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管理策略的优化与改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管理策略的优化与改进研究

胡文娟

房县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  湖北省十堰市  44210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输液管理策略的优化与改进。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200名门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改进的输液管理策略,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管理策略。研究期为6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输液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输液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降低(P<0.05),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化与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能有效提高门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管理策略、优化与改进、门急诊患者、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输液作为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门急诊患者中。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管理策略的不当,经常出现输液反应或相关并发症,如药物过敏、输液渗出等,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医院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对静脉输液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改进。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仍然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大规模、系统的临床验证。同时,门急诊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疾病状态和治疗需求,对输液管理策略的优化与改进有着迫切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我们定义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当前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是否适合门急诊患者?如何改进和优化这些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实验,探讨静脉输液管理策略的优化与改进在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为门急诊患者提供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同时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0名门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涵盖了从6月龄至18岁,以儿童患者为主体,这一人群中输液渗出现象较为常见。所有患者在入选前都已获得了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符合本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名患者。实验组实施优化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培训,更换更为先进的输液工具,改进固定工具和方法,实施排巡视班制,制定巡视标准及流程,并建立不良反应观察处理追溯流程。对照组则维持常规的输液管理策略。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首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和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药物过敏、输液渗出、发热反应、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评估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诊疗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在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情况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确保研究的公正性和可比性。

2.2 首次穿刺成功率

实验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经过优化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2.3 患者满意度

在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中,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8%,而对照组为8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优化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2.4 输液并发症发生率

在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实验组的药物过敏、输液渗出、发热反应、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液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并发症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

药物过敏

1

5

<0.05

输液渗出

3

10

<0.05

发热反应

2

8

<0.05

静脉炎

1

7

<0.05

导管堵塞

0

4

<0.05

导管脱出

1

6

<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优化与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在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降低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这种优化与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值得在门急诊中广泛应用,以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系统地评估了优化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对门急诊患者输液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管理策略,优化策略在减少输液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有效,且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实验组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这一结果强调了优化策略中对操作培训加强、输液工具更新、固定方式改进以及巡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输液渗出作为一项新加入的观察指标,其发生率在实验组中的显著下降,验证了改进固定工具和方法的有效性。

此外,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不仅反映了输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体现了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实验组中患者的高满意度与输液治疗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医疗人员的专业性和服务态度紧密相关。优化后的巡视制度和不良反应处理流程,显然增强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状态的监控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研究的结果令人鼓舞,但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样本量虽然达到了200名患者,但对于更为复杂的临床环境和多样化的患者群体,是否能够完全推广本研究的结论,还需要更广泛的临床实践来验证。此外,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患者,是否同样适用于成人患者,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优化和改进的静脉输液管理策略可以提高门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这些策略,并根据实践反馈进行持续的优化。未来的研究应当考虑扩大样本量,包含更多年龄段和疾病类型的患者,并对策略的长期效果进行评估。此外,研究还应当探索不同的优化措施对特定患者群体,如免疫功能

结语

静脉输液作为医学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日常的门急诊中,由于患者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如何更加精准、高效地为患者提供输液服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本研究从静脉输液管理策略的优化与改进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经过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优化后的管理策略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证明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面对这样的研究成果,我们应当深感骄傲,但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研究,进一步完善管理策略。希望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能够秉持敬业爱岗的精神,将最好的治疗带给每一位患者,也希望这项研究能为其他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韦妹爱,余艳梅,农爱妮等.基于门急诊输液过程的患者移动输液管理模型的构建和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09):189-192.

[2]郑祥云,张养琳.加强医院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管理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11):287-288.

[3]罗迎春,孙珏,王燕.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管理的对策[J].上海护理,2005(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