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怎样保证震后环境卫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
/ 2

探讨怎样保证震后环境卫生

王华

广元市利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17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而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这就导致我国地震现象频发。在发生地震后,不仅要做好紧急医学救援,还要做好系统的环境卫生工作,避免产生卫生灾害。本文从饮水卫生、除害灭灾措施以及特殊环境的卫生清理等问题出发来阐述震后环境的卫生保障措施。

关键词:环境卫生;地震;灾后卫生;

在发生地震之后由于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会产生各种地污染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地震之后灾区将会面临着艰巨的卫生防病任务。因此必须要组织医疗队伍时同时组织卫生防建队伍。并且充分的结合人民群众的力量大力地开展环境卫生工作,从而有效地保证大灾之后没有大疫。通常情况下,地震之后灾区的重点环境卫生包括以下几大内容。

第一部分:饮水卫生

地震之后,城镇中的集中式供水管网以及水源井都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例如我国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在当时集中式的供水中断,然而又值酷暑时节,因此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用水和生活用水条件。在地震之后的前几天中人们不得不采用雨水游泳池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人们的肠道感染病菌,增加了病情的发病率。据相关数据显示。某居民点130人中半个月的累计肠道发病率占在了11%左右。在唐山大地震之后,其迫切的任务就是组织符合卫生条件的饮水问题。在这种条件之下,可以将战备井和厂矿的工业用水井中的水经过水质检验从而确定其可以作为饮用水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大力开展饮水消毒和水质卫生监督工作。针对临时组织的供水措施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具有极强的必要性。曾经在我国南方某地震发生之后曾经组织用帆布的水龙带输水供水,然而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是由于水溶袋在地上被人和车碾压,因此很容易被快速污染。经过相关测定发现,帆布水龙带中的水所含的大肠菌值超过了一千个每升,而卫生标准使每升水含有三个大肠菌。由此可见,当时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第二部分:除害灭菌措施

发生地震之后,周边的环境卫生水平会急剧下降,尤其是处于夏季时,一些没有进行及时处理的垃圾粪便以及积水很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苍蝇会在25度条件左右繁殖下一代,而且繁殖的时间只需要10天左右。夏季垃圾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会在6天之后就产生蛆虫。因此,地震后的垃圾污染物必须要进行及时地清理和外运。清理工作必须要保证最少每天一次的频率。在地震之后必须要采取及时的杀虫措施,还应该进一步的提升震后垃圾的处理效率。

第三部分:针对特殊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

在地震之后,绝大多数的公共场所都会聚集大量的尸体和污染物,因此必须要进行快速的清除。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清理就会大面积地造成污染问题,进而传播各类疾病。例如,我国到唐山大地震后火车站约有80匹马的尸体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型食品冷冻厂由于楼层倒塌等问题使得2楼以上存储的肉类都暴露,出来,由于没有冷冻条件,因此这些肉类食品会迅速地腐败散发出臭味滋生各类细菌,严重的污染着周边的环境。在清理过程当中,主要的困难是因为建筑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因此只能进行切割水泥板,并且将其一小块一小块地调离。而这种清理方法的主要优势是在调离小楼板之后能够立即清理压在下面的肉质食品,进而有效地缩短了食品暴露的时长,从而减少了由于肉类腐败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灾后环境卫生的主要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处于严重地震条件之后,许多房屋都会倒塌,灾民也被迫的牵制到了临时的居住场所。因为原有的卫生设施毁坏,因此就会造成一些乱丢垃圾污染物的现象,进而为胃肠道传染病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生活用水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出现人员和动物的死亡问题。在处于高温条件之下,尸体又极易造成腐烂,而这种条件极易产生传染病。因此必须要得做好卫生防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根据当前地震水源分布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寻找水源并且对其进行重新检验,确定是否能够被人饮用。同时,还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工作,要在水源50米范围之内不能有厕所封口以及垃圾堆等污染源。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水源保护制度,还应该建立临时厕所。地震之后的厕所必须要做到应急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的相关要求。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很难全部满足这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要加强卫生管理工作。要确定专人保洁并且针对清掏粪便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在灾区的居住点搭建一些临时性的公厕。采用塑料、陶瓷罐等器具作为粪池防止渗透问题,小便可以采用塑料桶作为尿液收集容器。针对垃圾问题要做好专项管理工作,做到日产日清。针对一些涉及传染病的垃圾要进行焚烧或者消毒后掩埋。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环境消毒,针对灾民临时集中的环境进行集中消毒。采用1.5公升漂白粉加入45公斤水用于外部环境墙壁以及地面和垃圾的消毒工作。

总之,地震之后的灾区需要进行及时的防疫工作,及时的解决饮水卫生、杀虫消毒、垃圾清理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灾区的环境卫生得以有效地改善,控制好疾病的发展。通过研究灾后卫生的应对策略能够进一步的改善灾后环境卫生条件,从而提升灾后防疫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欣,宋瑞金,路凯. 汶川震后环境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探讨[C]. //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102-103.

[2] 卞永桥,熊鸿燕,李亚斐,等. 汶川地震后理县城市防疫工作中存在环境卫生问题与对策[J]. 华北国防医药,

2009,21(2):70-72. DOI:10.3969.

[3] 瘳志前,江洪,汪斌和. 震后卫生防病工作应注重环境卫生[J].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49. DOI:10.3969.

[4] 震后防病把五关(3)环境卫生关[J]. 人民军医,2008,051 (6):360.

[5] 李建云,周晓梅. 云南景谷县地震灾区集中安置点环境卫生快速评估[J]. 环境卫生学杂志,2015,5(4):361-363. DOI:10.1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