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疾病中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疾病中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对比研究

吴格

潜江市中医院妇产科 湖北潜江 433100

【摘要】目的:对比在妇产科疾病的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分组原则对本院妇产科在2023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孕产妇91例分成两组,其中A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B组46例开展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妇产科孕产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的效果高于常规护理,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妇产科疾病包括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一些妇科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疾病、一些妊娠中的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临床综合征疾病、月经不调、妊娠中的流产、异位妊娠等疾病、分娩过程中的难产、早产等疾病和产后的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疾病[1]。由于妇产科疾病复杂多样,患者人数众多,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基础[2]。因此妇产科疾病护理中提倡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本院妇产科针对收治的91例孕产妇展开了不同护理方案的对比观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疾病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本院妇产科同一时间段内收治的孕产妇91例实施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其中A组45例中年龄20-43岁,均值(31.52±2.26)岁,其中已婚28例,未婚17例;B组46例中年龄21-44岁,均值(31.53±2.27)岁,其中已婚29例,未婚17例。

对两组妇产科疾病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A组孕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较为常规的协助检查、对症护理、遵医嘱用药、环境护理等护理措施。

为B组孕产妇开展优质护理:(1)优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多数妇产科孕产妇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尤其是分娩初产妇由于首次分娩极易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影响孕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护士在开展优质护理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对自身疾病掌握程度开展一对一的问答解惑、发放健康手册、PPT讲解、专家视频播放、病友交流等多元化的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了解,规范患者的行为习惯。另外,护士应通过谈心、观察等方式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心理评估结果和性格特点开展一对一的语言安慰、心理暗示、家属陪伴鼓励、转移注意力疗法等方式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2)优质病情护理:建立优质护理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妇产科疾病、优质护理、常见护理问题和风险、预防对策等方面的培训,强化妇产科护士的护理技能。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临床表现、身体状况等遵医嘱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通过评估风险后制定预防性护理对策,减少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3)优质生活护理:护士在开展优质护理中应指导其养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习惯,结合孕产妇的营养状况、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等制定优质的运动锻炼计划,尤其是对分娩产妇,通过产后早期运动锻炼预防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发生。还应指导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内衣裤一天一换,每天用清水清洁外阴,减少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妇产科孕产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妇产科孕产妇护理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而B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妇产科疾病孕产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n/%)

组别

感染(n)

产后出血(n)

难产(n)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A组(45)

4(8.89)

2(4.44)

2(4.44)

8(17.78)

36(80.00)

B组(46)

1(2.17)

0(0.00)

1(2.17)

2(4.35)

44(95.65)

X2

-

-

-

4.195

5.244

P值

-

-

-

0.041

0.022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各类妇产科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妇产科疾病众多、病情复杂且治疗时间长,需要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但以往临床中使用的常规护理措施虽然能达到相应的护理效果,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价值并不十分显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妇产科临床这提倡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主要是指在临床干预中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4],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疾病等全面的护理干预服务,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护理目的

[5]。本研究结果显示,和A组妇产科疾病孕产妇对比,B组妇产科疾病孕产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这一结果更好的说明了在妇产科疾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推广意义。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疾病的护理过程中,相对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成效更加显著,建议在日后的妇产科护理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熊文红,李木琴,刘英.优质护理结合全程胎心监护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2,35(23):189-192.

[2]王靖舒.优质护理干预对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0):146-148.

[3]周桂莲,肖小红,彭淑琴.整体优质护理在预防妇产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31-33.

[4]黄晓玲.优质护理方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06):82-84.

[5]欧阳彩云,杨琴燕,付文娟.产前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产妇不良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探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1):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