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游戏吧——师幼互动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我们一起游戏吧——师幼互动的实践策略

解  圆

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润泰幼儿园,210000

摘要:师幼关系也称师幼互动,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之中,是任何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而和谐的师幼关系是游戏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游戏中,积极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需要,及时对幼儿好的表现给予欣赏和表扬,对幼儿的需要给予回应和帮助,会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切”,密切较适合儿童之间的情感关系。可以说,游戏中处处渗透着情感因素,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应注重这一因素,树立“情感关怀”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发挥游戏的情感教育功能,并为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搭建桥梁。

关键词:师幼互动;平等;民主;互动;游戏

师幼互动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在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方面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师幼互动的有效和谐与否,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目标实现状况。教师与幼儿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两个主体,两主体都可以启动互动行为。但由于教师的地位,对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启动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居于重要的地位。而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频率也更高,由此,结合游戏中的互动案例来分析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实践策略。

一、平等

教师和幼儿都是平等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不将自身的价值观、兴趣等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在幼儿的游戏中“为所欲为”,要把握“为”的时机和力度,不顾幼儿游戏的进程,应要在其中插入教学目标的实现,结果可能“鸡飞蛋打”——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幼儿也失去了玩的兴致。

案例一:

幼儿园新增了沙池区,第一次去玩沙,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大部分的孩子开始无目的进行挖沙子的活动,过了一会儿,不知是从谁开始的,大家都去拔草,然后和沙子放一起,有的拿来后当成了图形的一部分,有的则成了“饭”和“菜”,有的孩子看见别人作品,也开始模仿,还出现了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分工明确。第一次没有和孩子们说今天要干嘛,刚开始觉得怪怪的,好像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但是,孩子似乎不在意这些,照样玩的很开心,甚至比没有带着任务的时候还开心,整一个活动下来,我发现,孩子的告状少了,因为做什么没有限制之后,没有犯规可言了,所以孩子的所作所为,没有老师说的这个框架了,孩子可以更加自由的玩耍,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还有孩子和我说,还是在中班好,玩沙的时候有趣。

教师应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教师、与同伴正常交往。从而启动更多更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更有效地实现保教目标。

二、民主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权利和自由,注意倾听幼儿的“声音”,彰显幼儿的“话语权”,保障幼儿的个体权利与自由。强调自由的同时,注意处理好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案例二:

每天的区角活动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并在那里施展自己的才华。你看,果果妙笔生花,在纸上画出美丽的小公主;航航和萱萱拼搭的轻轨,环绕着“城市”,有高有低;欣雨、琪琪用油泥捏出的西红柿、茄子栩栩如生……孩子们尽情地玩耍着、快乐着、成长着。可这美好的背后也有不和谐的音符,他们常常为一本好看的图书、一盒色彩鲜艳的油泥而发生争执。经过观察,我发现争执的起源来自少数幼儿的“跟风、从众”心理造成,他们看哪儿的人多,就往哪去,询问他为什么不到别的区角,他则指着别的小朋友说:“他到这儿来了”,我引导说:“你喜欢这个区角的活动吗?”他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笑了,我随即引导他去幼儿少一些的区角。观察发现,一开始去玩那个区角的幼儿都是有目的去玩,而且他们都特别喜欢那个区角活动,后来再去的幼儿,大多是“跟风”幼儿。“跟风、从众”的幼儿每次都有,结果就造成了有的区角人太多,有的区角人太少的现象,虽然我每次都给予及时指导,但收效甚微。经过揣摩、思考,觉得建立一个“区角插牌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了与孩子们的一番探讨,我们共同制定了插排的方式。经过这一措施的实施,我发现幼儿在玩区角时,以前那种争争抢抢的场景没有了,每个区角活动都按活动规则很有秩序地开展,幼儿玩得有章有法,像模像样,而且互不影响。看着孩子们玩得这么快乐、笑得这么灿烂,我从心底感到欣慰,感到高兴。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爱。只有真正了解幼儿的需求和特点,才能为幼儿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互动

儿童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人、事、物的理解和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在游戏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游戏陷入中断的危险。此时,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延续游戏,使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成功感和效能感,进而使游戏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案例三:

“老师,我们的理发店已经好几天没有顾客来了。” 曦曦无奈地看着我。我朝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哎,理发店变得冷冷清清的,只有浩天在擦吹风机,还时不时地朝娃娃家观望,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他们的这一举动倒也提醒了我。于是,我到小吃店去吃饭,并邀请在那里做点心师的点点和我一起去理发,她欣然应允,并带去了自己做的点心:年糕。对我带来的顾客,浩天很是高兴,于是我先撤了出来,留点点在那洗头。但是我刚出来不久,他也跑了出来,看到浩天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忙过去询问:“为什么她走了?”浩天说:“我也不知道,好像她的生意很忙的,这是她给我吃的年糕。” 于是,我建议她们可以到外面,自己用年糕招揽顾客。听了我的建议,他们马上跑了出去。不一会吸引来了一群“客人”。

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尝试,当游戏陷入中断时,可以从材料、解决策略等方面给幼儿提供支持,让幼儿能继续开展游戏。

总而言之,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在师幼平等、民主的氛围下,以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师生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能感受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和谐的师幼关系建立在教师认识、读懂幼儿,关爱幼儿的基础之上,任何脱离了师幼平等、尊重幼儿、师幼关怀的师幼关系都算不上和谐的师幼关系,必将给幼儿教育带来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王春燕主编,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2.杨枫主编,学前儿童游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2版

3.王彦波,幼儿园游戏指导的价值取向:情感关怀,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7-8):35-37

4.张新香,文学教育:中,2013(9):148-148

5.徐岚,幼儿园和谐师幼关系模式探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159

6.秦旭芳,刘兴宇,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