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研讨

陶蔓茹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教育集团物探学校  433100

摘要:本文以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作为主要的论述和分析对象,结合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存在着的审美困境等问题,建议老师们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真正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适当提升应试的能力。通过老师们的有效指导,从而使得学生们对于散文具备极强的分析能力和把握能力,推动自己的全方位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散文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很多初中学生们在阅读散文的时候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在审美方面,学生们难以真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懂得如何把握一篇妙趣横生、文采斐然、美妙动人的散文,在审美上出现了相应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们克服阅读过程中存在着的相应问题,真正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和进步。

一、当下初中语文散文阅读分析

(一)初中生缺乏审美素养

    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当“奢侈”的学科,“投资”与“回报比”不能够成正比。因为真正想要学好语文,需要不断地积累,从而增加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中考,在中考中得胜而归才是全体学生们的共同心愿。很多学生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吟风弄月”,去怀古凭吊,去酾酒临江、去横槊赋诗,更多的时候是在用一种极为功利的眼光去看待抒情性的散文,以分数的维度去探究一篇美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鲁迅、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笔下的文章在他们的眼中也是平淡无奇。除了态度之外,学生们也未能掌握解读一篇优秀散文的正确方法,不能够很好地提取一篇文章的内在精华,从而致使自己的阅读如同“隔靴搔痒”,缺乏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机制。作为一个学生不仅仅需要美,同时更需要自己的发现美的眼睛。

(二)初中语文老师缺乏教学创新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对于教育这门伟大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深远的事业而言,如果没有适当而及时地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话,就会使得本文学科日益萎顿;如果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学者不能够及时地丰富和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的话,就会使得老师们不能够真真正正地帮助到学生们,也不能够使得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美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老师们不能够及时地将语文课中注入汩汩清流的话,就将使得语文课丧失内在的活力,也使得那些本来就极为功利的学生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变得更为功利,对于语文的兴趣日以削减,同时自己的审美能力也日渐下降。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根据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不断地对自身的语文课程进行适当的创新也是老师们的应为之举。具备创新的自觉性也应该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们的共识。

(三)初中语文课亟待创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为上文所论述的这些问题,所以老师们应该根据现实中存在着的具体的教学问题,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其美学素养也能够日渐深厚,同时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懂得以文学的目光和审美的目光来探究一篇散文,从而能够真正在语文学习中有着真正的收获,这种收获不完全等同于学生们的应试能力的提高,然而却对于学生们的日后发展和均衡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个没有审美能力的学生是残缺品,一个缺乏人文素养的学生并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

二、如何帮助学生们实现审美突破

(一)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很多初中老师们都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感到不以为然,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们不应该再以兴趣作为推动自己学习的基本动力,而是应该增加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懂得如何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话虽不错,然而如果老师们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话,就能够使得自己的教学任务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老师们应该不断地增进学生们对于散文的敏感度,激发学生们的审美热情,使其能够站在美学的维度上去分析一篇文章。无论是《信客》、《都江堰》还是《春》等等,老师们都应该使得学生们懂得以审美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感受一篇文章中所蕴藏着的情感力量和在美学上的创新和价值。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在一篇文章当中,不同的学生或许会有不同的发现,然而只有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发现,就是值得肯定的事。

(二)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能够采用更加全面多元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们感受到阅读的愉悦。例如老师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好视频、音频PPT、Flash等等手段,从而打造出立体丰富的教学体系。

(三)开展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语文是一门极其看重积累的学科,如果没有学生们的日久天长的不断积累,就绝对没有学生们的成功和进步。老师们针对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不足的问题,可推出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周末,让同学们自行寻找美文,从而能够增加阅读量和审美能力。根据自己阅读的文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随笔,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需要老师们为学生们准备一些经典课本,例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等等,通过学生们的认真阅读这些美学大家的著作,使得自己更懂得何谓“美”,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去分析美、提炼美。

结束语

    本文以初中语文的散文阅读和审美作为主要的论述和分析对象,结合初中生在阅读和审美中存在着的若干问题,建议老师们能够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使得自己的课程更加立体丰富,也能够不断地帮助学生们补齐自身的美学短板,使得学生们的美学素养变得更加深厚,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们的文化人格更加健全,成为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个体。

参考文献:

[1] 崔芸.艺术语言“活法”的思考——以初中语文课文为例[J].新西部(理论部),2014(1).

[2] 杜利平.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试论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

[3] 王小英.散文,你的出路在哪里——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反思[J].考试(科教版),2012(10).

[4] 金海婷.有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1):108—108.

[5] 冯谦.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1(9):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