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3

探讨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刘东云 江淑婷 陈月芳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广州市黄埔区中六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55

【摘要】目的:分析藏毛窦Ⅰ期切除缝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该研究总共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06~2023.01到医院诊治的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25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余下25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与SF-36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藏毛窦患者开展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康复时间,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围手术期护理;心理状态

藏毛窦是肛肠科较为少见的疾病,“窦”是指小孔或空腔,“藏毛”是指内藏毛发,从字面来看,藏毛窦就是一种内藏毛发的小孔、空腔样病变,多见于臀缝上方或其附近的皮肤和软组织,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给机体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I期切除缝合术是藏毛窦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术后康复。并且I期切除缝合术是一种侵入式操作,对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易出现焦虑、害怕、抑郁等负性情绪,故手术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2]。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患者常用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但关于其用于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患者的研究较少。鉴于此,该研究以50例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患者为例,探析围手术期护理后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21.06~2023.01,入选对象共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范围在22岁~56岁,平均(38.74±6.25)岁;病程时间5天~48个月,平均(17.26±3.1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5例;年龄区间范围在21岁~56岁,平均(38.59±6.23)岁;病程时间6天~49个月,平均(17.85±3.14)年。对比两组各项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体格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藏毛窦;年龄处于21岁~56岁之间;病历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并发肛瘘、直肠恶性肿瘤、肛周脓肿等其他肛肠疾病;心脏、肝脏等器官组织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存在乙醇或药物滥用史;手术耐受力差,无法实施手术治疗;入组前2周内接受过疾病相关治疗;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失常。

1.2 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简单向患者介绍藏毛窦的相关知识,叮嘱完善术前检查,告知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每天定时清扫和消毒病房环境,调整室内温度为病人比较舒适的22~24℃,病区定时通风每次为30min为宜。告知病人术前禁食6-8小时,结合快速康复的理念有肠梗阻、急诊病人等除外,需禁水2小时。患者送手术前两小时可以喝200毫升以内的清水或能量饮料。术后告知手术结果,动态观察病情及各项体征,叮嘱患者饮食清淡,不可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定期使用凡士林敷料换药,同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1.2.2研究组展开围手术期护理,详细措施为:

1.2.2.1术前护理:①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进行宣教,面对面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藏毛窦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知识,着重介绍I期切除缝合的优势及操作流程,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并列举医院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发放健康手册、卡片等,叮嘱经常翻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②心理护理:受疾病困扰、疾病知识缺乏等,患者术前易出现焦虑、害怕、抑郁等负性情绪,加重躯体的不适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心理状态,寻找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提供相应的情绪疏导服务。组织病友交流会,邀请治疗成功患者分享治疗经历和心得体会,增强治疗信心;教会其通过转移注意力法(比如聊天、播放音乐、观看娱乐节目等)、放松法(静坐冥想、深呼吸等)调节情绪。

1.2.2.2术中护理:提前半小时打开手术室空调调至病人舒适的温度22~24℃。核对病人信息后打上留置针,使用液体前加热至37℃,避免身体失温引发应激反应;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询问其感受,通过眼神交流、语言沟通等方式舒缓紧张情绪;摆体位时照顾病人的感受手术开始前避免皮肤裸漏,给病人盖好一次性的垫巾遮挡。摆好体位后询问病人是否舒适,不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下根据病人的诉求调整为舒适的体位,将加温毯调整好舒适的温度,盖好被子注意给病人保暖,术中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在手术治疗期间,需要保持皮肤干燥,冲洗伤口准备好温水,避免术中低体温。配合手术医生完成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手术结束帮病人贴好伤口贴,保护好伤口避免感染。将放置的引流管固定好,贴上有效期和放置深度标注清楚贴上标签、并告知病人做好引流管的保护防止打折或意外拔出。

1.2.2.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术后去枕平躺6h,待麻醉药效消失后改为侧卧姿势;增加巡房次数,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及意识状态,检查创面是否出现渗血或出血;加强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②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轻度疼痛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法、热毛巾贴敷、局部按摩等方式减轻疼痛,若患者痛感强烈,可在主治医师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③饮食护理:术后当天禁食,术后第2天食用清淡、营养物质丰富的半流食,并逐渐从流食过渡到普食,叮嘱患者多摄入新鲜的瓜果蔬菜,避免食用胀气食物。④换药护理:定期进行伤口护理,定时更换引流袋,观察手术切口,一旦出现渗液或渗血需立即更换敷料,换药前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换药过程严格坚持无菌原则。叮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伤口裂开;当引流管的引流量≤5mL/天,可考虑拔除引流管。⑤康复护理:引导患者形成健康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戒烟戒酒;待病情稳定后,鼓励开展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主被动肢体训练、肌肉等长伸缩锻炼、步行等,运动强度以身体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

