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
/ 2

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冯雪磊

湖北省建始县人民医院 445300

【摘 要】目的探究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进入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1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应用单一镇痛模式,研究组应用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72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延长患者睡眠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针对的是髋关节终末期疾病,如重度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等,对损坏的关节进行重建。损坏的关节一般被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髋臼侧和股骨头侧,其手术原理就是将损坏的股骨头带一部股骨颈去除,去除后在股骨干的基础上,将金属的股骨头侧的假体嵌入到髓腔内,最终实现股骨头侧的解剖结构恢复,对于髋臼侧,会将毁损的髋臼侧全部软骨和部分骨质进行打磨,然后将金属的罩杯镶入到髋臼窝内,二者结合在一起恢复髋关节骨性结构[1]。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外源性创伤手术,术后患者会经历很长一段时期的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会延长康复进程,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效果。鉴于此,选取2021年2月到22022年2月进入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1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到22022年2月进入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1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7:29,年龄处于3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50.21±5.64)岁,其中膝关节置换术22例、髋关节置换术34例,病发因素:摔伤14例、车祸16例、退行性改变2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8:28,年龄处于39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22±5.32)岁,其中膝关节置换术23例、髋关节置换术33例,病发因素:摔伤15例、车祸17例、退行性改变24例。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病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对阵痛药物过敏者;(2)合并重大疾病者;(3)智力缺陷及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康复中采用单一镇痛模式。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具体内容如下:(1)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确定镇痛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镇痛方案;(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及心理疏导。(3)在术前的第一晚为患者使用COX-2抑制剂进行超前镇痛。(4)术中持续进行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通过定位标记在患者皮肤中刺入神经刺激针,经由监视器准确定位股神经位置,然后注入0.2%罗哌卡因20ml,并留置导管,完成自控镇痛泵的连接,10ml自控剂量,60min锁定时间[2]。(4)在术后3天内持续使用自控镇痛泵,结合患者情况使用相关镇痛药进行辅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VAS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睡眠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 ± s 表 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 示,采 用 χ 2 检 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长VAS评分

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72h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长VAS评分

组别

例数

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72h

观察组

56

5.64±3.64

3.26±1.48

1.08±0.21

对照组

56

7.63±3.25

5.36±1.58

3.27±0.46

T

/

3.051

7.258

32.409

P

/

0.003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睡眠时长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24h睡眠时长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睡眠时长和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

术后24h睡眠时间(h)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56

14.52±1.47

14.56±2.21

对照组

56

7.53±1.79

18.65±2.24

T

/

22.583

9.726

P

/

0.000

0.000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手术治疗本身属于为外源性创伤,术后患者普遍会存在较明显的疼痛感,而且进行髋关节手术的多是中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度不高,因此,医护工作者需对患者的疼痛予以重视。临床上一般为患者执行单一阵痛,而且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发挥镇痛效果,整体效果不佳。当代医学在医疗服务中渗入了疼痛治疗,更为关注患者的诊治。多模式镇痛便基于此应运而生,整体提高了患者镇痛效果[3]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72h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h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显著延长患者睡眠时长,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而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多模式镇痛包含术前、术中、术后多层次阵痛,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保证阵痛效果。

综上所述,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延长患者睡眠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乔亚婷,刘佩华,于辉.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2):169-171.DOI:10.19347/j.2096-1413.202232048.

[2]王斌宏.多模式超前镇痛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06):1210-1211.

[3]胡晓慧,顾蓥璇,黄林峰,周凌寒,陈雷雷,赖英桃,陈燕君.多模式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20,34(16):2820-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