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资源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河南文化资源现代化

桂先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460

摘要:河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建设亟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概况,然后分析了现代化对河南文化资源的影响以及构建河南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式。通过这些途径,河南传统文化将会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文化资源、创造性、创新性

引言

在河南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如一颗悠远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1]。千百年来,这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传承和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的浪潮,城市化、科技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对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概况

1.1丰富的文学艺术传承

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其文学艺术传承源远流长,如一条富饶的文化河流贯穿千年。在古老的文明中,河南涌现出众多文学巨匠,其中最为杰出的莫过于茅盾,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经典之作《子夜》等,承载了河南文学的崇高传统[2]。同时,河南以洛阳古都为代表,还培养了许多文学巨匠,如杜牧、柳永等,他们的诗作描绘了河南的风土人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除了诗歌和散文,河南还以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而著称。豫剧作为河南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了河南古老的艺术风格。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既是娱乐的载体,也是对历史文化的生动演绎。

1.2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

河南,这块丰硕的文化土地,不仅有着灿烂的文学艺术传统,还孕育着丰富的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作为文化传承的精髓,深深植根于河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太庙木雕、郑州彩陶等传统手工艺术代代相传,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传承,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这些工艺的制作工艺独特,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传统工匠的智慧和匠心。而河南的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舞龙舞狮、传统庙会等民俗活动是河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融合了宗教信仰、历史传承和生活情感,展现了河南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更是河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传承家风和地方风情。

二、现代化对河南文化资源的影响

2.1城市化与文化空间变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的城市化发展如一股澎湃的潮流,对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深刻的影响[3]。城市化带来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古老的街巷和建筑逐渐被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所替代。曾经繁华的传统市场、古老的居民区,面临着城市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空间的原有面貌正在逐渐消失。然而,城市化也为一些古老建筑的修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合理规划,传统文化空间在现代城市中得以焕发新的活力。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河南的古都洛阳等城市成为了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也使得传统文化资源在城市中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为河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

2.2文化产业的崛起与文创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河南的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利用。文创产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市场。例如,太庙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在文创产品中被赋予新的设计和运用,成为时尚的艺术品。这种文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文化产业的崛起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文化创意园区、艺术品交易市场等。这些新兴业态在为文化资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3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河南的传统文化习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可能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舞龙舞狮、传统庙会等传统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可能受到一定冲击,因为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社交习惯发生了转变。此外,现代科技的普及也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全球化的文化,这可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一定压力。然而,也有一些积极的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一些传统的养生方法、传统医学等又重新受到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传统文化习俗在现代生活中通过文体活动、文化节庆等方式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丰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

三、构建河南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式

3.1政府引导与支持

构建河南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式,政府的引导与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和标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保护历史建筑、古街巷等传统文化空间,确保其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文化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确保传统文化的全面、科学的传承。政府还可通过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激发文创产业的发展活力。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培训,推动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升级,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3.2社会组织参与和推动

除了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也是构建河南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因素。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庙会、传统技艺展示等形式,引导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参与。通过组织相关培训,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中,形成一支强大的传统文化传承队伍。

社会组织的推动还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民间艺术团体、文创企业等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推动传统技艺的市场化发展。社会组织的力量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多样化传播,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多元化的需求。社会组织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开展文化讲座、培训课程,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培养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和传承人。

3.3教育体系的角色

教育体系在构建河南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和爱好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新一代的生活中。首先,河南的学校教育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课程,设置相关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河南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教育体系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实践性教育。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实地考察、参与传统技艺的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亲身体验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四、结语

总之,河南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构建是一个多元参与、共同努力的过程。在这一旅程中,我们需要更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保持对其的敬畏与理解。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确保河南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瑞霞."两创"背景下郑州市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的路径探析[J].东方娱乐周刊, 2023(4):0186-0189.

[2]王耀辉.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现代耦合——基于河南省L县G村的实证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6):7.

[3]马梦园,刘莉.互联网时代下河南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 2021, 4(7):17-19.

基金项目   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BKS042)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会科学研究专项(18JD710027)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JG19)

  作者简介:苗桂先(1981--),女,河南驻马店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