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令狐现蕾

云南智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 文山市663000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上了议程。为了切实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要关注各生态要素的系统考虑与整体推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实现,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环境保护更注重“质的提升”。而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其有效开展能够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实现环境治理能力的持续增强与绿色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究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路径很有必要。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保护;利用

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与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人类的自然生产和日常生活,还是现代工农业的持续发展,都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水资源非常稀缺,许多干旱地区已经严重缺水。为了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号召,逐步使本地区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水资源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安全监测工作,对水资源进行监督管理,维护水源生态建设,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1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相关工作推进的意义

(1)优化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居住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优化用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水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通过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都具有重要意义。(3)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自然的美景和资源,并且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损害。这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

2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路径

2.1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水环境生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能够被利用的主要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变化,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环境生态,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切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积极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从工业用水、农业农村用水与城镇生活用水多个角度出发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提升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切实避免水质性缺水问题,推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高效开展。在工业用水方面,要加强部分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并集中整治工业区集聚区水污染,切实完善各行业的水处理配套设施,并定时抽查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从源头控制水污染。在农业用水方面,要从污粪处理、秸秆利用、化肥农药使用、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出发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对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的影响。在生活用水方面,要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切实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切实提升污水收集效能,有效规避由于管网混错接导致的水污染问题,降低生活废水对水资源质量与生态的影响,推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

2.2加强开源节流,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开源节流工作能够推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理念的贯彻落实,切实改善水生态状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开源节流工作的开展需要从供水能力与节水能力两个角度出发,通过优化水资源时空分配、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等手段优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在优化水资源空间分配上,各区域要立足自身实际进行工程建设,切实优化水资源时空分配,有效应对干旱、洪涝等问题,有效缓解区域性、季节性水资源短缺问题,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控制用水总量上,各区域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外调入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利用,推动地下水采补平衡的实现,提升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用,同时,各区域也要对区域内耗水量大的农业、工业与服务业项目进行控制,确保用水总量能够在用水指标内,有效控制用水总量。在提高用水效率上,各区域要从城镇节水、农业节水等角度进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整体规划。在城镇节水方面,各区域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并利用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制定水价调节机制、提升污水再生利用力度、减少管网漏损以及普及节水器具等方式提升城镇用水效率;在农业节水上,各区域则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切实转变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并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完善节水灌溉基础设施,推动滴灌节水规模化运行的实现,实现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微喷灌、淋灌等方式的合理应用,提升农业用水效率。

2.3加强生态保护,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通过加强森林植被建设、沟道治理、护岸护坡、河湖整治等工作,可以有效减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推动水生态修复,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具体来说,加强森林植被建设可以提升土壤的拦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此外,森林植被还能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轻度污染具有有效调节作用。因此,加强森林植被建设是推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能够提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效果,改善水生态系统的质量与稳定性。

2.4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查

为了推动各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举措的有效落实,各区域应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严控水环境风险,切实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过程中,各区域督察部门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督察工作,在完善的督察制度体系的规范下有序进行督察,积极关注污染防治、开源节流与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切实应对水资源的区域性短缺、季节性短缺以及水质性短缺等问题,并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于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等案例进行整改与曝光,同时也要规避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在督察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时,督查部门就紧紧围绕污染防治、岸线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十年禁渔等方面的问题开展督察工作,切实迎合了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长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在新时代下,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切实打好碧水保卫战,从生产生活各方面落实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通过保护手段、治理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手段的综合应用提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效,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持续深化。

参考文献

[1]张瑞.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路径的思考[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4):146-148.

[2]刘丽君,章广德.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10):142-145.

[3]夏群群.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5):60-61+63.

[4]叶彬,马勇骥,张乐源,等.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47(11):22-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