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试论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王勇

429006198510015175

摘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对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和参考,是现代环境治理与执法的基础依据,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频出,环境监测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对环境监测的定义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问题与提高监测质量的方法措施。

关键字:环境监测;监测机制;环境质量;监测质量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监测、调查和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然而,当前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手段不够先进、监测网络不完善、监测结果不准确等,这些问题对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挑战。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1环境监测的定义

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污染物和变化进行系统观测、测量、记录和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理解环境条件、资源状况以及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变化,以便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监管行动和科学研究。环境监测旨在提供有关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健康、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信息。此外,环境监测通常借助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和实验室分析等技术工具进行,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助于评估环境质量、提前预警环境问题、改善环境管理、支持科学研究和制定环境政策。环境监测既要有高度的专业属性,又要有强烈的社会服务属性。环境监测工作除了对监测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其具备统计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环境监测,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提升环境管理成效以及环境质量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2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虽然明显提升了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度,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支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效确实不断提高,但是具体到环境监测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重要价值,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度相对较低,绝大部分资源和人员投入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问题治理中。一些工作人员认为环境监测并不能够直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仅仅是作为参考和辅助依据,即使不能够取得理想成效,依然可以通过后续污损问题治理以及生态环境防控工作的优化落实,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2.2数据精度不高

通过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了解和评估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改进。展望未来,监测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应用,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数据是评估地区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地区环境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最终环保工作质量。但是,受到监测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仪器设备性能有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场采集的环境数据失真,严重影响工作质量。

2.3样品采集问题

在环境监测中,样本的收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若不能确保样本的收集质量,势必会对监测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过程涉及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等各环节,且各环节工作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的结果。在实践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采样质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相关技术人员要对试样性质有全面的了解,并在完成收集工作后,将试样运送至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在样品运输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不同的交通条件,若交通条件发生变化,将影响监测效果。

3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3.1增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和法规,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设备,以及加大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政府还应该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使用和推广,将监测数据与环境政策和决策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决策参考性。其次,企业和公众也应该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工作,承担环境监测的责任,配合政府开展监测工作,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公众应该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工作,提高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举报等渠道加强环境监测的监督和管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最后,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环境监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监测的了解和重视度,让公众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增强环境监测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

3.2完善监测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要想发挥出应有功能,工作人员应该逐步完善监测方案,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得到有效指导,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监测偏差漏洞。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全方位调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存在的所有生态资源,避免出现任何遗漏,尽量做到事无巨细,进而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匹配相应环境监测方案,促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得到有序落实,每一个生态环境区域均可以形成良好监测条件。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个生态环境监测目标,评估判断可能出现的污损问题,进而制定出较为适宜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最终形成较为全面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3.3健全对应的管理机制

在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设方法中,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这个体系需要包括各个层级的监测站点以及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监测站点需要根据地域特点进行规划,比如在城市中心建设大型监测站,而在乡村地区则需要建立小型的监测站点。同时,监测设备也需要根据监测站点的特点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监测效果。除了监测体系的建设,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可以让监测工作更加自动化和精准化,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3.4创设环境监测信息平台

随着科技发展迅猛,各行各业的运行均已离不开互联网,其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发展。环境监测部门需重视对互联网的合理运用,发挥出互联网具备的优势,进而获得更好的环境监测效果。对此,需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平台,然后将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上传到该平台中,抑或利用该平台发布监测成果等,确保人民群众能够顺利掌握环境监测状况,并使之能够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除此之外,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应在平台中设置数据纠错系统,凭借此系统可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改进,将其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让人们可以获取到更高质量的信息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较为突出。为了充分凸显生态环境监测的作用价值,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首先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创建信息化的监测平台,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润生.关于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发展探讨[J].清洗世界,2023,39(4):103-105.

[2]崔伟洋,王坤.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清洗世界,2022,38(11):143-145.

[3]陈涛.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策略探索[J].科技资讯,2022,20(15):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