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护理不再单调

/ 1

精神康复护理不再单调

卢云

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乐山 614100

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阶段,精神状态得到了改善,他们逐渐开始去关注家人和社会对他的帮助和支持,这个时期的病人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有时会互相矛盾和冲突。他们在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好转而感到庆幸的时候,也会有各种担忧,甚至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消除病人的心理问题,增强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进行有效护理非常关键。

一、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现状怎么样?

1、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由于他们在病房里的日常生活非常枯燥,在隔离和限制自由之外,还失去了和周围人群的联系,他们很可能会对入院的生活感到厌恶,想要离开医院的紧迫感和实际情况发生了冲突,这就增加了他们的精神负担,产生消极情绪,使他们不愿意入院治疗。

2、由于患者长时间离开家人的生活,而承受了很大的治疗压力,一些患者的家人对病人缺少关爱,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帮助较少,不能及时看望患者,甚至是长时间地忽略患者。患者会有被遗弃的感觉,甚至会有放弃自我的想法,这会对治疗效果也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3、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使用精神类药品,会对身体功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病人由于年龄大,入院时间较长,缺乏充足的营养和锻炼,所以大部分的患者在医院里的身体素质都很差,在离开医院后也很难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4、长时间住院患者普遍年龄偏大、运动次数少、骨密度低,且病房病人多,由于病情的康复情况不同,病房的环境也是危险的,所以在入院时很可能发生病人之间的争吵或行动不慎导致频频出现摔倒和跌伤等事故。

           

二、为何要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通过对精神病人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临床工作者的体会,以及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得出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基本的康复照顾工作,在门诊初期就应该及时进行,而且要贯穿于整个住院期间,从简单的健康教育入手,坚持实事求是,巨细靡遗。除了充实丰富医院的生活外,还需帮助患者更好地与家人相处,加强患者的遵医行为,巩固疗效,使病人更好地恢复其社交能力,尽早痊愈,早日康复出院。在病房里强化人性化的护理,创造病人为本的工作环境。
三、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1、定期的健康宣教

根据病区的具体情况,定期给患者进行各种相关疾病知识的培训,例如:基本的预防、治疗、膳食、个人卫生知识等。护士每日在病房晨练后开展集体教育,如有需要,可对病人实施单独教育,并将日常生活中的严格管理传递给患者,目的是让患者更好的合作,尽早稳定患者病情。

2、丰富患者的生活方式

让病人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简单劳作任务,承担一些轻松的工作。在病房里,护士们把病房里的安全区域,按照简单的劳动区进行了适当的分配,让那些已经恢复得比较好的患者能够参加一些自己能够做到的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在日常的病区工作中,要以病人为先的工作理念,同医院的康复人员保持紧密联系,结合专业康复知识,在病房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例如:护理人员带领病人做早操、大合唱等集体运动。利用春节、元旦等节日为病人组织一文艺演出等集体参与活动,让病人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进行一些文艺演出。对于恢复情况较好患者可以提供一些重返社会功能的项目,例如:让患者参与农疗(种菜)、洗车服务、售卖零食等简单的自力更生活动。在爱心志愿工作者的指导下,每周安排病房病人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参加小组活动,如五禽戏、太极拳等。每个星期安排病人参加医院的康复区活动,让他们自己决定活动项目,如写作、唱歌、运动、读书等等。


3、建立人性化的家属管理

为患者及家人创造最合理的见面时间,适时向其家人宣传精神病康复及转归情况,增强其对病人的了解,以便在病人出院后能够给予更好的护理方法,还可以让病人家属消除对患者的误会。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及时了解有关的政策,并与医生一起办理有关的手续,从而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重新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从家属方面做起,减少病人因长时间地离开家人而对疾病产生的恐惧感,从而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4、提高护理人员的各种应急能力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在医院的时间较长,症状难控制,即便是经过了护士的多次教育,还是会因为一些小的事情和病友发生争吵,甚至是发生打斗,因此,长时间住院的病人在病房里经常会出现摔倒、皮肤擦伤、轻微骨折等事故。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更应该从加强护理人员的伤口处理技巧入手,对创伤伤口进行简单的清创、消毒、包扎,如果是轻度骨折的病人,除了要配合医师完成石膏的固定包扎以外,还要做好恢复期的护理,按时换药,定时按摩患肢的肌肉,辅助简单、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免影响其活动能力。

精神疾病护理工作者必须明确认识到,在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扮演的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护士角色,而是在与病人的长期接触中,配合医师、联合家属共同工作,通过充实病区的康复活动,在枯燥的病区里让患者在漫长重复的治疗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持续提高患者融入社会、融入家庭、重塑健康、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