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的融合式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2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融合式教学探究

龙慧婷

宜春市画眉小学   邮编:336000

摘要:文章从五育并举的内涵和意义出发,探究了小学教育中实施融合式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创设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活动、建立基于五育融合的评价机制等,旨在为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教育;融合教学

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实现五育的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五育并举对小学教育的关键意义

小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基础,必须全面实施“五育并举”,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德育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智育则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体育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美育关注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1]。劳动教育则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五育并举视域下贯彻小学融合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五育融合,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入手,构建符合五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和形式。首先,应当保证课程内容的多元化。课程内容需要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体现五育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其不仅要包括基础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要包括生活实践、社会参与、人文素养、创新创造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课程内容还要注重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反映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其次,学校也需要保证课程结构的融合化。基础结构应该突破传统的学科分割和等级划分,实现五育的贯通性和融通性。注重横向的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的互动和互补,形成综合性的学习主题和项目。另外,课程结构也需要保证纵向的阶段性和衔接性,通过建立五育的发展螺旋,使学生在不同年级和阶段能够实现五育的递进和深化。最后,学校应当贯彻课程形式的多样化要求,使其超越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实现五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课程形式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增加课程的场景化和情境化,实现校内外的无缝对接,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通过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融合、多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某小学校方致力于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首先,学校确保课程内容的多元化,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还设有诗歌创作、环境科学、机器人制作等课程。每门课程都融入德、智、体、美、劳的元素,如数学课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体育课强调团队合作与个人品德。课程结构方面,该小学实施项目式学习,将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与艺术、科技等领域结合,开展跨学科的主题项目。比如小学组织了一个名为“环保小勇士”的项目,学生们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可持续的社区解决方案,同时培养审美意识和劳动技能。该小学的课程形式也实现了多样化目标,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包括线上课程、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创造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或者在生物课上虚拟解剖动物,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加深了知识理解。在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指导下,该小学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也在艺术、体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出色的才能。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融合、多样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创设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活动

要实现五育融合,不仅需要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也需要创设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探究、创造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保证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关心的、生活中的、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展开,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培养学生的智育能力和劳育能力,同时也涵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美育情趣。同时,学校也可鼓励教师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2]。通过这种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隔阂,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多学科的视野下,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协作、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群育精神。项目可以将情境作为支撑,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创设适合学生的、贴近生活的、富有挑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操作、表达、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三)建立基于五育融合的评价机制

建立基于五育融合的评价机制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核心在于促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这种评价机制强调全面性原则,要求评价覆盖学生发展的各个层面;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成长,鼓励自我认识与提升;融合性原则,体现不同教育要素的内在联系;参与性原则,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在评价内容方面,其应当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保持一致,反映课程目标,同时具有多样性和适宜性,覆盖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

评价方式则需要综合运用量化和质性评价,比如考试、观察、访谈等,以及强调过程性和互动性,确保评价能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习改进。为确保评价效果,评价的主体也需要做好安排工作。主体可以包含教师、学生、家长,确保各个主体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评价的平等性与多元性,促进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尊重与协作。对于评价结果,其不应仅限于分数或等级,而是应该多样化呈现,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和指导等多重功能,确保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与帮助。总而言之,一个科学、规范、有效的五育融合评价机制,应当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均衡、公正的成长环境。

总结:

总之,五育并举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五育的融合,小学教育需要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靓.唱响生涯“五部曲”“五育并举”启航程[J].成才与就业,2022,(S1):142-144.

[2]张曼,王瑞峰.“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探索及实践——评《五育并举立德育心》[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