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现代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曹晓娜1徐荣2

1.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江苏 连云港市222006

2.江苏省连云港防汛机动抢险队江苏连云港市222006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确保水利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水利工程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各有不同,地势结构、环境十分复杂,这也就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水利工程有着涉及范围广、工期长、危险性高等特点,这也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严加规范,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进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所发挥的社会效能也日益显现,但具有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管理环节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变数,一旦重大问题无法合理地予以处理,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安全隐患。因此,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和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真正地以科技发展的角度,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的技术质量管理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质量控制的战略,为工程建设品质提供有力保障。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1.1施工材料影响因素

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种类是十分多的,而且很多材料需求量巨大。如果在对材料购买的过程中缺乏了对材料的规范化管理,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达不到施工质量标准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加强材料管理才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综合水平,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水泥、砂石、木材、钢筋等各种材质的质量监控。从采购环节、供应商选择、材料运输以及材料进场等各个工序都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那么最终都会给工程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限制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1.2专业能力不强

大多数情形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计难度大、应用信息化技术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各部门人员均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应用。但部分技术人员只在施工技术领域比较熟悉,而对信息化应用和管理并不精通,没有充分关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大都位于相对偏远地区,施工条件比较恶劣,管理者对工程技术学习的时间也很少,不与时俱进融合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当前的管理模式应用,很容易导致工程技术老旧,实际施工效率和质量保证效果都较差。另外,部分员工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并不关注,也缺乏职业素质,工程相对效率自然降低。

1.3制度不完善

由于施工工程程序非常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必须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这对保证工程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虽然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治理安排没有改进,影响治理和监督的质量。在水利工作管理流程中,规则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件。如果不以智能高效的方式改变原有制度,就会损害水利工程的自身管理运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际工作流程产生不利影响。管理模式落后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创新不足影响整体效果和实际就业水平。另外,水利工程原有经营机制比较缓慢,容易导致一定的现金管理不足或缺乏,直接影响建设工作的影响和项目的整体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这是改善行业或企业业务提升一类的重要途径和机遇。为了有效地改进,规避共同的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有必要充分认识现有制度的不足。

2现代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2.1完善技术管理机制,提高施工质量

在水利工程具体施工中,要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有必要选择科学性施工技术的管理方法。在落实管理工作中,确定管理机制作为前提保证,根据详细制度将管理工作规范化,才能为管理工作提供保证,从而降低施工流程质量问题。首先,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从采购原材料着手,强化控制原材料质量与价位,不仅需要确保原材料质量、数量、规格达标,又要对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加强控制。在完成原材料的采购后,还要严格检查原材料质量,保证原材料并无质量问题或数量问题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储存与运输。其次,通过科学性会审机制的完善建设,严格核查施工图设计及监督施工现场,保证施工实效性的提升。还要选择先进技术推动监管质量的提升,包括BIM技术的运用等。应该秉承动态化原则,合理开展施工流程的监管工作。最后,通过科学档案管理机制的构建,合理收集与水利工程有关的信息,然后合理开展资料整理与储存工作,给改造水利工程及扩建施工提供参考,贯彻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推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全方位提升。

2.2完善运行机制,落实责任制度

基于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构建有效的产权制度,认识产区制度的内容,让政府依照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例如对于公益性比较强的水利工程而言,采用合作管理的形式;而对于一些抗旱防汛等任务,采用承包的方式,实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合理改革和发展,用于带动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分级管理的形式,打造农民群众和专业发展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相关部门必须对自己所负责区域内的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管理,采用分级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权责分明。当然,也要深刻认识农民群众的困难之处,为体现水利工程的要点,自觉爱护水利工程,需要加强和群众的紧密联系,提升水利工程效益,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其良性运转。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应该结合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设置有效的增值、保值责任,采用竞争上岗的形式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管理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将其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围,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第二,做好防汛、抗旱等自然灾害的运用管理工作,构建工程管理的预警防范体系,规避自然灾害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第三,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管理队伍,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完善日常管理工作,提升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的效率。

2.3摒弃传统管理模式,创新运行管理方式

在新型市场的引导下,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情况下,应该创建新的运行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应该积极落实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依据“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以此有效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获得高效管理,加强运行管理与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关联;第二,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而且后期维护流程也较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单纯依靠财政支持难以顺利实施水利工程,还需要企业、社会等主体参与投资。通过有效的市场运营管理模式,将一些资金投入工程正常运行和后期维护与管理工作,才能持续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深入落实。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作为关乎民众生活生产的一项民生项目,在长时间建设发展中,已然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但从水利工程的质控角度来说,施工技术的管理必定是重点问题,应该按照具体问题,不断优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机制,并通过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加强引进,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保证综合化管理工程施工技术的同时,为水利工程未来的稳定建设及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德运.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6):172-174.

[2]张莹,张猛,印丽娟.浅析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融合[J].中国设备工程,2022(7):80-82.

[3]朱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工程与建设,2022(2):571-573.

[4]袁超.水利工程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解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