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新规下中小银行资本管理策略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资本新规下中小银行资本管理策略浅析

赵振晓

山东省济南市齐鲁银行 250000

摘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即资本新规正式稿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设置一定过渡期,并体现差异化监管思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提出中小银行资本管理策略,包括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完善资本规划、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拓展资本补充渠道等方面。

关键词中小银行  资本管理办法 资本充足率

2023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新规),自2024 年1 月1 日起实施,并设置一定的过渡期。

资本新规构建了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使资本监管与银行资产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按照银行间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划分为三个档次银行,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规模较大或跨境业务较多的银行,划为第一档,对标资本监管国际规则。根据资产规模测算,预计有70多家中资银行会进入第一档;上市银行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银行均为第一档。资产规模和跨境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银行纳入第二档,主要是规模适中的城商行与农商行等,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第二档银行大约有2000余家。第三档主要是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商业银行,涉及2000多家规模较小的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进一步简化资本计量并引导聚焦服务县域和小微企业。

一、资本新规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我国中小银行大概有4000多家法人机构,多数纳入第二档、第三档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在资本计量、数据治理、系统开发、管理应用等方面仍面临较多挑战。

一是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更为复杂。资本新规提高了风险的敏感性以及计量的细度和复杂程度,并体现了对不同规模银行差异化定位的引导。在对公贷款方面,将第二档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权重从100%降至85%,并保持75%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第三档商业银行对个人和公司的债权,区分本地贷款和异地贷款、大额客户和小额客户,分别适用不同风险权重。同时,资本新规降低了“合格交易者”信用卡贷款风险权重,住房按揭贷款也呈现更多调整,第二、三档银行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对已抵押房产,商业银行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并用于房地产投资的,追加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50%。另外,资本新规对公共部门实体、金融机构的债权也提出了差异化的计量要求。

二是系统改造及数据治理难度较大。新规涉及风险暴露划分、缓释认定、权重识别、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等多个方面,在交易对手、债项、缓释品等层面都提出了很多新的数据要求,需对计量规则进行全面梳理,重构现行系统接口层,保证源系统、数据集市、计量引擎数据映射的准确性,将全部客户、交易对手、产品和风险缓释信息纳入资本计量,形成一套优化的数据处理流程,要有数据完整性的验证手段,这也是节约资本的重要抓手。但很多中小银行的客户、交易对手、产品、风险缓释管理较为分散,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存量数据的补录也是个较大的工程。

三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难度将加大。资本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应开展尽职调查,将所有交易对手商业银行划分为A+级、A级、B级、C级,并使用不同标准的风险权重。对于信用风险较高、未完全满足各级资本要求的商业银行将至少划分为B级,具有重大违约风险的商业银行划分为C级。资本新规对次级债风险权重进行调整,商业银行次级债(主要为二级资本债)风险权重由100%调高至150%。随着风险权重提高,商业银行配置二级债的意愿将降低,中小银行通过发行二级债补充二级资本的能力也会有所减弱。

二、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贷款利率水平不断降低,普惠、零售贷款市场竞争加剧,对于服务区域受限制、业务类型较少的中小银行影响明显。尤其是疫情三年,贷款投放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经营承压,息差水平快速下降,资本金加速消耗,这对于外源性资本补充难度较大的中小银行影响更大。

整体看,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始终是掣肘经营发展的顽疾。从近三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看,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截至2023年3季度末,国有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17.10%,较2019年提高0.79个百分点;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4%、12.07%,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较2019年分别下降了0.16、1.06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数据看,2023年3季度末,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6家银行较2019年资本充足率下降,其中城商行有11家、农商行7家;上市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平均分别下降0.4、1.25个百分点。

三、中小银行资本管理建议

中小银行应主动适应监管政策导向,积极应对资本新规要求,在授信策略、资产定价、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中做好安排,前瞻优化风险和资本策略,拓展资本补充渠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贯彻监管导向,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机构定位,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资本新规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意在引导银行回归传统信贷业务,加强重点领域贷款投放,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中小银行要积极贯彻审慎监管要求,立足差异化定位开展业务,在中小企业、普惠贷款、本地、小额贷款投放上加大力度,审慎开展房地产贷款、异地等业务。以满足资本合规、准确计量为前提,推进业务系统改造和资本计量系统建设,将风险因子内置前置,定期更新,推动贷前尽职调查、贷后管理,强化前端业务人员主动识别和管理风险。

是完善资本管理规划。中小银行应加强对资本的全面规划管理,针对新规下业务存续期内风险权重动态变化的新挑战,研究创新资本配置、监控和管理方案,将年度资本充足率目标纳入年度预算体系、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及风险偏好;建立以经济利润(EVA)、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将经济资本指标运用到信贷资源配置、限额管理、绩效考核、产品定价、客户管理等领域,加强对分支机构、利润中心的资本约束,积极助力全行业务结构调整。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资本新规将银行细分为A+、A、B、C级,B级和C级的资本要求大幅增加,在同业业务合作、债券发行等方面将处于劣势。中小银行要对标A级及以上银行标准,切实满足各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即使在不利的经济周期和商业环境下,也具备充足的偿债能力。中小银行要积极寻求高质量转型发展,夯实公司治理基础,努力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在存量风险持续出清的同时,防止增量风险,更好发挥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三农和小微的重要作用。

四是拓展资本补充渠道。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要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提升盈利能力,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提升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根据监管规定和市场情况,适时、适量通过外部渠道补充各级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2023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作者简介:赵振晓,男,198312月,汉族,山东烟台,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齐鲁银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