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研究

王赛

大唐京津冀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新能源事业部,河北省,075000  

 摘要: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仅影响发电质量和效率,还可能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建立健全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并达到统一规范,对于提升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将针对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安全文化

一、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容量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发电项目具有绝对的发展优势,也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根据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中并网风电28165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535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快速增加和规模化发展,向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减少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必须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可视化管理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色、各色指示标识、挂标示牌的方式实现安全管理可视化,能够有效明确工作人员操作行为,确认发电设备及器具的安全状态,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现场进行全面的风险提示和管控,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发生风险。同时,安全可视化管理涵盖新能源发电项目施工现场一切事物,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利用高新技术设备进行定位和动态化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现场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发生重大经济损失[1]。

二、新能源发电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新能源的发电方式的不同,电力生产环境较为恶劣,使安全管理的工作容易被当地不同的环境所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沿用传统的制度,不能根据新能源的改变和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而且我国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历史还比较短,新能源方面的人才处于紧缺状态,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因此,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部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不认真,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企业个别员工的执行力也较差,对于下达的安全管理操作方式不能有效的执行,这也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许多困难。

       (二)设备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电力设备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基本单元,其是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新能源发电企业,尤其是风力发电厂存在施工面广、作业线长等许多危险点,这些危险点对现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带来风险。总的来说,新能源发电设备寿命一般在20年~25年,而且大部分都是10年前投产的。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本质安全在工程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难以达到要求,并且设备的故障次数随着设备的长期运行出现疲劳和老化等情况后更加频繁。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快,单机容量不断提升,也逐渐暴露出老旧机组故障多,风险点防控困难等问题。目前,各新能源发电企业均在着手进行老旧机组改造,设备技术改造等工作,来提高现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从设备源头解决安全管理问题[2]。
三、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研究
        (一)提高项目负责人安全重视度
        新能源发电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安全建设起重要决策作用,受体制、绩效等外在环境影响因素,部分负责人对安全可视化管理建设不重视、安全理念不足、主体责任不落实等,导致安全可视化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建设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新能源发电项目相关负责人的安全可视化管理意识。
        首先,要求新能源发电项目相关负责人加强对安全可视化管理知识和重要性的学习,深入贯彻安全可视化管理理念,提高对安全可视化管理建设重视度。建立健全安全环保责任制,覆盖到岗到位,保证安全可视化管理理念植根于每一个员工内心,倡导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可视化管理,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措施和操作标准,如高空作业操作标准、风电场内交通细则等,以制度对工作人员规范性操作形成约束,避免因不合理操作引起安全事故[2]。此外,新能源发电项目负责人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可视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是利用标识警示、定位、画线实现安全管理的可视化,负责人需要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场地,根据场地分工情况的不同,分别设置防触电、高空作业、火灾等安全警示牌,以达到规避作业场所危险因素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场所包含机型不同,且高空露天作业较多,工作环境差,其稳定性难以保证,增加了安全可视化管理的难度。如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较差,不佩戴安全护具直接进行高空作业,导致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无法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造成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针对这一情况,新能源发电项目相关部门必须着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根据新能源发电项目现场工作情况,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细化安全可视化管理准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完备护具后方可进行工作,建立责任制度,对未按要求佩戴护具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避免同类情况再次发生,影响安全可视化管理质量。此外,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相关部门还应组织配备专业技术团队,解决技术人员组成结构失衡问题,丰富安全可视化专业管理和运行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挥良好作用,保障系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三)树立安全生产标准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新能源发电项目仍然存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问题,如设备器具检验不及时、配电室门存在缝隙、安全器具管理记录不清晰等,大大降低了安全可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顺利施工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相关部门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树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准[3]。
        首先,相关部门负责人需要全面研读相关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发电项目安全操作标准等规程条例,加强对工作现场的观察和管理,树立并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如在生产建设后,需要将设备器具规还至相应库房,并做好设备检修和记录工作,对设备库存及工作状态进行准确记录,为安全使用设备进行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在检验后及时粘贴“检验合格证”,作为设备安全稳定性的凭证[3]。同时,针对新能源发电项目配电室门窗在工作后挡板与门缝隙较大或闭合不稳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挡板与门之间的距离,加强检查,保证配电室门窗紧闭后方可离开,避免因配电室门窗紧闭不到位而引发安全事故,不利于安全可视化管理发挥作用。
        (四)提升设施标识准确性
        新能源发电项目在国内运行日趋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总,仍发现存在大量的共识性标识问题,如10kV高压配电室配电箱没有接地、室内没有警示标识、管线无穿管等,甚至出现现场标识缺少、标识错误、标识未按要求规定随意安装等情况,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影响安全可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还可能因设施标识准确性得不到保证而引发安全事故。

为解决设施标识类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必须加强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标识建设,针对不同的区域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安放设置相应的指示标识,及时更换错误的警示牌,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错误引导。同时,根据新能源发电项目生产物资库房标准的相关规定,要求工作人员完善设备库房货架设置,对库房货架编号、层号、位号进行全面安排记录,便于设备的搜寻使用。此外,针对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测的项目,其检测结果应进行公式,便于工作人员对公示结果的查看验收,推动安全可视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总结
  总之,安全可视化管理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关键内容,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于安全可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树立完善的生产标准,要求现场工作人员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从而促进新能源发电项目安全可视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宗政.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信息周刊,2019(12):0387-0387.
        [2]张国栋.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7(005):107.
           [3]郭跃年.浅议风电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措施[J].电力与能源,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