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暴力伤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暴力伤害研究

江宇

内江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邮编:641000

摘要: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为此进行家庭教育期间应注意恰当方式方法的使用,若采用语言暴力,不但无法起到良好效果,还会对孩子形成难以弥补的创伤,对其未来成长和发展来讲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从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对幼儿的伤害进行研究,以此提出科学有效解决对策,促使幼儿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语言暴力;伤害

前言:部分家长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进行家庭教育期间,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幼儿,会形成敏感、不自信、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家长传递正确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有效沟通及互动拉近亲子关系。

一、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对幼儿的伤害

(一)对幼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国外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其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中提到个体及系统、系统与系统间的内在关系。家庭是幼儿自出生起就密切联系的微系统,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但大部分家长依旧采用传统打击式教育,并未意识到家庭语言暴力对幼儿发展形成的伤害,致使家庭语言暴力时常发生。而长时间受到语言暴力,会使幼儿形成烦躁、自卑、少言寡语等负面情绪,更甚者其会将自身封闭起来,无法与外界交流。

(二)幼儿健全生理机能发展形成影响

国外一项关于幼儿时期受到语言暴力且并没有遭到身体伤害的十多名成年人进行研究,发现其脑部发育都有异常情况,且存在焦虑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国外熊本大学教授友田明美也曾表示:“若一个人从小受到语言暴力使得其长期遭受精神压力,情节严重将会导致其脑部停止发育”。另外也有相应研究提出长时间受到家庭语言暴力的幼儿,发育时期会出现语言习得困难,影响其认知发展。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到,幼儿时期儿童极为喜欢观察和模仿对其拥有权威影响的人物,譬如父母及教师等,这部分人会成为其社会性发展学习对象。而在家庭教育期间,对其影响最深的就是父母,且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表示最早人际关系是致使幼儿问题行为产生重要因素,为此幼儿社会化进程中,家庭语言暴力形成的危害会从亲子关系延伸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譬如家长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将会导致幼儿将其运用到与同伴交往中。身为对幼儿有着权威性影响的对象,家长对幼儿采用语言暴力会对其社会性发展形成错误示范,致使幼儿习得错误自我认知观念,产生攻击性行为。

(四)对幼儿情感体验造成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长时间生活在语言暴力环境下会导致其情感感知、价值观判断等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可围绕同理心、羞耻感等角度研究家庭语言暴力对幼儿情感体验形成的伤害。若家长对孩子采用讽刺、埋怨、威胁等语言暴力,将致使幼儿同理心和羞耻感逐渐丧失,对其社会情感体验形成一定干扰,无法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二、解决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的建议和对策

(一)为家长传递正确教育方法,改善家庭教育模式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而家庭属于儿童成长摇篮,良好家庭教育能够让幼儿终身受益,然而部分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为此需要教师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为其提供恰当有效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将每件和幼儿相关的事都能与其展开沟通和交流。此外,沟通时还应留意以下方面:第一,专心聆听幼儿表述,给予其充分表达自身意见及建议的空间,使得幼儿形成表达观点的意愿,且系统化总结幼儿表述内容,切勿采取断章取义的方式,幼儿说完成后应给予其正面回应。另外,还应引导家长学会换位思考,以幼儿角度看待问题,如此才可使得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并借助正面表述,改变以往语言思维模式,采用鼓励、表扬、激励等方式教育孩子,避免使用批评、惩罚、辱骂式教育。如此一来,幼儿能够积极主动与家长展开沟通和交流,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二)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形成深远影响且很难将其改变,若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家长首先要做到带头作用,自身先成为这样的人。而以孩子为中心是教育好幼儿的基础,家长对幼儿教育应做到言传身教,不管是在家庭交谈中,还是教育孩子时,都应随时留意语言态度和词语的使用,切勿在孩子面前争吵及动手,也避免说一些难听的语言,且对孩子做法及努力不可采取否定态度,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其不如别人家孩子。教育孩子过程中注意恰当语言的使用,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错误,应先弄清事情原委,再对其展开教育,譬如当孩子打碎一个杯子时,家长应先查看孩子是否受伤,随后询问为何会打碎杯子,且告诉孩子摔碎杯子的危险性,如此幼儿听到后会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此时家长应安慰孩子下次注意。而若家长采用语言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会导致孩子只是因害怕哇哇大哭,无法认识到自身错误,还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从而出现自卑心理,因此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积极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2]

(三)控制情绪,使用正确沟通语言

父母与孩子交谈时,必须要控制好自身情绪,家长情绪发泄会导致孩子形成恐慌、焦躁心情,并且幼儿无法像成年人般通过其他渠道排解心中不良情绪,这将对其心理造成严重创伤,且这种伤害通常会持续很久。而良好沟通应形成亲和力和委婉性,幼儿成长期间无法避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即便是成年人也会犯错,为此家长可通过积极乐观态度对待孩子存在的错误,并鼓励其及时改正,如若孩子不认真吃饭,家长可表示:“不吃饭就不会有零食吃,你就会饿肚子,我们再商量一下今天吃饭的情况”。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先表明事实,并为其讲解需要对自身犯的错负责,以及后续应如何改正,从而让幼儿了解到做错事需要付出代价,降低错误发生频率。而为避免家长不小心使用语言暴力,可在家中张贴一张“禁止语言暴力”卡片,随时提醒自身,或要发脾气前在心中默念“冷静”,避免使用语言暴力[3]

(四)利用多方面力量防止家庭语言暴力事件发生

在以往打击式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一些家长对家庭语言暴力无法形成正确认识,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受到忽视,为有效解决该现象,教师应积极借助各方面力量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家庭语言暴力对幼儿形成的不可逆伤害,使得社会各领域提高重视,并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不仅仅要从法律上遏制家庭语言暴力发生,还是强化舆论监督,从道德角度约束家庭语言施暴者。因社会大众对家庭语言暴力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这直接使得现阶段社会中家庭语言暴力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应引起社会大众对其危害性的认识,通过各方面力量,使得受到家庭语言暴力的幼儿早日脱离泥潭,并利用加强舆论方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问题再次发生。

结论: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切勿使用语言暴力,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可补救的负面影响,与孩子展开平等交流和互动,认真聆听其表达的内容,了解其心中真实想法和感受。此外,还应起到榜样作用,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家长就应先变成这样的人,如要求孩子诚实守信,自身就应守信用,为孩子起到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优.家庭语言暴力需要系统式治疗[J].语言战略研究,2023,8(01):8-10.

[2]祁道林.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状分析与建议——基于对河池市三所小学的抽样调查[J].广西教育,2022,(25):10-15.

[3]孙明洁.家庭语言暴力的类型、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