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

郑映玲

身份证号码:440582199309126184 山东省泰安市2710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论文在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内涵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城镇空间规划与农村空间规划的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充分利用大数据城镇战略定位、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功能分区规划等进行统计分析与空间规划预测,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国土空间规划应用方法体系。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框架

引言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通过大数据对国土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云计算、GIS等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对规划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发掘和分析之后对土地的分布特征和已经规划等信息实现可视化表达。通过对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优势入手逐步分析其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特点,有助于建立统一、互补、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内涵

1.1基本概念

国土空间规划是将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种规划工作结合在一起,需要协调整体空间中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实现对国土空间资源的调整和安排。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数据结果如表1,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

1.2双评价方法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技术规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内容要求准确理解“双评价”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管等不同环节中的作用和功效。

2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2.1环境资源产权意识不足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规划人员对环境资源的情况掌握不到位,导致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2多规合一目标落实不到位

多规合一是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目标实现的根本,但是由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工作周期长,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很难完全实现多规合一,例如,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需要不同的主管部门参与其中。

3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

3.1城镇空间规划

3.1.1城镇战略定位

城镇战略定位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其通常根据区域的经济指标数据、人口数据、现行建成区面积、工商企业指标数据等对城镇等级进行综合评判,通过区域在城镇等级这一属性上的差异,指导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中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以及区域红线设置。但是,城镇战略定位的本质是对城镇的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多元社会要素的流动情况综合分析与科学测度城镇内人口、信息、交通、资本、企业的活动强度、活动关联性,从而量化定位城镇等级[3]。因此,城镇战略定位中的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为,利用手机信令或者社交网络平台的实时定位数据测度与分析城镇的人口要素流动情况,利用城镇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对城镇的交通流量、流动频次等进行测度与分析,利用银行网点POI数据与银行资本数据测度与分析城镇的资金流动情况。

3.1.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城镇开发边界是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的重要分界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满足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空间的关键举措。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在城镇等级划分与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城镇的人口规模、经济体量与用地规模科学预测最适宜的开发边界。其中,人口规模数据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当前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结合社交网络平台定位数据、高德地图位置服务数据等动态监测人口流动情况,分析人口流动规律与人口数量时空演变规律。用地规模可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对城镇用地属性、用地活动强度等进行集聚分析,提取出用地的规律变化参数。

3.1.3城镇功能分区规划

城镇功能分区规划是在城镇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群体对国土空间的使用功能需求,科学划分商业、工业、园林绿地、公共空间、居住空间等不同功能类型。但是不同功能分区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度,空间功能的混合趋势也越发明显,例如商业综合体之上为居住空间或办公空间。因此,在城镇功能分区时,应对城镇居民的活动范围、活动类型、活动时长等进行综合研判,精准分析与规划城镇不同功能空间分区。在大数据应用方法层面,可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文本分析技术对社交网络平台中的用户日活数据、空间定位数据、用户博文或评论数据等进行过滤、提取与分析,挖掘出居民在不同区域的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活动时长、活动规律。根据活动类型的集聚度情况,利用泰森多边形对活动空间的边界进行空间分析与界定,得到城镇区划范围内的办公区域、居住区域、公共区域等不同功能性空间,实现城镇空间功能分区优化布局。

3.2农业空间规划

3.2.1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是在农业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区域规划进行探索与预测,为农业产业发展合理地选配功能分区,以适配农业产业的规模扩张、市场销售与产业链完善。在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农业产品销售数据、销售点与体量空间分布数据、物流网络数据、资金流网络数据等进行网络分析,找出农产品销售市场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农业产业规划成果作为参考,空间结构规划需要采集居民位置及轨迹大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规划区居民活动分布密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规划区各功能地块居民活动联系,进而结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及类型综合确定产业空间主中心、次中心、节点及发展轴带,进一步优化农业空间的规划布局。

3.2.2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是对乡村整体布局进行规划,设计乡村土地规划方案,明确乡村等级体系,优化村庄内部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在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下,乡村规划需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微信热点、手机信令等村民出行数据、社交活动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模拟各村庄之间、村庄与乡镇之间的联系网络及强度,并测度各村庄在联系网络中的中心度。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在新时代要求下的全新规划类型,虽然规划内容继承了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乡规划的重点内容,但是在规划体系和具体编制流程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聚焦于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层面的探索,理清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环节与流程,找出国土空间规划中不可忽视或避免不了的大数据应用环节,并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对于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充分利用资源、充分保障城镇与农村产业发展与社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学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数据成果服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22(5):69-72.

[2]白煜琦.探讨大数据视域下的国土空间规划[J].中国住宅设施,2022(4):43-45.

[3]向颖.大数据方法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21,11(5):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