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现状

任紫晨

身份证号:370321200408133922

指导老师:张雪婷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疗护理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护生在医院实习的这段时间是他们学习、接触临床的一个重要阶段。但由于他们刚踏出大学校门进入社会,对不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特别是临床上一些紧急的病情处理防护意识差,而造成职业暴露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就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实习护生;职业暴露;教育;研究进展

引言

职业防护是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护士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职业暴露,有研究指出,由于护理工作性质的原因,护士是所有医务人员中职业暴露发生最高危的群体。国外也有调查显示,在所有确诊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医务人员中,护士所占比例最高(42.1%)。因此,护士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对避免或降低职业暴露具有重要意义。而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可能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临床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并且对职业暴露认知不足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经验等原因易发生职业暴露。实习护生对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实习过程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本研究对实习护生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有利于教学医院制定或完善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以减少实习过程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护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

一、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

(一)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

国内近几年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存在误区、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行为缺失。因此国内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现状堪忧。有调查发现,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职业暴露、标准预防平均知晓率低,分别为48.24%、37.16%、22.02%。实习护生对乙肝大三阳的知晓率较低,仅占12.0%;只有54.9%的护生知道对于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防护距离;30.0%的护生认为在抽血、肌肉注射等操作后需双手重新套上针帽。

(二)职业防护教育内容

职业暴露与防护相关知识主要包含职业安全知识、信念及行为三方面,涵盖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危害与应对等内容。在英国,护理职业安全教育包括护士健康与安全风险、职业性毒理学、职业性获得性感染、职业性骨骼肌肉疾病、职业性呼吸道疾病、职业性皮肤疾病及工作场所暴力等;在美国,护理职业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文化、身心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医疗纠纷等的处理与防范。我国近年也开始重视预防护生遭受职业暴露的教育,着力研究职业防护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实习护生自我保护、防护意识差

国内有研究表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实习护生的自我保护、防护意识低。在本研究中,实习护生基础防护知识得分较低,部分实习护生因该部分知识欠缺而导致自身防范意识差,往往在不经意中发生职业暴露。

二、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措施

(一)学校层面 

1.目前学校应开设单独的关于职业暴露与职业防范的课程或讲解相应章节时根据目前临床实际情况增加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使实习护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接受系统、全面的知识教育,刘安诺等提出针对目前高校尚无形成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在护生实习前进行补偿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防护意识。

2.加强在校期间的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以便熟练掌握各项操作,为进入临床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临床护生职业防护培训

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对临床实习护生岗前、实习期间进行职业防护培训,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提高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降低护生职业伤害的有效措施。因此,建议医院制定一套系统的、规范的临床实习护生岗前、实习期间的职业防护培训方案,强化护生的防护意识。在护生进入临床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培训,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技术与综合性的防护措施,临床常见锐器伤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事件处理上报流程,化疗药物损伤的预防措施与化疗药物暴露后的处理流程等。并把实习护生岗前职业防护培训情况考核作为进入医院实习标准之一。在实习期间,护生在不同科室进行实习中,经常面对不同疾病的患者、新环境、带教老师等,护生每进入到一个新科室实习,第一个星期是适应环境、规范此科室主要护理操作的关键时期,需加强护生此期间职业防护培训的基础上由带教老师进行职业防护监督、行为教育。重点强调在操作前,带教老师要告知学生操作的流程、要点、注意事项,易发生的职业损伤和防护措施;在操作后,带教老师要纠正学生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易发生职业损伤的操作手法,加强学生规范的防护意识。如护生为静脉输液患者穿刺一次不成功的处理方法、静脉输液完毕后拔针流程、用过针头的规范处理,锐器的正确处理等,在带教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这些措施。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应严格带教老师的准入标准,让责任心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术扎实的护士承担临床教学工作,不断学习和提高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与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呈显著相关性,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能降低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提高职业防护带教效果。

(三)减少职业暴露

完善好职业暴露登记情况制度,做到有据可依、及时处理。医院管理部门有义务向实习生提供有效的一次性职业防护用具,如一次性口罩、手套和护生裤等。一旦发生各类皮肤损伤,要马上正确处理伤口,如实向带教老师反映情况。

(四)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损伤的比率高于在职护。缺乏管理措施和法规支持、技术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等客观原因外,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也是很童要的一个影响因素。相当一部分实习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会忘记回套针帽,并在不经意的过程中有用手分离注射器、给针头毁形等操作,由于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具有很高的疾病传染风险,护理学生的不当操作说明实习护生除了对如何避免锐器伤害缺乏认知外,更重要的是缺乏防护意识。实习护生在需要为患者进行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检查和治疗操作时,坚持戴手套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而相当一部分护生认为在护理操作中保持戴手套的习惯并不是十分必要。护生不戴手套的原因除了是影响操作外,主要还是自身的防护意识淡薄,对所接触的工作中的影响因素认识相对不足。因此,学校和医院在对实习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增强其自身的防护意识,使护生充分认识到进行职业防护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调查发现实习护生在职业防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学校安全教育缺失和医院培训不足,实习护生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导致缺乏防范知识和应对知识;二是防护用品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经费限制,大部分医疗器械无法达到安全防护的标准;三是实习医院管理层的不重视,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职业防护的制度和规范不建全;四是实习护生的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规范,加上临床实践经验少,致使发生职业损伤的风险増加;五是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职业损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希望上述问题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重视,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和医院管理,开展W学校为基础、院校结合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

(五)加强系统化培训

在校期间要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医学院校在适应医学模式改变的同时,也要适应医院工作和医疗实践面临的现状,增设医院感染学和职业防护课程,将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内容列入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从而有助于全面了解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防护措施,自觉树立职业防护意识。

(六)加强实习护生规范

已有研究表明,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锐器伤的发生较普遍,配药时玻璃安瓿划伤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针刺伤,而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和不规范。35.57%的护生认为自我防护不到位的原因是医院没有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因此,严格规范实习护生的各项操作行为,规范的执行普及性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后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消毒,如手部皮肤有破损应戴双层手套。(2)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时,光线要充足,传递器械时避免直接传递锐器,应垫以纱布掰安瓿。(3)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徒手分离针头、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应使用工具分离针头。(4)医院对护生应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落实对医用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供应,减少潜在的职业感染风险。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规范护生的各类基础操作(如配药、各种输液治疗及抽血等),规范的操作能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机会,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同时要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各项护理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每次操作后要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结语

职业防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不仅可以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增加职业适应能力,还能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目前实习护生的职业损害发生率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执行欠缺。而近年来锐器伤在我国实习护生中发生率较高。学校护理教育者和医院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应高度重视,通过多方面、有针对性的密切结合,在学校学习期间、岗前培训和实习期间对护生强化防护教育,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技能,减少实习护生的职业伤害,并不断完善职业防护体系,更新职业防护的知识与技能,全面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与能力。从根本上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降低职业伤害,维护护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琳,郭红梅,张俊,等.门诊输液室职业暴露对护士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5):1841-1842,1843.

[2]郝素云,向江滔.某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5(9):756-757.

[3]孙建,徐华,顾安曼,等.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8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