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职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孙东辉

大名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6900

[摘要]职业教育的宗旨是服务经济、服务三农,职业培训如何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是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战略问题。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从大名县职教中心近年来的职业培训实践出发,探索研究中职培训服务乡村振兴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培训;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 孙东辉(1977.11—  ),男,河北大名人,大名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副校长,语文讲师,SYB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河北 大名 056900)

[课题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职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ZY23178)

一、近五年职业培训概况

大名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辖12镇8乡651个行政村,面积105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92.8万,常驻人口726396、户数227563,农村户籍就业人数占65.23%。2019年以来,县职教中心以服务县域经济为中心,助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各类培训累计2.1万人次。其中,乡村振兴干部培训2262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1208人,贫困人口引导性培训600余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8600余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4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32人次,农村科技特派员174,创业培训140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200人,汽车驾驶培训485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100人次,其他培训520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利因地制宜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素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

、职业培训与乡村振兴概述

(一)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有两种类型: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内容包括:(1)基本素质文化知识、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公共关系与社会知识、生产知识与技能。(2)职业知识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指导、劳动安全与保护、社会保险等。(3)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实习。

(二)乡村振兴

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概括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三)职业培训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中职教育乡村振兴连接最紧密,更应承担起相应职责,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优势,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职业培训贴合劳动者需求。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在职员工、待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职业培训改善与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环境与质量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职业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具备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通过不同的专业培训,培养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多层次专业技能人才。

3.职业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职业学校拥有多学科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技能实训基地,为农业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给予技术指导、建议与扶持。

三、“三农”问题和职业培训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一是农民生活向往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宜居宜业和美生活有新期盼。二是农村产业已从传统农业转向产业、行业深度融合阶段,对产品品质和产业业态发展有新需求。三是国家的发展已着力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导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农”发展有新机遇。

1.新三农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农村的发展也出现了“新三农”问题,即“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问题,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一些挑战。

2.职业培训问题。主要有:政府层面对职业培训重视多,但主体协调机制不完善;农民参与培训的意识强,但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培训主体培养积极性高但教学资源、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仍需优化。这些问题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

四、职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

职业培训主体依托学校资源优势,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开展培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组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创新培训形式,通过培训指导的方式,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培训基地规范集中。县级乡村振兴部门要统筹规划,以职业学校为依托,建立培训基地,合理规划培训资源,定期定量安排培训学员,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集中有效培训管理。一方面搭建培训实践基地,推进农民的培训;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培训,调整和优化农产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培训教材合理使用职业学校安排资深教师查找或编写相应的课程教材,农民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训课程,提高农民培训参与积极性和有效性。可聘请相关领域内的行家讲授创业经历和实用技术,开阔培训学员的眼界,由内而外提升学员自身整体素质。

3.培训对象涵盖全体培训对象作为乡村振兴的的核心,应有效整合培训对象资源。一方面,以农民致富带富为突破口,主抓有创业经历和发展潜力的农村青年带动其他农民,实现蝴蝶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将优秀青年培养为后备干部,壮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培养建设性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培训内容实用丰富培训内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产业技能培训上,注重实用技术教学二是乡村振兴干部培训,既要解读乡村振兴政策,还要学习乡村振兴课程,重点提高学员经营管理能力。

5.培训学时足够保证。根据培训技能专业不同,科学安排学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方便了学员的学习还节省了学员的时间,做到了学习生产两不误。

6.培训方式灵活机动在培训,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学员在田间、工厂、基地等实地现场手把手教学,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有效提升实用技能水平。另外,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优势,将技术指导和远程教育培训有效结合。

7.培训效果跟踪服务为实现培训结果的有效性,充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通过微信、QQ、APP 等交流互动平台建立网络学堂,对于学员提出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对结业学员全程跟踪,打造持久的流动学堂,实现培训成果“学有所用最大化。

8.培训管理科学规范农村人员层次不均匀,需要在培训管理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可为培训学员建立培训台账,涵盖学员的个人情况、家庭概况、工作经历、职业规划等详细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分配培训学员,促进学员获取最优培训成果。

五、结语

职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是一条艰巨而意义深远的道路,培训突出“培训实用技能、促进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培养懂政策、有技能、能创业、善经营、带动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起到带贫益贫作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致富,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晖.以农民培训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思考[J].党建研究,2018,No.348(02):58-60.

[2]祺午,房巍,荣国丞.扎根乡土办好让农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奋斗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4):8-17.

[3]刘晓山.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坐标、比较优势与行动策略[J]中国农网,2023.12.05.

[4]常璟,张金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十三五"农民培训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J].甘肃农业 . 2020,第0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