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李智红1 胡兴德2

(1.云南省蒙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661199; 2.云南省蒙自市果蔬技术推广站 661199)

摘要:鲜食枣是为蒙自市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蒙自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鲜食枣于8月中下旬上市上,价格较好。为了追求高产高收益,常常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增加种植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鲜食枣产量和品质下降。经过多年对鲜食枣栽培管理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科学的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关键词:鲜食枣;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1.鲜食枣生产化肥施用现状

经过调查在蒙自市主要鲜食枣产区雨过铺街道、文澜街道、文萃街道化肥施用量普遍为尿素26-30kg/、钙镁磷肥48-60 kg/、硫酸钾20-70 kg/、高浓度复合肥(15-15-15)50-120kg/,折合为N 19-31.8 kg/、P2O515.5-30 kg/、K2O 17.5-53kg/通过鲜食枣产区采果后取223个土样进行养分含量检测的平均值来看,pH值7.02(中性)、有机质26.41g/kg中等)、全氮1.35g/kg中等)、0.62mg/kg中等),碱解84.37mg/kg缺乏),有效磷18.67中等)速效钾193.78mg/kg很丰富)4.25mg/kg很丰富),由此看出氮容易挥发和随水流失,磷容易被土壤吸附固定化肥的过量施用不增加种植成本,还引发环境污染,甚至造成鲜食枣产量和品质下降

1.1化肥利用率低

通过试验及农户施肥调查,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当季利用率为29%左右分析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1.不科学的肥料配比,氮、磷、钾比例失调一些农民按传统经验随性施肥,施肥量过大或偏施某种单一肥料2.不正确的施肥方式一些民在追肥时采用灌溉后或雨季撒施,导致化肥挥发和淋失降低了化肥利用率。3.重视中微量元素施用。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出现长期得不到补充或者过量使用现象,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4.有机肥缺乏,土壤理化性状差,结构破坏保水保肥力弱[1]

1.2化肥施用成本高

1.2吨/的平均产量计算,即每鲜食枣毛收入16666.8左右蒙自市近三年来鲜食枣收购价为13889元/,连续3年未达到14000元/,据相关调查显示,每鲜食枣的平均生产成本为8100多元左右,其中肥料成本达1500多元,占总成本的18.52%。

2.鲜食枣生产农药施用现状

蒙自市鲜食枣种植面积发展到24610亩,很多地方是连片种植,各家各户独立经营模式不利于统防统治,病虫害越来越严重,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用药剂量逐年提高,目前对常见病害的防治主要是喷洒农药农药残留问题逐渐严重导致鲜食枣品质和等级下降,当地鲜食枣产业的绿色高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主要技术模式“优良品种+配方平衡施肥+绿色防控”。

3.1优良品种

蒙自目前种植的优良品种如大罐、金丝、蟠枣等在蒙自当地适应强、表现较好具有成熟上市早、果大、甜脆、皮薄化渣产量高、抗病性强、抗裂果特点

3.2配方平衡施肥

肥料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根据鲜食枣的需肥特性,结合蒙自气候特点及施肥习惯每亩施纯氮(N)26kg,纯磷(P2O515kg,纯钾(K2O)27kg有机肥或农家肥秋季施用,商品有机肥每亩施用量为500kg或者是农家肥每亩施用量为1000kg。同时根据鲜食枣生长期的生长情况追施3-4次适量的化肥。花肥以氮肥、磷肥为主;果肥以含钾高的复合肥为主[2]

3.2.1基肥:在采后约9—10月,以施农家肥、有机肥为主。

3.2.2追肥:芽前10—15天,每亩施尿素20公斤,普钙30公斤。

3.2.3开花坐果期,每亩施复合肥(15:15:15)45公斤

3.2.4果实膨大期每亩施复合肥(20101545公斤硫酸钾25公斤 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施2-3次高钾型水溶肥。

