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新君子教育”办学理念的跨学科实践研究—以语文学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新君子教育”办学理念的跨学科实践研究—以语文学科为例

张超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小学250000

摘要:本文基于五育融合视域,以小学“新君子教育”办学理念为背景,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跨学科实践研究。通过深入剖析“新君子教育”理念,结合五育融合的教育观念,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融合思辨、审美、体育、实践、人文等多元素,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深入剖析,总结了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推行“新君子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五育融合;新君子教育;小学;语文学科;跨学科实践研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日益丰富,教育者们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远比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五育融合的教育视域应运而生,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兼顾思辨、审美、体育、实践、人文等五个方面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健康、有品格的君子。

而“新君子教育”作为教育创新的一种理念,更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情感,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递,更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作为学科之一,在“新君子教育”中的角色愈发凸显。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君子教育”实践

2.1 五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五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体现在对教育的多元理解和全面培养的追求上。这一理念强调思辨、审美、体育、实践、人文等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五育融合中,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需求相结合,以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长进。

2.2 “新君子教育”实践策略

“新君子教育”理念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实践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强调在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倡导发展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学科能力,更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素养。此外,强调情感教育,通过审美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美、善、真的感知与理解。这些策略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更是对学生全面素养需求的回应。

2.3 语文学科在五育融合中的角色

在五育融合中,语文学科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思辨、审美、人文等多个五育要素。通过文学、修辞等形式,语文学科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语文学科与人文关怀紧密相连,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在五育融合中,语文学科不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的堆砌,而是更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因此,深入挖掘语文学科在五育融合中的潜力,是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实践案例分析

3.1 思辨力的培养

在“新君子教育”的实践中,语文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会精心选取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可能会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复杂情节,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和辩论,使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2 审美情感的培养

作为审美教育的主渠道,语文学科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实践中,教师可能会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欣赏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或者观看戏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之美。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阅读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描绘,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通过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审美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

3.3 体育素养的培养

五育融合强调了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语文学科可以与体育课程进行合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运动的文学作品,或者组织体育题材的阅读讨论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与语言、文学有关的体育活动,如朗诵比赛、舞蹈表演等,使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语文素养。

3.4 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进行实际写作或演讲。此外,教师还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5 人文关怀的培养

语文学科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情感。在“新君子教育”的实践中,教师会通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爱他人。例如,教师可能会选取一些具有社会关怀主题的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或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在五育融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促进学生在思辨、审美、体育、实践、人文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为“新君子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挑战与机遇

4.1 实施中的困难与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五育融合的理念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首先,由于学科整合需要跨学科的协同,可能遇到师资力量不足、协同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施中的困难。其次,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对于“新君子教育”理念持保留态度,因此在推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4.2 学科整合中的协同难题

学科整合是五育融合中的关键环节,但协同难题也是需要克服的挑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如何实现有效的协同,确保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需要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协同难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五育融合的顺利推进。

4.3 学生与家长的接受度

五育融合需要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和理解。学生可能面临适应新的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困难,而家长对于传统学科的认知也可能影响其对新理念的接受。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与家长的接受度,是推动五育融合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挑战的深入分析,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为五育融合的实践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路径。

4.4 机遇

尽管五育融合在推动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但也同时蕴含着巨大的机遇。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社会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君子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五育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跨学科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借助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拓展学科整合的途径,提升实践的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挑战与机遇,可以更好地指导五育融合的实际推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目标。

五、结论

五育融合为“新君子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审美情感、体育素养、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实现了教育目标的多维度发展。这为“新君子教育”提供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实施路径,拓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实践中的问题也提醒我们在“新君子教育”实践中要注重教育资源整合、解决协同难题、提高学生与家长的接受度,以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明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学科融合课程新范式刍议[J].新课程研究,2021,(34):

[2].王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全面育人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艺术,2023,(10):

[3].朱小青.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博览,2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