理不及时而导致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或是由于中途耽搁而延误工期;应用BIM技术将发挥信息共享的优势,管理人员可及时查阅信息,做到尽快发现问题、尽早处理问题。因此,采用BIM技术可实现设计协调、整体进度规划协调、成本预算与工程量估算协调、运维协调等。

1.2可视性

与平面图相比,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使建筑图纸变得极具立体化,能够更为直观地将建筑工程的整体构造展现出来,在实现建筑项目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使设计更具可靠性。

1.3模拟性

例如,可模拟设计中的信息,化抽象为形象,实现建筑物性能分析仿真;可借助BIM技术实现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以便工程人员更加直观地明确场景内容;能够实现施工仿真模拟,模拟、优化施工方案、自动计算工程量、消除现场施工过程干扰或施工工艺冲突;能够实现施工进度模拟,建立BIM技术与施工进度计划的联系,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模型中,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同时,还可模拟建筑工程项目移交建设单位后的运营。此外,BIM技术的模拟性有利于造价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可在顺利推进施工进程的同时取得突出的经济效益。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建筑施工模拟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地质条件、天气气候、空间等,如果施工中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避免施工进度及质量受到影响。BIM技术可以模拟动态三维模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将建筑工程中的实际组件转换为建筑信息数据模型,发挥现场施工指导作用。BIM技术中的三维模型的动态模拟,可直观展示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并对建筑工程的复杂结构展开分析,做好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动态施工模拟应将施工计划作为目标,体现出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仿真分析是BIM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分析,保证安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BIMI技术可用于施工场地布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遵循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原则,做好施工现场布置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实际施工现场进行模拟,科学、合理地进行场地布置,并选择合适的位置储存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节约更多材料及机械设备的取用时间。BIM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可以对施工人员的分布情况进行监控,规划更加便利的施工道路,保证施道路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BIM技术还可在预制零件加工中应用。建筑工程中所用的预制构件数量较多,但由于部分构件参数不清晰,建筑性能可能存在问题。BIM技术可实现数据共享、可视化及统计建筑材料,并对建筑构件的制作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如果发现构件参数及质量存在问题,可及时与制作厂家沟通。

2.2碰撞检查

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是BIM技术的主要优势,相关工作人员可对模拟出的建筑物各环节进行观察分析,并利用BIM技术中的可视化分析属性对其不足之处和参数信息予以优化改进。BIM技术具有模拟建筑内部结构的功能,以便工作人员科学地对建筑内部的管线配置和空间规划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进行整改,加快施工图纸设计和优化的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隐患。此外,BIM 技术还可对施工过程中各部门所负责设计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并找出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出处理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降低由于返工而影响项目整体经济效益问题发生的频率。

2.3基于BIM技术的多专业协同设计

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可突破传统方式下二维平面图纸在信息传递方面的局限性,向三维立体模型蜕变,构建统一的平台,协同呈现各专业的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协同设计。此外,在BIM技术视域下,可将建筑项目视为有机整体,各专业信息具有关联性,若某专业存在变更,系统会及时更新,与之相关的专业也将自动更新,相比传统的设计方式工作量减少、工作效率提升、协同设计效果较佳。建筑师创建基础模型,结构工程师建立结构模型,并由建筑师对基础模型加以细化,由MEP工程师建立MEP模型,将各模型紧密连接,构成完整的模型,以此更加有效地进行碰撞检查,评价建筑各部分的设计情况,有不妥之处及时调整,以保证整个模型的合理性。建筑项目具有复杂性,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虽然有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如难以准确地、直观地表达建筑曲面特征和建筑空间序列。而采用BIM技术,可实现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递进,工程人员可查询建筑的立体结构,明确各构件的信息和布设位置。

2.4安全组织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也越来越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指数也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方式并没有提高,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监管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极易受到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有局限性,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采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则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BIM技术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能实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与此同时,管理工作者可通过BIM技术所搭建出的模型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全部方案进行模拟实验,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和安全隐患,并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预防与优化处理,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管理工作者还可将现场感应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以便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施工人员出现安全隐患,系统就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施工管理工作水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BIM技术可以构建建筑工程模型,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改进措施。同时,还能帮助施工人员控制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协调各部门完成施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康荣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24-27+45.

[2]孔春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224-225.

[3]只红霞.探讨BIM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2021(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