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4
/ 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分析

张坤1 尹滨波2

1身份证号码:340405198201191439

2身份证号码:340321198102100495

摘要:煤矿井下作业安全问题是煤矿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煤矿生产企业的重视,因为从目前的煤矿生产经验来看,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是煤矿井下的紧急避险能力和应急技术不到位,所以在实际的煤矿工作中,应该积极的加强井下人员的责任意识,合理的树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技术,从而保证井下生产的安全性,提升煤矿井下作业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关键技术

引言

煤矿井下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积极的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关键技术,构建完善的事故防治和安全避险措施,能够极大的促进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而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各种灾害的防治和安全事故的预防,也可以用于遇险人员的自救和逃生等,从而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救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安全生产是采煤行业发展的保障

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有全球煤炭总产量的一半之大。煤炭是我国能源供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井下开采是煤炭开采的主要方式,其产量达到煤炭开采总产量的 90% 以上。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提升,采煤总体安全已得到较可靠保障,但井下采煤产生的安全事故仍然很难杜绝。安全生产始终是采煤行业发展的保障,也是核心重要内容。煤矿开采安全如果不能保障,那么煤炭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形势也会随之日益严峻。因此,需要重视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的研究与应用,提高煤炭开采生产的安全性。

1.2 国内煤矿事故的死亡概率高于先进国家

由于煤炭开采过程受到煤层天然的开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煤炭开采时,井下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爆炸、水灾、火灾、塌陷等。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显示,我国井下开采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概率高于西方煤炭开采先进国家。矿井井下遇难人员是否能够逃生,与紧急避险措施是否完善、急救援设备是否完善、逃生路线是否畅通等因素密切相关。据相关研究表明,遇难人员中由于创伤和烧伤死亡比例约占死亡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即相当大一部分遇难人员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如果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不健全或不合理,原本有希望从突发事故中逃生的被困人员很可能会被剥夺了生还机会。因此,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救援是十分必要的。

2.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分析

2.1逃生通道的构建

为了给遇险人员提供有效安全的逃生途径,就要积极的构建逃生通道,一旦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时,遇险人员就能通过逃生通道在第一时间逃生,安全撤离,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遇险人员逃生而言,逃生通道的建立是其撤到安全区域的首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为了给遇险人员提供足够的逃生机会,就要在其正常的工作场所之外,尤其是煤矿井下其他巷道与作业地点区域设置至少2条安全撤离通道,同时构建多于3条巷道。只有构建足够数量的逃生通道,才能有效的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减少逃生人员被截堵的风险。另一方面,逃生巷道的构建,还能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通风、运煤等各种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持各个系统相互独立;但是也要格外注意,用于回风的巷道不要让行人通行,因为回风巷如果没有机电设备,就会减少瓦斯爆炸的可能,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其次如果巷道等断面的增大,就会降低通风阻力,使通风的压力和速度减小,能够有效的保证防火和防尘。如果矿井开采的深度比较浅,能够通过构建斜井和平硐,构建多于2条步行通道,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但是如果矿井开采深度较大,就无法保证开采两个以上的步行通道。如果立井的深度较浅,遇险人员就可以利用立井人梯自行升井。如果立井的深度较大,遇险人员就难以通过人梯自行升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多个立井的支持。一旦发生爆炸等事故,就会导致各种提升系统受到损害,此时就需要具备可用的系统。如果煤矿的条件良好,就需要通过建设紧急避险的立井,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从而减少爆炸等事故对于立井系统的破坏,保证其可以正常进行使用。只有适当的加强巷道支护,才能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提高抗爆炸冲击波等能力,防止各种爆炸、顶板冒落等危险。

2.2避难室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入侵

要想有效的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进入救生舱内,用于出入的舱门必须要采用气密性结构设置的,其可以显著的减轻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其破坏,基于这两种需求,就要设置两个门。一般来说,高压空气瓶也就是高压容器,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少用,从而防止因为对高压气瓶防护不到位造成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员伤亡。而且减少高压空气瓶的利用,还能提高救生仓的空间利用率。压缩空气幕的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避免有害气体进入,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保证压缩空气幕使用的可靠性,满足需要的自救系统供给和避难室内的高压气瓶供给。之所以要尽量的减少对高压空气瓶的使用,就是因为压气喷淋不能使用高压气瓶,毕竟遇险人员服装中可能携带有毒有害气体等,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很大程度上给救生舱的使用带来致命的变化,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

2.3避难室自然降温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的防止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室,在避难室的设置中,通常需要利用气密和正压结构,保证避难室可以自然降温,从而防止遇难人员进入避难室后导致有毒有害气体进入。一般来说,人气密集的避难室中,温度的升高会使遇险人员难以忍受,避难室会通过蓄冰制冷和高压气体膨胀制冷等方式的利用,保证自然降温。蓄冰制冷首先就是将水充分的制成冰,让其保持一种自然的结冰的状态。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了实现对避难室的电动制冷机供电,其维护费用就会提高,因此,在瓦斯超过一定的断电浓度时,立即将制冷机的电源切掉;高压气体膨胀制冷的工作机制就是利用高压气体膨胀而实现吸热制冷的目的。而且高压气(液)体膨胀制冷在使用中不需要电源的支持方可进行工作,不仅维护量小,也不需要太多的维护费用使用。因此,利用高压气(液)体膨胀制冷,保持足够的工作量,降低其空间利用率,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高压气瓶存在质量问题或者维护问题,其也会导致人员的伤亡,因此,应注重气瓶的质量及维护管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工作中,相关工作的开展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加强相关的避险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就会对煤矿的施工造成较大的威胁。所以在煤矿井下相关作业开展中,应该加强对各种紧急避险意识的提升,深化作业人员的紧急避险意识,应持续完善与发展井下紧急避险与救援技术,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实施,防止产生安全风险,尽量避免事故的危害、减少人员伤亡,保证煤矿井下安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晓龙.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J].商品与质量,2020(45):190.

[2]王卫忠.煤矿井下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技术分析[J].自动化应用,2020(9):138-139.

[3]王金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1(6):24-25.

[4]陈义得.浅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与管理[J].能源与环境,2018(1):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