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桩基勘察技术优化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基于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桩基勘察技术优化的探讨

余舒超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桩基工程已在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及场地条件做好岩土工程勘察,是当前桩基工程的首要任务。花岗岩作为我国岩土的主要结构成分,在全国范围内呈广泛分布状态,而花岗岩地区风化层分布常伴随着数量可观的孤石,直接施工极易造成施工器材的损坏,或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产生隐患,延误工期。因此,需对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进行目标地层的勘察处理,优化相关勘察技术,确保孤石勘察的准确性。

关键词: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桩基勘察;技术优化

引言:

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由于孤石离散性大、空间分布不规律、埋藏深度不确定等特点,为勘察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为工程建设施工带来严重的危害与隐患,如会造成浅地基基础不均匀出现沉降,危害建筑结构安全,对桩基的影响则体现在阻碍设备掘进,造成断桩或桩身破坏等问题,影响桩基质量。针对此种较突出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需积极优化桩基勘察技术,清楚判断孤石的总体分布及走向规律,为进一步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1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1.1形成原因

我国花岗岩岩体虽占国土面积的9%,作为主要岩土组成,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大面积的裸露花岗岩岩体,然而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花岗岩成分中的碱性长石及石英等,极易受矿物各向异性排列及裂隙分布影响,形成风化不均的残留体,即为孤石雏形。虽然孤石是较为常见的风化现象,但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存在,会使地质软硬不均,造成施工困扰,影响工程建筑稳定性。而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的形成原因可总结如下:(1)人工花岗岩废弃回填引发的孤石现象。(2)洪积土层中存在着诸多山洪搬运过来的孤石。(3)花岗岩在化学风化和物理风化作用下,自然形成的分布不均匀的孤石。

1.2分布规律

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多呈离散性分布,且空间特性不规律,埋藏深度不确定的特点,现针对花岗岩进行垂直风化剖面分析,总结其分布规律如下:(1)孤石主要集中于花岗岩的全风化带或强风化带中,由于残积土层较薄,因此出现孤石的概率较小。(2)通过垂直剖面可观察到,随着深度的增加,孤石密度呈减少排列,但深度越大,发现孤石的体积就越大,可概括为“上多下少、上小下大”的分布规律特性。(3)根据孤石形成原因,孤石大小会随着风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小,数量则会随着风化程度增加而增多。

2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常用的勘察技术

2.1钻探技术

国内对于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的勘察技术最常见的是钻探技术。主要是同构钻探获得岩土层的数据指标,可取样分析判断各岩土层的性质。为保证快速、准确地勘察出孤石分布情况,应采取针对性强的钻探方法,优化钻进工艺来提升岩芯采取率,并注意钻探过程中的漏水情况,以判断岩芯有无裂隙,便于对该区域的地质进行综合性判断。现阶段常用的提高孤石判别准确度的方法有:(1)岩层顶板标高判别法。主要通过类比相邻钻孔基岩顶板高程判断。因孤石顶面埋深会明显高于附近基岩面,当附近地表地势平缓且相邻钻孔高程相差不大时,突然出现钻孔至基岩面升高的情况,常见可出现数米或几十米的差距,大概率是孤石。可尝试钻穿判断其为孤石的准确性,与风化陡坎做出区分。(2)基岩风化层序类比法。花岗岩的风化带分布状况具有一定性,自上而下的顺序为残积土层、全风化层、强风化层、中风化层、微风化层,由于孤石多分布于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少分布于残积土层,若钻探过程中穿过残积土层后直接是微风化层,则大概率下部有孤石。(3)岩芯裂隙发育判别法。采用正常手段提取出的岩芯,会存在少量裂隙发育,但孤石本就是母岩中分离出的极为坚硬的部分,自身往往不存在裂隙,若提取出的岩芯无裂隙,则为孤石的可能性较大,可用于孤石分布的初步判断。(4)地表孤石分布状况类比法。在地表原始地貌未被破坏的前提下,地下黄岗岩孤石分布状况与地表孤石分布呈相对应估计,即地面裸露大量孤石时,对该区域进行钻探往往也会发现较多孤石分布状况,反之亦然。(5)钻进状态分析法。采用钻机钻进技术进行勘察,钻进速率往往会随着风化程度的降低而变慢,若遇到孤石,由于孤石无根特点,钻头易在孤石表面发生打滑现象,导致钻机剧烈抖动。或出现钻穿孤石钻进速度突增的情况,极易导致钻杆掉钻等现象的发生。(6)钻孔密度及入岩深度控制法。此法适用于揭露孤石的厚度,当数个钻孔揭露区域存在孤石时,可适当加密钻孔,形成一桩一孔的分布,用于揭示和计算孤石的厚度,并依照预测的孤石厚度,控制和加深入岩深度。另外,对花岗岩地区进行钻探过程中,应注意对周围场地及岩体资料的收集,用于确定钻孔位置。

