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3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

张诗文 刘超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133000) 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运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选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按照电子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组间不良反应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d、7d、14d两组患者的NIHSS分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d、7d、14d观察组患者的NIHS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阶段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hct、ai均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Hct、A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Hct、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阶段两组患者的pt、tt、fib、aptt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TT、FIB、APT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TT、FIB、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方式能够很好的改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各项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凝血功能,其中的安全性较明显,在临床医学方面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变革,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相比较于以往已经了明显改善,但是在生活压力显著增加,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也有很大程度的升高[1]。临床上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称为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中老群体的高发疾病,该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体的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因此而导致脑组织部分发生了损伤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患者出现言语功能障碍以及肢体功能障碍,发病速度相对较快,病情发展异常迅猛,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临床上指出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获得对症治疗,获得相对应的成效,就能够让治疗的有效率显著增长,因此针对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选择相对更加优秀的治疗方案,这在临床医学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2]。近些年来溶栓治疗方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获得了良好的价值,将其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独具优势,本文探索阿替普酶急诊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实际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治疗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病例资料100例,按照电子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30例、20例,年龄51岁至70岁,平均年龄(60.11±7.03)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31例、19例,年龄48岁至70岁,平均年龄(60.28±6.99)岁。组间基础资料相近,可以对比(P>0.05)。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也就是说在对患者进行降糖降血压控制的前提之上,配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生产,国药准字 H20065051)每天1次,每次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生产,国药准字 H20000542)每天1次,每次75mg,连续治疗三周,而针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采取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S20110052)急诊溶栓治疗方式,对患者注射阿替普酶注射液,注意每日控制其注射的封顶90mg剂量。需注意在静脉溶栓处理之后,应在24h内禁止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持续用药三周[3]

1.3观察指标

(1)评估NIHS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时间点为治疗前、治疗后1、7、14d,分值为0-42分,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2)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时间点为治疗前、治疗后1d,全血黏度、Hct(红细胞比容)、AI(反射波增强指数)。

(3)对比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差异,时间点为治疗前、治疗后1d,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TT(凝血酶时间)[7]

(4)评估统计不良反应方面的组间差异,指标有胃肠道刺激、上消化道出血、乏力等。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评估NIHS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d、7d、14d两组患者的NIHSS分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d、7d、14d观察组患者的NIHS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组间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异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1d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

对照组(n=50)

15.73±4.79

9.26±2.22

8.37±2.18

6.49±2.22

观察组(n=50)

15.38±5.32

8.23±2.48

7.36±2.09

4.42±1.57

t

0.346

2.188

2.365

5.383

P

>0.05

<0.05

<0.05

<0.05

2.2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

两组患者治疗前阶段的全血黏度、Hct、AI均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Hct、A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Hct、AI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

分组

全血黏度(mPa·s)

Hct(%)

AI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6.46±1.42

4.72±0.63

0.74±0.06

0.61±0.04

9.42±0.86

7.37±0.72

观察组(n=50)

6.34±0.98

4.12±0.41

0.65±0.07

0.53±0.07

9.41±0.79

6.83±0.54

t

0.492

5.644

0.767

7.016

0.061

4.24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对比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差异

PT、TT、FIB、APTT思想凝血功能指标在治疗前阶段两组患者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阶段PT、TT、FIB、APT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TT、FIB、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差异

分组

PT(s)

TT(s)

FIB(g/L)

APTT(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10.49±2.25

11.39±2.73

11.81±2.19

12.43±2.24

3.25±1.42

3.62±2.28

26.35±4.42

28.39±4.24

观察组(n=50)

10.54±2.23

14.97±2.48

11.42±2.33

14.99±2.27

3.49±1.39

4.77±2.63

26.49±4.29

30.72±6.03

t

0.117

6.864

0.862

5.676

0.854

2.336

0.161

2.23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评估统计不良反应方面的组间差异

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评估统计不良反应方面的组间差异

分组

胃肠道刺激

上消化道出血

乏力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n=50)

3

2

3

16.00%

观察组(n=50)

0

1

1

4.00%

X2




4.000

P




<0.05

3讨论

临床医学中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这对于患者本人造成的影响异常严重,可能会造成血液动力学异常,让患者的大脑动脉狭窄甚至堵塞,如果患者同时伴随有高血压疾病或者冠心病以及糖尿病,还有其他的一些不良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吸烟,酗酒等情况时,急性脑梗死的出现概率会更高。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的脑供血突然出现了中断,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发生了坏死,临床医学方面对于该疾病进行检测主要依靠的是头颅CT等仪器检测的方式配合医生的诊断[4]。针对于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了解脑梗死产生的疾病原因以及患者的发病情况、症状表现,还有发病的时间来确定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本身已经处于了急性脑梗死期间,通常可以采取溶栓治疗的措施,基本上是药物治疗的方法,在药物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配合主治医生的帮助,选择相对来说更优秀且合适的药物,由于在临床中并没有针对于脑梗死进行治疗的有效药物,因此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以促进患者的脑血管改善。

实际中,阿司匹林是治疗脑梗塞常用的药物,如果患者处于急性以及恢复阶段,这种药物的疗效较好,在患者发病的六小时之内服用阿司匹林效果相对来说更加明显,但是如果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需要采取阿司匹林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方式,针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是阿替普酶治疗的方法[5],最终的结果表明针对于静脉溶栓治疗,应当在患者发病三小时之内采取治疗的方式,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减少问题的严重化,也能降低患者致残的问题和概率。有一些患者经过阿替普酶治疗之后,完全恢复了原本的肢体功能,防止了后遗症的发生,也降低了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阿替普酶的使用可以选择性的结合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形成阿替普酶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从而激活血栓部位的无活性的纤维溶原为纤溶酶,最终促进血栓的顺利溶解。

研究表明经治疗之后患者的各项评分都有所降低,相比较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几项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提示运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方式使其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凝血功能都得到了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要比对照组的更少,因此这种治疗方式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宋莉娟,方军铎,付菊花,王凌云,孙亚中.针灸联合丁苯酞和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08):99-103.

[2]唐园园,邬俊,赵江华.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高凝状态和NIHSS评分的影响[J].江苏医药,2023,49(04):405-408.

[3]麦勇猛,邢维祖,苏庆杰.阿替普酶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08):1314-1316+1322.

[4]王洲,周冬梅,孙承霞.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06):15-18.

[5]陆胜美,董娜,邓苗苗,杨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08):17-19.

通讯作者简介: 刘超 男 1972年11月 博士 主任医生 硕士导师 从事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危重症治疗

籍贯:吉林 1075428098@qq.com

中图分类号:R547.3 文献识别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