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对策

赵腾

身份证号码:142431198907121819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建筑工程行业竞争也逐渐加大,须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确保利益最大化。工程项目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工程造价超出工程预算,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经济收益。基于此,下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对策,以期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也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造成造价超预算的众多原因中,施工成本管理不当、施工设计方案不科学、施工进度失控影响较大。针对此类问题,应从多个层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完善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进度。

1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的作用

目前,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提高,因此有效控制工程预算尤为重要。预算控制不仅是项目顺利推进和如期完工的基石,还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是项目实施的经济基础,目的是确保项目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完工。通过科学准确的预算编制,能够精准计划资金的使用,合理分配成本,防止因成本失控导致项目提前中止、规模缩减或质量下降,从而保证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良好的预算控制能够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避免资金投入过度或不足,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降低项目风险。同时,预算控制有利于项目的进度管理,确保项目进度按计划进行,避免由于资金紧张等因素导致工程滞后,进而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影响因素

2.1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不合理是常见的管理问题,尤其在建筑工程领域更是如此。一旦编制不合理,就可能导致实际成本超过预算,从而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工程的需求和规模估计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预算编制时的计算错误,使得预算不合理。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不合理决策和时间压力等也都会导致预算不合理。

2.2施工设计方案不科学

第一,如果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需要更改设计方案或增加工作量,导致工程造价上升。例如,在一个办公楼项目中,设计师在初步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客户对办公空间使用需求的变化。在施工阶段,施工团队发现某些办公室布局不够合理,需要对墙体和电缆进行拆改,造成了额外的工程量,人工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工程造价超过了预算。

第二,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如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首先,设计方案可能存在结构设计缺陷,不符合强度、稳定性或抗震性等安全要求。这可能是由于不正确荷载计算、结构材料选择不当、梁柱布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的。其次,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电气设计方面的问题,如电路连接错误、配电系统容量不足、线路布置不当等。这可能导致电气故障、用电不稳定或电气设备过载等问题。最后,设计方案中的管道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如管道连接不牢固、径流不畅、水力损失较大等,这可能导致管道漏水、堵塞或供水不足等运行问题。

第三,施工图设计不完善,存在疏漏或错误,导致施工现场需要调整。首先,施工图设计可能存在细节缺失的问题。这包括遗漏或不准确的尺寸、标记、连接细节等因素。其次,不同专业的设计图纸可能存在不协调以及冲突问题。例如,电气布置与管道布置相冲突,或者机械系统与结构设计不协调。最后,施工图中的图示和说明可能存在与实际施工需要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施工人员误解设计意图,产生错误的解读和执行。

2.3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供需关系、原材料价格、季节性变化等,导致建筑材料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建筑材料的生产涉及多种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影响最终的建筑材料价格,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同样也会引起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市场行情的波动会迅速引发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若预算编制人员未能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将无法及时调整预算,导致项目成本估算不准确。此外,未能及时更新预算同样也会引发超预算问题。预算的更新需要经过流程批准、合同变更等程序,这些程序较为繁琐,影响了预算更新的效率,使项目面临超预算的风险。

2.4缺乏监督机制

全程的监督和控制是确保项目按照预算计划进行的关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导致成本失控。首先,缺乏各阶段监督和控制机制,将难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造价问题,如材料浪费、工程质量问题等,导致成本逐步上升。其次,缺乏全程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滞后,引发后续的变更和调整,进而增加项目的成本负担,影响工程造价。最后,监督责任不明确可能会出现监督缺位和推卸责任的情况。工程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和多名人员,若不能明确监督和控制的负责人,将会出现监管漏洞,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出现问题时各方推卸责任,影响问题的解决,最终加剧了超预算问题。

2.5预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然而,部分预算人员建筑工程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他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难以准确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错误认识工程量、工程工艺、材料特性等关键要素,进而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建筑工程涉及建筑结构、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等多个专业,若预算人员缺乏充足的工程知识,将难以全面理解项目的复杂性,进而无法准确估算各项成本。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具备不同的性能特点,会对工程项目产生不同的影响,若预算人员无法准确理解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可能会出现材料成本估算不准确的情况,进而影响预算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对策

3.1科学编制预算方案

科学编制预算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预测,确保项目在经济、时间和资源方面的可控性,以实现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科学编制预算方案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对项目的规模、复杂性、技术要求等综合考虑。通过对项目的详细了解,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预算范围和内容,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的情况。科学编制预算方案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在建筑工程领域,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变化、物价波动、技术难题等,预算方案要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并进行合理控制。

在编制时还需要考虑项目的时间要求。建筑工程通常有明确的交付时间,预算方案应该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这需要对工程的施工流程、资源配置等进行细致规划和分析,以确保工程进度的可控性。科学编制预算方案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工程资源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等,预算方案应综合考虑和规划这些资源,以确保它们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例如,可以通过优化工程流程、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科学编制预算方案还需要持续监控和调整。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工程的推进,可能出现各种变化和问题。预算方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及时应对变化并进行调整。这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工程的进展、成本、质量等实时跟踪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2完善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为了完善工程项目施工设计方案,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前,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规划和研究,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工程的功能、安全、经济等因素,确保设计符合质量标准。设计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避免违规行为和不适当的偏差。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设计评审和审核是保证设计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设计评审应由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员进行,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设计审核应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设计符合质量标准。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引起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应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和执行等程序,以确保变更后的设计符合质量标准。

3.3提高材料价格的风险防控意识

在预算编制阶段,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市场趋势和价格波动情况。通过深入了解市场行情,预算编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估算材料成本,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不确定性。同时,要建立价格监测机制,实时追踪材料价格的变化。如果发现某些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如调整材料供应商、寻找替代材料等,以降低价格波动对项目的影响。

为了应对工程材料价格的变化,要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价格波动情况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例如,当某种关键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时,要寻找替代材料或寻求更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当价格下跌时,要考虑适时采购以节约成本。基于此,每个应急措施都应指定专门的责任人,由该责任人负责监测市场情况、制定实施计划并协调计划执行。此外,应急预案还应包含紧急沟通流程,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急预案有助于项目有条不紊地应对材料价格的变化,确保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

3.4加强监督管理

全程监督机制要求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进行成本监督管理,包括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和验收等阶段,确保在每个阶段监控和评估成本情况。不同部门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系统、会议沟通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确保各方都能够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和成本情况,保证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设立预算执行审查程序,持续关注成本控制,降低超预算风险。一方面,要明确审查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检查工程量与预算是否一致、核实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市场行情、确认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等,使审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例行审查,确保能够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3.5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涉及工程量计算、材料性能和工程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要进行定期培训,让预算人员及时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市场趋势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成本风险,更好地测算工程造价。

另一方面,要建立专业人员评估体系,确保预算人员的质量。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知识测试、实际案例分析、绩效评估等,全面了解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发现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同时,建立专业人员评估体系也可以鼓励预算人员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预算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实施针对性措施,并综合分析有可能出现的超支原因,同时还需采取严格的管控策略,以此来控制超出的施工成本,通过制定完善突发事件管控预案与风险防范预案,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预算超标,为建筑行业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邹涛.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致因与控制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0(24):56-58.

[2]唐远之.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探析[J].营销界,2020(52):176-177.

[3]陈瑞霞.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华建设,2022(5):103-104.

[4]蒋子豪.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J].居舍,2020(2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