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针灸,大大功效

/ 2

小小针灸,大大功效

周国艳

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科 615202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几千年历史,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但你对针灸真的了解吗?你知道针灸有哪些功效吗?今天我们将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科普一下。

一、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刺和灸疗的总称。其中,针刺是指按照中医理论,在特定角度将毫针刺入患者体内,利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灸疗则是在体表一定穴位上灼烧、熏熨预制的灸柱,利用热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常用的是艾草,因此也称为艾灸,另外还有隔药灸、柳条灸和灯芯灸等形式。

二、针灸有哪些优势?

1、绿色安全

针灸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无创微创,绿色安全”的优点,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广

针灸适用范围广泛,可治疗头痛、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此外,针灸还可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领域,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补充,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3、疗效显著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等。对于一些优势病种,针灸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4、个性化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各有不同,针灸治疗基于个体差异和疾病,实现针对性、个性化治疗,使得针灸在治疗过程中更加精确、有效。

三、针灸有哪些功效?

1、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连接脏腑、肢体、五官的纽带。当经络受到阻塞或损伤时,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帮助疏通经络,使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调和阴阳

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描述事物属性的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概念。阴阳失衡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是抵御外邪入侵的重要屏障,当正气不足时,外邪容易侵入引发疾病。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增强人体的正气,从而达到驱除邪气的目的。同时,针灸还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病理产物,如瘀血、痰湿等,进一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改善机体功能

除了治疗疾病外,针灸还可以帮助调整和改善人体的各种功能,如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压力等,逐步增强身体机能,提高体质。

四、针灸可以诊治哪些疾病?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以下是针灸可以诊治的一些常见疾病:

1、上呼吸道疾病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改善气道的通畅性,缓解症状,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可以调节肺部的功能,增强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包括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3、眼科疾病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眼部周围的穴位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包括中心性视网膜炎、白内障、近视眼、急性结膜炎等。

4、口腔疾病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口腔周围的穴位来改善口腔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包括牙痛、拔牙后痛、齿龈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等。

5、消化系统疾病

针灸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调节胃肠的功能,改善消化,缓解症状。包括胃下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等。

6、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症状。包括头痛、偏头痛、小儿麻痹症等。

7、肌肉和骨骼疾病

针灸通过刺激相关部位的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疾病的恢复。包括颈椎病、腰椎病、肌肉痉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

8、妇科疾病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善生殖系统的功能,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9、心理疾病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症状。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五、哪些人不适合做针灸?

1、皮肤感染者

患有皮肤感染、溃疡等皮肤病的患者不适合进行针灸治疗,因为针灸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使感染扩散或加重病情。

2、血液疾病患者

由于针灸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出血加重,因此这类患者不适合进行针灸治疗。

3、心脏病患者

由于针灸可能会引起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心脏造成负担,因此,患有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进行针灸治疗。

4、难以配合的患者

婴儿、患有精神疾病和有意志障碍的患者,不建议做针灸治疗,也不适合留针,以免因不配合伤及其他穴位。

5、孕妇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接受针灸治疗,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6、糖尿病患者

针灸可能会影响血糖的稳定,糖尿病患者要避免接受针灸治疗,以免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六、针灸时需要注意什么?

1、过度饥饿、疲劳者慎用

过度饥饿或疲劳的人在进行针灸时,容易引起晕针等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患者最好先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建议在饭后1-2小时或休息时进行针灸。

2、不要紧张,保持轻松

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肌肉紧绷,影响气血的流通,干扰针灸的效果,所以,在针灸过程中,患者应尽量保持轻松状态,让自己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3、保持舒适体位,及时沟通

针灸时,针灸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体位,患者应按照针灸医师的要求调整体位,确保舒适。如果在针灸过程中感到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医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针灸的安全和有效。

七、针灸治疗后应注意什么?

1、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调理,以保证治疗效果。

2、针灸后,由于穴位被刺激,身体的气血运行会加快,毛孔也会张开。因此,针灸后应避免针刺部位受凉,以免寒邪侵入体内,影响治疗效果。

3、针灸后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4、针灸后1小时之内不要碰水,数小时后方可洗澡。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针灸治疗,或者是局部皮肤存在破损,不能碰水,也不能洗澡。

5、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如出现头晕、恶心、出汗过多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6、针灸后应避免立即进食、剧烈运动,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帮助身体恢复。

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推荐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患者在选择针灸治疗时,应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寻求专业医师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