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刘辉 高嵩

郑州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中国现阶段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是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轻生态环境建设。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就水环境和水资源而言,它们的保护程度都比较低。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缺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不便。水资源是中国人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不仅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生产,而且还会对人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国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与改善,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1水土的保护措施对于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具体影响

1.1水土的保护措施可以促进国家农林牧副渔等不同行业的发展

为保障区域内农林副渔等多种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开展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水土保持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大类,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是控制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生物措施包括植被建设和动物保护等,这些措施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在整个区域内发挥作用。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影响不容忽视。水土保持措施中,流域水资源变化最为显著,即径流、含沙量和持续时间等均受到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因此,水土保护措施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水土保持措施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质方面,通过对原有水、土、土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拦截或吸附,从而达到降低水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等等。显然,要提升水资源价值,强化环境保护,就必须调整与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多产业健康发展。

1.2水土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砂石淤泥的堆积

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时,必须对地表径流进行拦截,以减少入河的水量及泥沙含量。对山区而言,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小含沙量入河后,既不会阻塞河道,也不会造成河库淤积,更不会影响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有关资料表明,以坡地建梯田为基础,可有效拦截约90%地表径流,起到较好的拦水拦沙作用。此外,斜坡坡度较缓,可为水土流失提供相对稳定的水环境。因此,在工程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既能保持水土平衡,又能有效地防止河道、库岸淤积,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护意义。

1.3水土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田的抗旱能力

采取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既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又能保证土壤有较好的渗透性,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因此,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必须做好水土保护工作,使水土保持效果最大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水分含量可达25%-50%,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障。因此,对农业生产而言,合理运用水土措施十分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还能帮助减轻土壤侵蚀,同时作物持续健康地生长。同时,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能明显改善土壤的保土持水能力。在此过程中,对土壤环境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整体抗旱性。

2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应用

2.1水资源方面

第一,工程和农业措施

采用人工干预手段,改变区域微地貌,提高土壤透水能力,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水平梯田为例,改“三散田”为“三散田”,既方便了农业生产,又降低了水土流失风险。另外,通过设置坡向调整装置,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不同的保墒效果。该措施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横垄耕作方式,可有效减小径流冲刷强度,扩大地表蓄水面积,有效解决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问题。另外,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等高线耕与垄作技术。当某一区域的农业环境较差时,应采取少耕的措施来减轻土壤侵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

第二,生物措施

在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采用生态修复措施,如在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降雨时水土流失。其中林、草植被具有固土、净化大气等功能,对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生物林草地的水土保持中,利用林冠截留作用是可行的。林木根系发达,具有固土持水的作用,能利用树木自身的优势来蓄雨、蓄水。表层凋落物能显著提高土壤固结能力,保证降雨天气时土壤不会因降雨冲刷而受到侵蚀。因此,对林地进行生物治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持水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此外,土壤表层的枯落物可充分发挥其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抗冲刷能力,防止雨水冲刷。

2.2水环境方面

第一,工程和农业措施

在改善水环境方面,水土保持措施成效十分明显。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现象,确保农业种植的质量。为防治水体污染,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建议在村庄周边修建拦河坝或小水塘,既方便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又可向水体沉积、净化污染物,改善下游水体污染状况。利用植被控制土壤侵蚀,不但可以减缓土壤养分流失,而且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在改善水环境方面,可采取少耕法,减少土壤结构破坏,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及水土流失。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可以通过建设蓄水设施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针对非点源污染问题,可采取等高耕法,以达到有效截污。

第二,生物林草措施

生物林草法作为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对提高非点源污染的截污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生物林草植被具有良好的吸收功能,能吸附径流中的污染物,减少地表径流。为了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大面积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以达到防治土壤侵蚀的目的。植物根系与土壤紧密相连,紧密结合可有效增强土壤固结强度。当遇到降雨的时候,土壤可以有效的抵抗水流的冲刷。此外,植物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减少水体污染的风险,降低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此外,地表上的枯枝败叶也可增加地表粗糙度,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更有效地过滤、吸附,减轻非点源污染。此外,植被还具有净化水质、降低富营养化风险的作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野外调查和调查,发现植物对地表水水质的控制比农业保护措施更有优势。因此,生物林草相结合是解决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3结语

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水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生态平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解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宣传,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礼婷.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探究[J].时代农机,2018,45(08):9.

[2]吴东彪.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7,(38):254-255.

[3]罗丁源.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7,(17):111.

[4]祖永艳,李紫薇.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8):50-51.

[5]段嗣彪.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