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5
/ 3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闭勇华

南宁师范大学

摘要:本论文以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新路径。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等。然后,提出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最后,推出了改进措施。研究发现,这些改革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这为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个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思政教学现状亟待分析。本文将从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问题

1.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需求脱节

在当前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而较少涉及创新创业相关内容。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某高校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关注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市场调研和团队管理等技能培养,但缺乏对创新创业背后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创业技巧,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容易陷入利益驱动和个人主义的误区。还有在某大学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参赛团队的项目大多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项目在商业上可能取得了成功,但却缺乏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2. 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较少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训等互动性强、实践性高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缺失,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某高校的创新创业大赛中,评委们发现许多参赛团队在项目策划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基本问题,如市场调研不充分、商业模式不可行等。然而,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和解决。学生们只是在比赛前临时准备,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

3. 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管理学教师队伍缺乏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难以准确把握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管理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创新创业背景下学生的需求。

管理学教师主要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来传授知识,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实践环节。他们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和理论来说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面,难以真正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4. 管理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较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评定。这导致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理论和概念,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备考中,以追求高分,而忽略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评价体系以理论成绩为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往往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需求脱节的原因:

管理学教师缺乏对创新创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导致管理学教育内容无法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可能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或学习,无法将创新创业的核心概念和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传统的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所需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能更关注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的教育,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等实践技能的培养。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的原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没有引入互动性强、实践性高的教学手段。这可能是因为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尝试;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投入不足,缺乏提供创新教学方法的机会和资源。教师可能没有得到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无法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的原因:

高校招聘管理学教师时,更注重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而忽视了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这导致管理学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管理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缺乏激励机制来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教师。教师觉得在管理教学育领域发展的机会有限,选择其他更有前景和发展机会的领域。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原因:

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理论和概念,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和不公正。传统的考试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潜力,需要建立更科学和综合的评价体系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进措施

  1. 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需求脱节改进措施

针对管理学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及时引入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案例,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其中。教材应包含创新管理、创业策略、市场导向等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和管理专家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导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和挑战,分享经验和教训,并提供实践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如工程、设计、市场营销等)进行合作,开展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背景和技能,提高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使其掌握创新创业的最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教师还应与企业和创业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的原因:

针对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利用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境、在线讨论平台、多媒体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知识,并提供更互动和实践的学习体验;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如小组项目、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与企业或创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创业项目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并培养实际操作和管理技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密切关注管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及时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

  1.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的原因: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招聘和选拔优秀的教师:学校或教育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招聘标准和程序,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严格的选拔过程,确保招聘到具有相关背景和能力的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使其掌握最新的管理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技巧等。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建立导师制度:学校或教育机构可以建立导师制度,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和管理专家担任导师,为新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导师可以帮助新教师了解创业过程和挑战,分享经验和教训,并提供实践建议;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鼓励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可以组织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会等,让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创新实践;建立激励机制:学校或教育机构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评优评先、晋升晋级、薪酬激励等,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奖励,鼓励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优秀表现。

  1. 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原因:

针对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考试成绩、实践项目、论文报告、演讲比赛等。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潜力;引入同行评审和互评机制:在评价过程中,引入同行评审和互评机制,让学生能够相互评价和提供反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可以通过实践项目的成果、创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评价。例如,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可以更加关注其创业计划和创业能力的评估;定期评估和改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学校或教育机构可以组织专家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本科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制度机制等措施,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阳合.“双减”背景下学校德育战略布局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2,244(16):8-10.

[2]章庆林.“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3,22(05):69-76.

[3]詹蕾,滕竞.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研究[J].辽宁丝绸,2023,184(02):70-72.

[4]张隽.“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2):173-174.

[5]唐浪琼.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区教学,2023,312(0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