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潘国俊

东莞市正衡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523172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质量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内部缺陷、构件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钢筋配置等,如有必要,可进行现场结构荷载试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首选测试项目通常是混凝土强度,然后根据项目质量选择测试项目。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优化;

引言

现代城市建筑正朝着高速度、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的基础,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当使用钢筋混凝土时,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其测试工作主要测试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其承载效果确定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本文对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识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及鉴定技术的综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以缓解住房不足、居住空间狭窄和工作环境恶劣的问题,钢筋混凝土作为高层建筑的支撑,其质量直接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安全,通过使用相关技术检测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可以科学地评估建筑的安全性能,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对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所谓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混凝土为起点,然后在混凝土中放置几根钢筋,形成稳定的结构,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这种结构比普通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大的强度,其承载能力也更强,从而使建筑更加稳定和安全。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利用物理原理通过施加压力来计算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和变形,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建筑规范》的要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立即加以解决,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需要配备科学的工具和设备,以确保检测方法和数据的科学准确。

2.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的特点

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政府和企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评价就是对钢筋混凝土的检测,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以下检测特点:(1)法律适用,严格按照国家制定实施的《建设工程检测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检测鉴定工作;(2)公平公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由权利人委托的第三方检测平台进行,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公平公正;(3)真实有效,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与工程方无利害关系,其鉴定报告客观真实;(4)客观准确,第三方检测平台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以此为前提记录、组织和保留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5)独特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任何建设项目中的检测和评价数据都不能应用于其他建设项目,因此具有独特的特点。

3.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的内容与技术措施

3.1外观检测鉴定

外观检查法是用肉眼直接观察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应用广泛,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的一个重点,通过观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部,可以观察其表面是否平坦,外观检查法需要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表面是否有凹陷或裂缝,以及用手指能感觉到墙面是否粗糙,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缺陷可以反映在质量问题上,此外,还有两个主要方面需要使用目视检查方法进行识别,一种是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计算其体积,时,要测量墙壁占用地面的深度等方面,这些数据的测量需要准确,以巩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另外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法精确测量的结构,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工程构件的尺寸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规划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

3.2钢筋保护层的检测鉴定

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是钢筋外层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结构可以防止钢筋锈蚀,还可以起到承重和抗压的作用,因此,在测量过程中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检测和识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检测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耐压试验,混凝土的脉冲压力值可以使用超声波或雷达探测器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可以通过发射脉冲压力和反射脉冲冲压值之间的异同来推断;其次,共振法用于将波发射到混凝土结构上,通过计算波的振幅和频率并识别产生的共振量,可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该检测方法采用岩心取样法在混凝土结构中钻孔,可以快速获得钢筋混凝土强度报告,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并分析具体问题,以获得最佳的检测和识别结果。

3.3混凝土的检测鉴定

3.3.1回弹法

回弹法是指使用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传动杆敲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并使用仪器测量重锤回弹的距离,根据回弹值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该方法属于表面硬度法,是基于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相关性而建立的检测方法,应该注意的是,弹簧驱动的重锤需要一定的力才能达到初始速度,然而,由于其他因素,混凝土结构不能吸收所有动能,只能吸收一部分动能,同时,重锤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从混凝土结构表面反弹,通过计算重锤的初始动量和回弹动量,可以推断出混凝土结构的硬度,回弹法选择的样本应通过抽样进行选择,所选样本量应大于九个,如果待测试的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则可以将整个面积四舍五入为零进行多次测试,例如,表面积小于13.5平方米的混凝土结构通常可分为五个区域,这五个部分的布置应基于建筑类型,测试区域应布置在两米的范围内,还应注意的是,液位计在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与地面保持水平,测试区域的面积应在0.2m×0.2m范围内,收集相关数据以防止出现错误。

3.3.2超声回弹法

超声波回弹法是指使用超声波仪器进行检测,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力,将超声波发射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并使用接收装置计算传播时间的数据,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时间和距离计算它们的路径、传播速度和反弹速度。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硬度,主体结构的硬度分析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超声波回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并获得准确的数据,普通方法的使用往往会受到混凝土中水分的影响,导致数据不准确,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将通用方法和超声回弹方法相结合,使获得的检测数据更加科学。

3.3.3拔出法

首先安装预埋件,并在其表面涂上隔离剂,然后向其浇注混凝土,拆除相应的连接部件,并要求检查员对预埋件周围的混凝土进行夯实,最后,将拉出装置连接到锚上,施加外力,直到混凝土受损,压力表读数停止变化,记录此时的拔出力值,即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3.3.4雷达法

雷达方法主要利用1GHz以上的电磁波来准确检测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以及是否存在孔洞和泄漏等缺陷。通过向混凝土中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具有不同电磁特性的钢筋时,它们会形成反射电磁波,然后由接收仪器获得,并生成波形图,以帮助技术人员根据波形图中反映的相关数据确定混凝土内的缺陷状态和钢筋位置,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混凝土内部介质电磁特性的差异,差值越大,反射波信号就越强,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浅层混凝土,如果适当调整底部探测雷达的电磁频率,也可以实现20CM以上的具体探测,然而,由于钢筋低电阻屏蔽的显著影响和设备成本高,实际应用效率不高。

3.4质量检测

钢筋的质量检测可分为以下两点:一是钢筋的位置检测,主要目的是确定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厚度和钢筋的分布,在检测过程中,通常使用电磁感应法,将由感应线圈组成的探头靠近钢筋,当感应电流瞬间增加时,使用校准方法来确定电表感应电流的变化,感应电流的实际大小与钢筋的厚度和保护层的厚度有关,因此电流大小可以反映相应的值,从而更准确地确定钢筋的直径;其次,需要使用电位差法来测量钢的腐蚀程度。如果钢材本身有腐蚀部分,就会产生一定的腐蚀电流,根据腐蚀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不同的接地电位差,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CU-CUSO4作为参比电极,将其完全连接到被测对象上,并串联1MV电压表,以确定钢筋的腐蚀程度。

3.5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变形与损伤检测

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变形检测(包括构件挠度、构件倾斜和地基不均匀沉降),损伤检测(包括环境侵蚀损伤,如冻伤、灾害损伤:如火灾损伤;人为损伤:如碰撞损伤;混凝土中有害元素造成的损伤,如碱骨料、氯离子侵蚀损伤等)可以通过超声波、取样、凿除等方法进行。

4.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4.1提高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良好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在结构测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在战争中一样,必须有现成的武器,仪器设备质量优良,操作方便,精度高,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一些检测机构使用的仪器设备在功能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显著差距,这些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应用功能有限、设备体积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测试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研发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符合国际标准的仪器设备,并将其应用于工程测试工作。

4.2提高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如何进行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特殊成型工艺混凝土的检测等。我们应该以改进检测理论和分析改进检测数据为目标。通过引进国外新技术并与国内现有技术相结合,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创新和发展我们的检测技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加强结构的检测和识别技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能力,对需要检测的相关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李兴卫.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及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与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5):153-156.

[2]黄跃辉.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3):103-105.

[3]董磊.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现状与问题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05):134-135.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19.0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