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与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与应用实践

马玉平

托克托县古城镇第一小学,邮编:010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参考。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要点与应用实践,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整体教学;应用实践

新课标的推出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核心,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和批判思维等能力。在传统的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教学内容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传授,而新课标提倡整体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实施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需深入分析每个单元的主题,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如何在新课标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能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点

(一)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的平衡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包括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而语文能力则涉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多元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融入

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应融入具有积极向上、正面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信、合作、责任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个性发展与差异化教学的关注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差异化的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的运用,满足学生在语课上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 )设计整体教学思路

为了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效实施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符合整体思路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确定清晰的语文能力目标和知识要点,并通过启发性问题、情境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特点,合理选择并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和特点,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情景进行灵活运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科技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达成情况,教师需要合理设计学习评价活动。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作业、讨论记录、口头表达等,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二)项目导向,构建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驱动性导向的方法,进行项目化教学,以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在设计整个单元的课时时,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在课前选文时,可以选择相关主题、类型相同或可比较的文本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做可以结合群文教学,根据单元教学主题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本,并在课堂上积极展开驱动性的互文阅读,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达到新课标要求。(2)在课堂上解读课文时,可以整合探讨,扩大学生的视野。注重对选定的文本进行精读和解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探讨,以单元教学主题为切入点,拓宽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理解。(3)在课后总结时,可以辩证分析,深化内在关联。每堂课后,教师应联系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反馈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深化不同课时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升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在驱动性任务和活动的应用方面,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整体教学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引导他们理解父爱的伟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解读的过程,并将课堂时间分配到引导提问、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答疑解惑和阅后总结等环节,以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引入新课,揭示主题,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父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文感悟能力。(1)强化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父爱藏在的哪些场景里”,鼓励学生在课文中寻找,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的形式,带领学生去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所蕴含的感情。(2)深入共情。在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之前,需强化学生对于字词的积累,对于课文结构的认知,对于文中描写父爱的句子,需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联想,激发学生对于父爱的深刻体会。(3)整体感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搜集课外与父爱主题相关的散文诗集,如《父爱》、《父爱无声》、《背影》等,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父爱的伟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共情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多元互动教学,搭建互动性平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趣味性教具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课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结构,通过归纳法总结规律,在学习复杂的语文知识时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思维。

(三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作品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并展开合作演绎、小剧场等创造性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彼此关爱的情感。

总而言之,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探究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合理进行教材分析,并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天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10):72-74

[2]孙建辉.教师素养提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J].语文建设,2021(18):I0002

[3]龚芳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6):150-152

[4]王丽玲.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23,(16):77-82

[5]兰玉妹.基于“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体备课教学实践[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15):90-93

[6]李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标准化实施策略[J].中国标准化,2023,(10):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