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幼儿情绪表达方式 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了解幼儿情绪表达方式 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

张欢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         邮编:215600

【摘要】情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健康。幼儿期是情绪发展最为迅速也最为关键的时期。本文阐述幼儿园幼儿情绪及其特征,以及提高幼儿情绪调节教育的做法,旨在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情绪;特征;表达;调控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作出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评价的反应,它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健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幼儿阶段儿童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一、学习幼儿情绪特征及其发展目标

幼儿情绪体验是非常敏感、无时不在的,其情绪完全表露在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而且他们情绪保持时间很短,不稳定,变化快,刚才还哈哈大笑的立马就会汪汪大哭。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一是幼儿情绪从表面转化为内在特征;二是情绪稳定性逐步提高;三是幼儿逐渐发展道德感、美感、同情心等高级情感,促进了其社会性情绪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儿童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小班3—4岁有两个发展目标。中班4—5岁有三个发展目标。大班 5—6岁有三个发展目标。我们教师培养幼儿安定愉快情绪,以及情绪调节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二、幼儿情绪特征主要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情绪包括正面、积极情绪和负面、消极情绪。孩子积极情绪时,他们言语表情总是笑声、说话用愉快上升的语调,往往伴随欢呼声、感叹词“哇、耶”等。面部表情总是笑、高兴,愉悦快乐的,还伴随着拍手、手舞足蹈、跳起来等动作。孩子在消极情绪时,表现躲避回避、说话叹气,甚至不说话。面部表情是哭、痛苦、生闷气、不与人对视、皱眉、流泪、噘嘴、无表情等,往往独自一人、拒绝他人,甚至挣扎、跺脚,打人、踢人、推人、扔东西。语言表现在大哭、大声喊叫、骂人。教师知道孩子情绪表达方式,以及产生原因以便针对性地教育。

三、提升幼儿良好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的做法

(一)创设愉悦的幼儿园成长环境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温馨和谐校园和班级会让幼儿会产生积极情绪,如愉悦,喜悦,快乐等情绪。第一,物质环境要丰富。园内硬件、软件设施布置符合幼儿认知,有充足游戏活动场所,玩具材料充足,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第二,园内人文和谐,师师、师幼、以及幼幼之间和谐相处。教师要研究幼儿情绪规律,管理好自身情绪,这样教师良好情绪将给幼儿带来快乐积极情绪。

(二)多渠道提升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1、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离开时孩子有一种分离焦虑情绪产生,特别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其焦虑情绪更加严重。为此,幼儿园要向家长讲解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原因,引导家长正确培养幼儿减少分离焦虑。教师、安保人员等如何做好在门口减少幼儿焦虑情绪的做法。教师可以开启入学时一周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解,减少家长的分离焦虑,也可以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减少对入园这一活动的抗拒,并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缓解分离焦虑。

2、情绪管理的小游戏

我们小班有一款玩具“小娃娃”,它就是一个高仿真电子婴儿,孩子特别喜欢它。孩子到一定时间要给小娃娃做功课,如喂食、握手、擦脸等。如果喂食、擦脸的时间超过一定范围,或握手力度不大,小娃娃会哇哇叫,甚至发出大哭声音,时间超出范围越多小娃娃会发出尖利的声音。孩子进行喂食,握手等,小娃娃会从“哭”的状态变到“微笑”,再到“乐哈哈”的状态,甚至小娃娃还能感知幼儿情绪,小娃娃会说:“你怎么啦?不高兴”,“很好,你很快乐!我也感到快乐。”这样孩子自然也跟着变的高兴快乐了。有时孩子相互提醒进行管理小娃娃,这样孩子通过小娃娃知道和感受“哭、大哭、尖叫”,知道什么是不好情绪,什么是好情绪了。

3、绘本情绪学习与调节

绘本是孩子的最爱。情绪绘本可以将故事人物的特征描述得更具象征性,在故事中引导幼儿调控情绪,会对幼儿的情绪调节产生积极影响。例如,上午我们大班孩子学习《菲菲生气了》绘本,在我的引导下孩子都能说说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知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尝试自我调节情绪。下午孩子“沙地游戏”因下雨而取消了。丁丁在门口跳脚如雷,“怎么搞的啊!”还有几个抱怨的,“哎!老天爷真实的。”孩子情绪一时不好。我说:“我们上午学了什么?”“学了《菲菲生气了》”大家答道。“菲菲生气的样子,像不像丁丁呀。”“像极了,哈哈”孩子笑着回答。“菲菲最后不生气了,家里变成什么颜色?”“橙色,温馨色彩!”“孩子们说得太好了,下雨了,我们不能去沙地,我们不要生气啊!我们明天去玩,现在我们玩个更好玩的游戏。”经过我这样一说,孩子情绪变好了,继而玩室内游戏了。这样孩子原本不好的情绪转移了,孩子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逐步掌握了情绪管理,提高了情绪调节能力。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情绪

   幼儿的学习能力有限,家长与教师共育会使教育更加有效。例如,成立相关组织或定期举办育儿交流会,让家长可以分享彼此的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经验,集思广益。家长也是幼儿园的参与者,可以从家长的角度 提出教育改进措施,或提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难题。教师作为幼儿教育专业人士,也会从专业上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幼儿情绪教育。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不同,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情绪教育策略。在家园合作中,家长 与幼儿园教师之间要互相信任,彼此沟通,互相支持,才能形成教育的一致性,更有效地培养幼儿情绪 调控能力。

总之,情绪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健康。华盛顿说:“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情绪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幼儿期是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其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习有关知识和理论,掌握幼儿情绪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幼儿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发展幼儿安定愉快情绪,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百度文库,2020年12月.

[2] 展红梅,小班幼儿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提升[J].好家长,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