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

张娜娜

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肌肉与骨骼康复是骨科疾病康复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骨科疾病保守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康复训练能有助于病人术后恢复。但部分病人忽视了肌肉与骨骼的康复,认为没有必要。该想法是错误的,为提升病人对肌肉与骨骼康复的认知,文章对其重要性予以重点探讨。

骨科手术治疗并不是结束,康复才是病人恢复的开始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差异性,手术治疗工作虽然能改善病人的病情,防止病人出现关节畸形等情况,但手术完成并不代表病人的临床病症恢复。手术治疗期间,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一定伤害,病人在术后需要接受肌肉与骨骼康复,加速病人术后恢复。但不同人的体质存在差异性,即便是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同病人的恢复速度与恢复结果也不相同。故在术后应尽早为病人介入康复,只要病人的病情允许,便能为病人提供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干预的介入,不仅能最大程度上恢复病人的关节功能,避免病人出现残疾情况,预防病人病情复发,更能保障病人未来的生活,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病人、家庭与社会的压力。

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

1、能促进病人骨折的愈合

骨骼康复训练,能对骨折部位产生影响,加速其愈合。经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能逐渐恢复受伤部位的正常血液循环,并能促进骨组织的新陈代谢,这也是骨骼康复愈合的过程。康复训练中,能控制病人的负重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病人的负荷,并对骨折部位产生刺激,促进新骨骼的生长与形成。肌肉训练中,能促使肌肉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淋巴循环。肌肉收缩还能产生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使其沉积于骨骼中。该轻微的异常活动能对骨折端产生刺激,导致骨痂的产生,进而加速病人愈合。

2、防止肌肉萎缩与肌力下降

肌肉骨骼康复锻炼过程中,病人的肌肉能不断收缩,预防肌肉萎缩情况发生。训练期间,还能始终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作用。一旦解除固定后,则不需要重建这种关系。同时在锻炼期间,还能提升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灵活性,促进关节的灵活,提升其活动范围。锻炼中,强化受伤周围的肌肉,不仅能稳定病人的骨折部位,还能预防因肌肉无力而产生的再次受伤情况。

3、减少卧床并发症发生

骨折疾病发生后,或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恢复,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血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均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后卧床并发症。康复训练下,能适当的为病人提供运动训练与肌肉训练,帮助病人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合理的运动还能改善局部血肿情况发生,吸收渗出液,减少水肿与粘连情况发生。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预防肺炎、压力性损伤、皮肤溃疡、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意义显著。除此之外,合理的康复锻炼还能有助于提升病人的心肺功能,预防病人长期卧床导致的呼吸与循环并发症发生。

4、促进神经肌肉康复

若病人发生骨骼疾病后,需要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手术等,需要接受本体感觉锻炼,帮助病人恢复关节平衡能力,提升病人的协调能力,进而促进神经肌肉的康复,防止病人手术治疗后出现运动功能受损情况。

5、心理康复

骨折不仅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影响,还可能会对病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帮助病人积极面对康复情况,提升病人的自信心,预防焦虑与抑郁等情况发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升病人应对疾病的积极性,促使病人主动面对康复挑战,加速病人恢复。

肌肉骨骼康复是必不可少的

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70%的肩颈腰腿痛病人与运动损伤病人,在接受系统化的康复后,均能治愈。骨折手术后,病人接受系统的康复锻炼,与未接受康复锻炼的病人比较,其恢复所需时间能减少50%左右。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与不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相比,手术治疗效果能提升50%以上。

肌肉骨骼康复应把握住时机

康复医学,不仅是临床医疗工作的延续,而是应该与临床医学共同发展,病人应从医疗的第一阶段开始,结合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选择不同的康复干预。康复医学除了应用常规的医疗技术外,还能为病人提供综合性的治疗,借助辅助医疗技术,有效的调节康复工作,形成有机的与整体性的治疗方案。肌肉骨骼康复应尽早开始,越早为病人实行康复干预,产生的康复效果越佳,所需的时间越少,耗费的经济与精力也就越少。在手术治疗后,病人应立即接受康复科医师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接受物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中国传统治疗与康复护理。病人的肢体功能损伤与衰退是从伤病发生后立马开始的,一旦病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过后要想再弥补,则很难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因此,病人应屏气养病这种敷衍的治疗方式,尽早接受康复治疗,才是对自身疾病发生情况与身体健康负责的体现,才能最大程度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后遗症产生,最大程度上促进病人恢复到患病前的行动力。

肌肉骨骼康复的阶段

第一阶段,减轻疼痛与肿胀。该阶段的重点是改善病人的急性炎症,减轻病人的痛感,对病人提供保护、冰敷与压迫等干预。如病人在干预后仍未能缓解疼痛,则应为病人使用镇痛剂等辅助治疗,为后续康复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恢复病人的生物力学机制。该阶段中,能为病人提供关节活动度锻炼,避免病人长期卧床产生肌肉体积下降、力量下降与严重萎缩等情况。通常情况下,康复师能鼓励病人尽早活动,活动以轻柔与无痛训练为主,在病人可接受范围内完成康复锻炼。

第三阶段,力量训练。该阶段的目的是缩短病人肌肉长度,促进病人全面恢复。通常情况下训练以病人耐受程度为依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

第四阶段,神经肌肉控制与本体感觉训练。该阶段中以手把手锻炼为主,通过视觉、触觉的暗示,更加有效的提升病人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单腿站立训练与平衡板训练等方式,改善病人的本体感觉。

第五阶段,功能性或运动项目针对性训练。在这一阶段中,鼓励病人将分解的功能训练结合起来,将运动模式组合起来,完成功能性训练。

总的来说,骨折康复训练对病人的康复恢复价值显著,不容忽视,能促进病人的骨折恢复,加速病人的肌肉力量与关节灵活程度锻炼,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改善病人心情。故病人主动接受康复训练,并积极参与到训练中,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或接受康复师的建议,结合自身身体素质与恢复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制定康复锻炼,能更加迅速的恢复身体健康,回到正常生活中,并且能减轻病人治疗期间产生的疼痛感,提升病人关节功能与骨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