3.2.5根外追肥生长期内配合施磷酸二氢钾、硼、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施用浓度0.2%—0.3%。

3.3绿色防控

根据鲜食枣的生长特点,结合当地鲜食枣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通过使用大棚、防虫网、灯光诱杀、黄蓝板诱杀害虫、科学用药、园内生草实现绿色防控。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3.3.1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3.3.1.1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枣果,也侵染枣吊、枣叶、枣头和枣股。病果先从果肩部变淡黄色,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斑块,中间凹陷呈圆形病斑。病斑扩展连片呈红褐色,果实脱落。病果着色早,潮湿时产生黄褐色点粒状子实体

发生规律:枣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幼果期即可侵染,但通常要到果实近成熟期和采收期才发病,该病菌在田间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潜伏期的长短除受气候条件影响外,与

鲜食枣树的生命力强弱密切相关。

常用化学防治方法65%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50%嘧菌酯3000倍液整株喷施。

3.3.1.2缩果病

症状果实感病后,外果皮出现淡褐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色水浸状斑,后期呈暗红色,无光泽,果皮收缩。果肉由淡绿色变为赤黄色,病斑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果肉糖分含量低,有苦味。果实由绿色逐渐变为褐色,提前形成离层。病果生长停滞,脱水,品质差,严重时提前脱落。

发生规律该病的发生与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密度成正比,空气湿度大,尤其是间断性降雨或连阴天,病害流行。

常用化学防治方法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喷雾。

3.3.2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3.3.2.1瘿蚊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5~7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茧越冬。翌年4月份成虫羽化,产卵于幼嫩芽上。幼虫吸食嫩叶汁液,叶片受刺激后两边纵卷,幼虫藏于其中为害。叶片受害后变为筒状,幼嫩叶会变得色泽紫红,质硬而脆,不久即变黑枯萎

常用化学防治方法。幼虫盛发期用40%乐斯本10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3.2.2食心虫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5~7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茧越冬。翌年4月份成虫羽化,产卵于鲜食枣芽上。

常用化学防治方法幼虫盛发期用40%乐斯本10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3.2.3果蝇

发生规律成虫将卵产在果实里面,乳化后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幼虫化蛹通常从果实中爬出,落入土中化蛹,之后变成成虫。

常用化学防治方法10%吡虫啉2000倍兑水喷雾; 10%啶虫脒3000倍液兑水喷雾;18%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兑水喷雾

3.4其它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3.4.1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萌芽后疏除多余枣头,发育枝、二次枝进行摘心,抑制枝条生长,促进开花,花期空气湿度低于70%时,于早晨和傍晚进行果园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花粉的萌发开花期园放蜂,促进授粉,提高坐果率。

3.4.2整形修剪: 树型成形后,每年除萌蘖和多余的分枝、病虫枝、下垂枝、细弱枝等。

3.5应用效果

3.5.1减肥减药效果

本模式周边常规生产模式减少化肥用量17%,化肥利用率提高5%;采用防虫网、黄蓝板诱杀瘿蚊、蓟马、果蝇等绿色防控技术,常规生产模式减少化学农药防治次数2—3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18%,农药利用率提高18%。虫口为害率控制在5%以下。

3.5.2成本效益分析

鲜食枣亩生产成本8100元,亩产量1800kg,亩收入25000元,亩纯收入16900元,比对照传统栽培亩增产500公斤以上。适合发展的适度经营规模0.22万亩。

3.5.3促进品质提升

采用该技术模式生产的鲜食枣果实光泽度好,颜色鲜艳皮软而薄,甜脆多汁,平均可溶性固形物为30%以上,比常规模式高1—1.5个百分点。

3.5.4适宜区域

蒙自海拔为1300米1400米的区域。

参考文献

[1]张莹,杨丽,唐智等.蒙自果树栽培适用技术手册 2005(6):43—45.

[2]屈强兵,李智红,杨恒等.蒙自市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2017(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