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医院建设的文献资源管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面向智慧医院建设的文献资源管理探析

张新   张莉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在大数据和新媒体背景下,建立资源互享,在充分考虑自身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更深层次的新媒体服务,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手段,满足医院信息需求的变化,提高信息利用率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使一些医务人员不去图书馆学习,他们也会在家在线获取信息。图书馆服务用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馆藏结构缺乏吸引力、网络设备较差、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方面。

1   智慧医院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构建的基本情况

数字信息日益成为信息资源的主流载体。随着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数字资源的无序、分散,图书馆应重点解决数字资源使用的有序、门户化和便捷化。如何有效地建立和管理这些数字资源,为读者、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医院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从当前形势看,医院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 ,一些单位在重视程度、发展理念、人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以下突出矛盾。

2.1关注程度低

2.1.1不清楚发展规划

有的图书馆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直徘徊在低水平的发展中;有的图书馆,缺乏把蓝图画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影响了图书馆长远建设和发展的质量;有的图书馆缺乏与时俱进的敏锐意识,偏离了当前的技术前沿和创新方向。

2.1.2政策支持不足

有些医院把图书馆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相对于重点部门"给人、给物"的大力支持,面对图书馆在人员实力和硬件建设方面的实际需要,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2.1.3资本投资不足

一些医院领导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能带来直观经济效益的重点部门和建设项目上,没有意识到图书馆在医院科研和医疗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资金投入时不够重视。医院图书馆作为非营利组织,其建设仅依靠医院资金支持,往往因资金不足而制约发展。

2.2发展理念过时

2.2.1重视传统甚于创新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医院图书馆仍采用传统的"开门迎客"服务模式。很多时候,他们根据的需求被动地提供服务,而没有主动涉足新兴的信息服务模式。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许多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网络化、知识化、高效性、实时性等目标存在明显差距

2.2.2重视使用甚于管理

目前,医院图书馆大多由医院行政部门管理,对图书馆自身特点、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往往缺乏深入了解。在管理上,往往只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在规章制度的建立上存在差距,缺乏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2.2.3价值收集高于服务

·部分图书馆更加注重丰富馆藏资源,但在如何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一些馆藏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梳理,重点不够突出,与医院主要学科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的利用价值;部分检索目录不完整、更新不及时,未能覆盖全部馆藏资源。" 2.3人才队伍不足

2.3.1不合理的人员配备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医院图书馆都面临着人员编制不足、技术力量不足的普遍矛盾。许多医院图书馆只有一两个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为数不多的专职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只能应付简单的日常工作无暇提高业务。

2.3.2职位和专业不合适

受到缺乏专业学院和狭窄的人才交流渠道和补充,例如,在图书馆员工的军医院,不到十分之一的专业科学类毕业,和绝大多数被训练在上班的路上或改变了在类似的专业。这些非专业从业人员有的对图书馆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只能应付简单的业务工作,影响了工作水平的提高。

2.3.3业务培训并不扎实

目前,图书馆专业在高校中仍是一个冷门专业。受高校专业实力的制约,针对专业人才的培训班较少,客观上限制了大多数员工的进修机会。此外,个别单位领导对图书馆人才培养重视不够,不愿加大投入,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因此,许多专业人员工作多年,却没有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

3 面向智慧医院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构建探析

3.1优化服务模式

医院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缓解图书馆空间有限、纸质图书增多的问题;避免了图书分类不准确和用户无法找到所需图书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检索速度和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单位网络资源,建立无线网络,鼓励医务人员自带设备查询资料,将传统的纸质书与电子书相结合。通过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及时更新上架图书,并发布相关相关信息,及时优化读者提出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3.2加强信息化建设

医院可以建立,建立专业的信息研发团队及时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现有馆藏图书信息录入系统中。此外,加强数字图书馆与线下图书馆的联系,方便用户通过数字图书馆了解图书的位置、

借还日期等馆藏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安排图书使用。

3.3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

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为用户提供优质、专业的图书馆服务。在此基础上,医院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增加临床专业、信息技术、英语等内容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4提高卫生信息服务能力

继续推进区域国家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四大资源库,提高行业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国家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和智慧医院建设,重构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流程,推动电子健康码全面替代医疗机构医疗卡,推广开发移动终端预约诊疗、移动支付、诊所间结算、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访问和共享电子病历、电子病历、医疗图像等信息。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建设,推进合同管理、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服务。2025年,80%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电子病案应用水平达到四级及以上,标准化居民电子病案动态利用率达到90%

3.5推动智能开发和创新应用

规划和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5g网络、密码学等新型基础设施关键基础设施在卫生领域的应用。推动医疗机构医疗诊疗、康复和管理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推动远程机器人手术、医学图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疗等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建设国家高水平医疗大数据中心(北区),实现数据汇聚、存储、处理、开发、共享、开放、回收、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医疗大数据运营试点和整合开发利用。推进国家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建设,搭建医疗大数据科研、人才梯队、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建设医疗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开展医疗大数据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医疗人工智能数据推理与操作、智能医学边缘计算、神经芯片、脑机智能接口等研究。

3.6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数字资源

购置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首先,它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第二,一些资源不需要数字化。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不能盲目进行,而应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地、着重地进行。在数据库建设中,应遵循"协同建库、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到各有优势、各有优势、各有优势,避免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逐步建立有特色的制度,系统化的收集,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垄断地位。

3.7临床服务作为医学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疑难杂症需要查看本学科的权威信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图书馆员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主动为医务人员提供帮助协助医务人员快速准确的检索,收集需要的文献信息,为临床救治的密集工作做出贡献提高图书馆在临床医务人员心目中的地位。

4  小结

综上所述,医学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源支持,应在充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和服务,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将更深层次的服务纳入医学、教学、科研、管理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参考文献

[1] 冉枚.询证医学与医学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4):48-50.

[2] 吴东梅.浅谈网络环境下教学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金田,2013, (2):369

[3] 司洪伟.医院图书馆对于临床科研的重要作用及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1:109-1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