2.2物探技术

物探法主要是借助物理原理对地质进行勘测,确定地质岩层结构和岩性,工程建设施工中常用的物探手段有:(1)跨孔高密度电法。借助花岗岩孤石与周围土体的介质密度差异,利用电性测量判别孤石。(2)孔中雷达法。由于地质中孤石与其他土体的导电性、介电性不同,可利用雷达发射超高频短脉冲电磁波的反射功能进行探测,可直接钻孔入地,避免地面电磁干扰,判断孤石与其他矿石的分布。(3)跨孔法电磁波CT法。利用无线电波在钻孔内的信号发射与接收,判断地下土层介质。可用于对残积土层和全风化层的探测。(4)探地雷达法。此法需利用到雷达的高频宽频带电电磁波,并配备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此种方法虽具有较高工作频率,但由于岩土结构的不均匀性,获得的图像要比理论更为复杂,且受环境影响较大,后期利用中需提高判别的准确性。物探技术由于成本低、功效高的优点,且不用取样,常与钻探相配合使用。

2.3综合方法

由于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复杂的分布状况,使用单一的勘察手段难以得到全面的准确的信息,为避免对后期工程建设的影响,可采用多种手段综合使用的方式,对工程用地进行资质调绘,并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区域的地下孤石分布状况进行勘察和分析,既可节约成本,又能缩短勘探时间,并减少现场钻探的工作量,提高桩基勘察技术的准确性。

3花岗岩孤石在桩基施工中的利用

在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进行桩基施工,想要穿越孤石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整体工程项目成本增加,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展。但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地基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为解决孤石问题,国内工程设计师研究若将桩头嵌入体积巨大的孤石中,可否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根据数据研究分析得出,若孤石横截面直径大于等于桩柱直径,或可尝试将孤石作为桩端扩大头。但孤石作为桩端扩大头的可行性还有待长期评估,另需确定孤石的形态及尺寸,确保其可靠性。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可靠性判定:(1)钻机遇孤石后是否出现严重偏孔或抖动现象,孤石是否出现打滑下沉,严重偏孔或抖动现象可说明孤石横截面可能小于纵截面,打滑则说明可能尺寸较小,均不适合作为桩端扩大头。(2)还要经过系数计算测定。若计算得去桩端扩大头直径为D,则需对孤石钻入D深度,查看是否钻穿,未钻穿的孤石方能满足桩端承载力。综上,当孤石厚度够大时,可作为桩基扩大端使用,满足工程承载力要求,还可缩短工期。

结束语:

对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进行勘察,可从综合经济合理性、工程安全性、工期等方面选择适宜的勘察方法,确保能够准确地判定工程施工中孤石存在情况,并利用桩基钻孔施工,判定孤石的基本信息,全面评估孤石会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日辉.花岗岩孤石发育地区桩基勘察优化技术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2(11):37-40.

[2]谢锦生.花岗岩孤石的成因、判别及对桩基施工的影响与利用[J].电力勘测设计.2023(5):62-67.

[3]吴世满、律文田.浅谈花岗岩地区孤石的勘察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22(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