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重要性及运营事故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地铁运营安全重要性及运营事故策略研究

何涛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在维护地铁运营的同时,受到操控技术、设备故障、运营调度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地铁运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正在不断增加,并且形成足以阻碍地铁通行的交通问题。在此基础上,有效维护地铁运营安全,防止地铁运营中的风险事故,成为现阶段地铁运营与开发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重要性;运营事故策略

1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落实地铁运营安全是地铁交通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全面落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作业,对地铁运行阶段的仪器仪表进行检查,有效降低地铁运营的事故发生率。典型的案例:某地区地铁运营事故对地铁交通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据资料统计,该站曾出现因司控编码器异常、开关接线异常等因素引发的列车牵引无流事故。对此,该站严格按照地铁车辆故障应急处理办法,完善5号线车辆的维护规程,以及打造相应的线网指挥中心系统,用于监测列车运营情况,最终使列车牵引无流、脱轨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保障了地铁运营的经济效益及整体安全。

2地铁运营事故类型

(1)依据造成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类型划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员因素包括由地铁内部工作人员的失误、乘客自身因素等所造成的地铁运营事故;设备设施因素包括车辆故障、供电故障、信号故障、通号故障、机电故障、线路及土建故障造成的运营事故;环境可分为恶劣天气因素等;管理因素可分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等。(2)依据事故发生的空间分布形式划分: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的空间分布形式,可以划分为车站事故、区间段事故、车辆段事故。(3)依据国家标准划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5〕32号)文件要求,将城市地铁运营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运营突发事故、重大运营突发事故、较大运营突发事故和一般运营突发事故四个等级,具体如表1。

3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策略

3.1完善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

一是对设备的管理。安全运营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明确运维工作对应责任人,管理层要定期对设备检修记录进行抽查,对相关负责人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进行了解程度调查。通过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打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工作的设备基础。二是对地铁运营环境的管理。我国城轨交通快速发展中行业总体安全稳定,但运营安全管理中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抓住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急管理,配备责任心强的安全管理人员,行业相关人员要严守纪律,要提高思想认识与工作要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保障城轨交通运营安全思路,各地政府部门要按权限制定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完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推动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要加强风险处理能力培训,地铁公司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处理方案。积极制定各种风险处理机制,地铁公司要明确发生运营风险应采取的措施,明确消防等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发生运营风险可得到及时处理。三是人员因素的管理措施。人作为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控制、管理还是执行任务,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减少人员风险,防止出现因为人本身或者别的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不能接受的风险状态。地铁运营公司可以通过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制定不同的规范或者考核制度来降低人员风险。例如,对于技术人员,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考核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对于地铁运营相关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身体健康等问题,不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考核;对于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考核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此外,还要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安全活动,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乘客都要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以便在遇到运营事故时可以冷静处理。

3.2做好地铁试运行管理

地铁试运行能够排除地铁运营期间的绝大部分故障问题,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系数。在地铁试运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从以下方面对地铁进行巡视:首先,在供电系统的试运行中,变电所设备、环网电缆、接触轨以及杂散电流防护系统是试运行的关键目标。试运行期间需要针对线缆绝缘性能下降、电缆支架脱落、供电中断等隐患问题进行排查,才能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其次,试运行期间采用的运行检测工具必须多样。例如,采用DM6018规格的普通钳形电流表进行报警系统测试,采用FMTE586规格的线缆测试仪进行线缆测试,采用MT1210规格的数字万用表测试电压电阻及线缆通断等。利用多元化的测试工具,才能够在试运行过程中得出精准的地铁运营数据,为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与信息基础。

3.3建立健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计划

应急预案是以预测潜在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地铁安全运行为基础,对整个反应流程作出的全面、科学的计划。制订应急预案时,必须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意见,深入论证,以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有效性。此外,必须加强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根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组织地铁各有关部门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处理水平。在构建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还要注意预案结构的合理性。一是要确保应急预案系统在逻辑上是完整的,在管理上是协调的。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整合资源,共享信息,采取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应急预案的三级预案结构。三是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普及,积极开展各种演练活动,提高职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3.4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运营安全管理

智能化技术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时代发展契机,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可以纵深推进地铁运营改革,实现数据实时分享、分析,做到事前预警。自2010年以来各地区也结合区域性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与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进行融合,在坚持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高效化的前提下,不断拓展警务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流程,让信息流匹配,提升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决策能力与响应能力,同时也让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活动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精准化。以往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面对海量信息、需要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排查,同时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大数据逐渐融入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系统中后打破了信息屏障,可以针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收集、存储、整合、分析、提炼并挖掘出对于工作需求有价值的内容,具有高效性、精准性的特点,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技术。大数据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数据存储技术,既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同时还具备检索应用能力。分析和挖掘是大数据的核心部分,能对社会各类信息进行融合评估,实现了高效分析挖掘,为智能办案、智能监督、智能评估、智能管理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基础。

4结束语

当前地铁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乎到人们的安全出行及生产安全,地铁安全管理对于后期运行影响较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分析地铁安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地铁安全运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我国地铁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文文,王伟,邵志国.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9):142-146.

[2]贾佳.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J].科技风,2020(14):224+226.

[3]张传凯.探究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安全中的有效运用[J].时代汽车,2020(18):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