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研究

姚焕君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人民政府511365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步伐较快,与此同时,我国水利事业建设获取的进步也十分显著。为保障河流整体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不断发展的还有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整治主要是以防汛为主要功能的建设工程之一,因我国历史上曾有大规模洪水灾害出现过,所以国家十分重视河道建设。而实施河道整治,能为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维护作用,也能够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但从河道整治工程情况来看,因施工不规范而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现象相对普遍,所以必须进一步探讨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优化对策。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河流生态环境;影响

1河道治理原则

1.1全面计划和治理原则

河流、湖泊和其他供水系统的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组成部分。在规划河流、湖泊等水系时,有必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生态环境建设,地方治水计划的基础、原则、目标和方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开展河流范围内的雨水监测与管理、污染源管理与治理、补水、净水等项目,完成河流治理规划的任务。

1.2实现河道多功能原则

现代河道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和排水,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流和湖泊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在河道治理和规划中对河道的各种功能的需求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功能不能仅分为防洪和排洪,河道的生态功能被忽略。也不可能只关注河道生态功能却忽略了河道的基本功能。

1.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从传统河流治理模式向现代河流治理过渡的基本点,也是人们理解的回归点。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只有在现代河流环境改善和完善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相互适应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状

2.1河道堵塞现象非常严重

河道堵塞导致河道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非常多的堵塞因素,在河道中还会存在大量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有一部分河道会存在直接被堵死的情况,或者有超过一半的河道被堵塞。如果是汛期,那么就会导致河道水流处于一个不畅通的情况下,大量洪水就会流向河道周围的农田,这样一来就直接造成人们的日常生命受到直接的影响,甚至还威胁到财产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这样一来就会直接增加土地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个人以及企业想要促使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就会促使河道以及分支被非法占用,在短时间内,在洪水来临的时候难以保持水流的畅通性,甚至还会导致山洪事故的存在,上述存在的人为因素是造成防洪工作难度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对河道整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河道损毁,过度开发河岸资源

河流风光是一个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很多开发商也是看准了这一商机,开始依山傍水地对河岸区域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对河岸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河床及河道的损毁十分严重,再加上现在的居民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对于河流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使得其将各种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到河流中,导致城市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2.3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是人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河道施工的过程当中,部分工厂在开采砂石的过程中对河道原有的环境带来了干扰。与此同时,各类污水也会被直接排放到河道当中去,出现了水污染的问题,这使河道当中的大量生物死亡,不仅不利于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发展格局也遭到了破坏。虽然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会利用草皮、树皮等绿色植物来开展堤岸绿化工程,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生态恢复的效果甚微,生态防护没有发挥必要的作用。

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的建议与措施

3.1将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同进行的建议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河道整治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将河道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同时进行,在施工前对整治的方案进行研究,制定一套既能解决河道问题,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首先,先对河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再制定合理的方案。如果是单纯的河道问题,就保证在不破坏当前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治理。但如果既存在河道清理、修整问题,又存在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就需要在其结构治理的基础上,不但要保证河道结构的稳定性,还要避免施工的过程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

3.2加强河道整治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为了保证河道治理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进行,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的宣传,让河道治理人员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河道治理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其次,制定保证生态环境的河道治理规定,例如,使用过的污水排放规定;施工的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的施工设备的操作方法等。通过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施工措施,进一步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最后,制定奖惩制定,严格执行奖罚制度,杜绝污染生态环境的情况发生。通过定期地开展思想教育的培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3优化河道整治建设的工程方案的建议

由于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河流形态差异化严重,不同的河道形态,其河道常见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均有所不同,为了完善我国河道的管理办法,就需要加强对河道实际情况的了解,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对河道内的基础建设情况进行准确掌握,保证其正常运行。当基础建设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先进行其状况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并进行及时的维修,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河道治理问题。做好日常的巡查工作,制定合理的基础设施维护方案,确保河道整治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好河道整治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3.4采用环保的工程材料,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建议

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河道内部需要修整的情况,在修整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其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否存在影响,一旦使用具有污染性或者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但会对河道的治理造成一定隐患,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施工才需要对施工材料的成分以及环保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河道的修复工程不对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河道的两岸出现滑坡现象,可通过创建生态坡体的方式,种植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植被,一方面加强坡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环保化的方式进行河道治理。此外,在发生河道建设工程问题,需要采用施工材料进行整治时,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要严格把控,选择环保性能好的施工材料,避免造成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

3.5加强河道断面整治的措施

由于河道问题发生时断面问题不同,就需要根据其实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并考虑施工的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深槽断面的发生时,不但要对断面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还要考虑到断面问题解决后造成的淤积问题,面对此种情况可以采用分段清淤的方式,还可以将清理出来的泥沙用于周围环境的植被种植中,一方面解决了河道的清理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

3.6加强河道护岸工程的措施

河道的护岸工程主要为了减少水流对河床的冲击,避免造成水土流失,传统的护岸方式是采用钢筋、水泥的固化处理,但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基于此,为了在解决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在护岸工程的实施时就需要采用环保的修整材料,例如,聚氨酯材料,此类的材料中含有50%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可以与水资源直接接触,无毒性污染,具有透水性。采用此类的环保材料不但可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施工材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的开展要在保证周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提高河道整治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河道的治理关乎着我国的航运事业发展以及民生问题,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施工材料的选择,避免造成水资源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开展环保化的河道治理工作,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钱伟.基于河道环境的生态整治工程管理要点[J].珠江水运,2022,(23):69-71.DOI:10.14125/j.cnki.zjsy.2022.23.024

[2]郭阳,吴永娜.河道岸坡整治工程设计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2,51(08):61-62.

[3]王浠浠,董礼翠,宋翠萍.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J].内蒙古水利,2022,(08):57-59.

[4]尤捷.新形势下运河河道生态整治工程要点[J].农业与技术,2022,42(11):70-73.DOI:10.19754/j.nyyjs.20220615019

[5]王晓迪,孟祥瑞.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整治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1):151-153.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2.1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