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域羊包虫病优化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拉萨市域羊包虫病优化防治措施

萨那吾拉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兽医站

摘要:包虫病属于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拉萨地区有着较高的发生率。这一病症主要是由棘球蚴感染引发的,主要损伤家禽肝脏器官,不利于羊的健康生长。目前,羊脑包虫病仍然是严重危害羊生长的疾病之一,养殖户应该对该病提起一定的重视,采取措施预防,及时进行治疗。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病因;治疗措施

一、羊脑包虫病产生的具体病因

羊脑包虫病是一种感染寄生虫导致的疾病,其也被称为多头蚴病,羊脑包虫是多头涤虫的幼虫。羊包虫的病因是由于羊在饮食中摄入了含有多头囊尾鱼卵的水或食物,从而被感染。多头涤虫多寄生在犬类小型动物体内,在虫卵发育成熟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多头囊尾蚴一般是寄生在食肉动物的身体里,然后在它们的身体里生长成多节绦虫,然后产卵,这些虫卵会随着动物的粪便被排泄到身体里面,从而对饮用的水源、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当羊吃了被污染的水或牧草后,多头囊尾鱼卵会进入羊的身体,通过血液循环在羊的身体里进行运动,虫卵经过发育成为成虫,随血液循环到脑部进行长期的寄生,给羊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如果患病的羊不能及时处理,寄生虫随着羊的排泄活动或者其他动物的啃食和排泄进一步污染养殖环境,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疾病发生,给羊养殖带来危害。

二、羊包虫病症状

羊感染脑包虫病后,羊在不同的宿主部位,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在羊的大脑中,有一条长尾寄生虫。感染后期如果相关的治疗措施采取不利,容易导致寄生虫由虫卵发育为成虫,形成包囊,压迫羊的神经,使羊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性症状,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直至死亡。根据发病速率,羊包虫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急性包虫病,另一种是慢性包虫病。急性包虫其临床表现十分显著。发病后2周,发病羊无食欲,发热,反应迟钝,并伴有无目标地跑或长时间精神恍惚;严重时,发病羊表现为精神亢奋、精神恍惚、眼珠歪斜、头朝一侧弯曲,并伴有流涎、磨牙等症状;慢性羊包虫病的死亡率一般不高,一般发病一个月左右就会完全恢复。与急性比较,慢性羊包虫病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慢性羊包虫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脑内的囊肿压迫了神经,导致患者会表现出向一侧转圈、漫无目的地奔跑撞墙、失去行走能力、步履蹒跚、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

三、科学治疗

脑包虫病发病较为严重,一旦出现典型临床症状,表示大脑组织当中会存在大量的包囊,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应该对羊群进行紧急的手术治疗,如此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针对羊脑包虫病推荐使用手术治疗手段,目前在基层地区推广应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包囊法。该种方法创面相对较小,治疗针对性相对较强。手术操作之前,首先应该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对养殖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消毒处理,杀灭环境当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做好手术场所的严格卫生消毒工作,并明确患病羊的患病位置,使患病位置朝上,然后进行剪毛处理常规方法消毒之后选择使用16号的针头和注射器。在对羊群头部进行固定和麻痹处理之后,在包囊鼓起的最高处进针,进针深度控制在2~3cm,直到囊液从针头当中喷出囊液喷出之后将羊群的头部向下,使囊液尽快排出,也可以选择使用注射器进行囊液抽取,当发现有少量气泡时表示囊液已经完全清理完毕,取出注射器吸入少量的碘酊注入到包囊组织当中,然后迅速拔出针头,对针孔进行按压处理。手术结束之后继续保定一段时间,然后将羊群放置在干燥整洁的环境当中养殖,一般手术10天左右羊就可以恢复,正常该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治疗效果较好。

四、预防措施

4.1加强包虫病宣传教育工作

当前,拉萨地区许多的羊养殖户还没有将羊包虫病作为以一种危害性的疾病进行预防,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更好的进行羊包虫病的预防,就需要及时的进行羊包虫病的危害性的宣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于羊包虫病的宣传,尤其是在一些偏远乡村,由于羊养殖户的年龄普遍偏大,一些传统的养殖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难以进行其他各种羊包虫病的预防,一旦引发羊包虫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相关的经济损失,并且由于羊包虫病这种人畜共患的特性,很容易造成在养殖户牧民健康状态的改变,不利于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2注意牧区周围环境

很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不注意环境的管理,使羊生存条件恶劣,感染疾病几率高。在疾病预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牧区清洁,定期对牧区周围开展消毒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可以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使养殖场内的养殖环境符合羊群的生长需求,也能够避免病原菌的滋生。养殖人应当将羊群排泄出的粪便进行及时清理,在夏季做好养殖区的通风工作,保证内部空气质量。同时针对羊舍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针对季节变化采取人为的方式进行干预和控制。养殖农户可以制定合适的消毒管理制度,定期针对养殖区域内进行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防止其他病原微生物滋生。

4.3加强犬类动物管理

在羊养殖过程中会利用牧羊犬进行放牧,而犬类动物则是该寄生虫的主要寄生对象,因此牧羊犬很有可能会导致疫病传播。面对这种现象,应当针对牧羊犬进行驱虫,对其排泄出的粪便进行适当处理,可以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粪便资源,可以避免将寄生虫疾病传染给羊只。以单独的方式饲养牧羊犬,防止将其和羊群进行混合饲养,并且放牧的区域应当远离狼群出没的区域,否则会增加寄生虫疾病的发病几率。在发现有羊出现疾病症状后需要对其进行隔离,对死去的羊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5结语

总的来说,农牧民和农户要提高对羊包虫病的预防意识,如果发现羊感染了包虫病,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疾病在羊中的蔓延和传播。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牲畜的疫苗接种。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广大牧民群众对羊包虫病的认识,增强群众对羊包虫病的宣传能力。因此,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防治,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共同促进,才能保障广大牧民与农户的经济利益不会受到影响,为羊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艾山·麦麦提力,马伟,罗毅,等. 羊脑包虫病防控的具体分析[J]. 今日畜牧兽医,2021,37(11):40.

[2]侯巧弟,余辰霏,雷慧宁.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 兽医导刊,2021,(1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