1.3.1康复情况:统计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时间越短则评定为康复效果越良好。

1.3.2疼痛程度:评估标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总计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分数越高则评定为痛感越强烈。

1.3.3生活质量:选择健康调查简表(SF-36)作为评估工具,量表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则视为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越差。

1.3.4心理状态:评估标准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其中HAMA量表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0~4分,总分为56分,得分≥7分代表存在焦虑症状;HAMD量表包括17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0~4分,总计68分,得分≥8分代表存在抑郁症状;HAMA量表与HAMD量表分数越高则代表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相关指标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法、卡方(x2)检验法,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的康复情况

从表1的结果能够看出,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

1评价两组的康复情况

组别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天)

住院时间(天)

创面愈合时间(天)

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月)

研究组

25

3.28±0.47

11.63±2.58

27.64±8.35

2.14±0.33

对照组

25

4.65±1.02

15.21±4.16

36.85±10.49

2.58±0.41

t

-

6.099

3.657

3.435

4.180

P

-

0.000

0.001

0.001

0.000

2.2 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

从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干预后,在VAS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在SF-36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2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SF-36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5

6.35±1.24

1.58±0.11

60.85±4.36

82.49±7.21

对照组

25

6.28±1.23

2.13±0.42

61.52±4.39

75.32±5.64

t

-

0.200

6.334

0.541

3.916

P

-

0.812

0.000

0.591

0.000

2.3 评价两组的心理状态

从表3的结果能够发现,干预后,两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评价两组的心理状态,分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

HAMD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5

16.79±5.12

7.26±1.35

17.96±4.53

8.57±1.33

对照组

25

16.38±5.11

9.43±2.82

17.82±4.51

10.95±2.31

t

-

0.283

3.470

0.110

4.464

P

-

0.778

0.001

0.913

0.000

3 讨论

藏毛窦在临床较为少见,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毛发作用、长时间坐着、衣服摩擦或机械压力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会造成皮肤损伤、破坏毛囊,使得皮肤里面毛发和碎屑堆积,进而引起身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形成藏毛窦。藏毛窦若未合并感染,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只是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凹陷,可能看见藏毛窦的小孔、开口;一旦出现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红、疼痛、肿胀,有时还会流脓[3]。对于藏毛窦,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I期切除缝合术是常用术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再加上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缺乏足够认知,易出现焦虑、害怕、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手术顺利完成[4]。因此,加强对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既往临床对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术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护理,但干预效果不理想。围手术期护理是外科手术常用的护理模式,其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通过综合评估其生理、心理、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实际状况,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改善心理状态,确保手术顺利完成[5]。该研究发现,研究组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康复时间、VAS评分、SF-36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是:与常规护理不同,围手术期护理更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等特点,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早日康复出院。围手术期护理不仅注重病情康复,还关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护理需求[6]。加强术前护理,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有利于提高治疗配合度,舒缓负性情绪,以乐观心态面对治疗,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加强术后护理,提供基础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换药护理和康复护理,有利于减轻痛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7]

综上所述,全面、细致、整体、科学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用于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术患者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轻疼痛程度,舒缓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光华,张如洁,陈教华,等.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效果和安全性[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1):58-60,69.

[2]商凤佳,张丽娜,周凌曦,等.水胶体清创胶联合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护理12例藏毛窦术后皮瓣坏死的经验总结[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01):72-74.

[3]李晓华,黄晓明,邵秋香,等.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联合辨证分期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3,63(11):78-80.

[4]侯雨辰,贾小强,贝绍生.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藏毛窦皮瓣转移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3,21(04):78-81.

[5]贾善勇.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在骶尾部藏毛窦治疗中应用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3):3787-3788.

[6]张金芳,吴均媛,林秋,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2):43-44.

[7]涂蕾,涂佳敏,吴金霞,等.焦点解决模式联合银离子敷料与VSD在藏毛窦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