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狂季节,小心蜂蛰伤!这些急救知识学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蜂”狂季节,小心蜂蛰伤!这些急救知识学起来

严林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四川广安  638300

每年的夏秋季节也就是八月至十一月是蜂类繁殖高峰期,人们被蜂类攻击的可能性也极大升高,就更需要大家去郊游或是蜂类多的地方时警惕被蜂类叮咬,更需要学习一些蜂蜇伤急救的小知识。

一、什么是蜂蛰伤?

蜂类包括蜜蜂、黄蜂、胡蜂等,被蜂蜇伤以蜜蜂、黄蜂(马蜂)为主要,蜂的腹部后节内有毒腺,直接连通蜂的管状尾刺,被蜂尾蜇伤后其毒液进入机体或是为尾刺逆钩留于皮肤内。蜂毒成分较为复杂,蜜蜂毒液、黄蜂毒液分别为酸性、碱性,内含组胺、5-羟色胺、蜂毒肽、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胆碱酯酶等蛋白酶类、致敏物质、蜂毒明肽、血清素等,可引发神经毒、心血管毒、溶血毒、肌溶解、凝血障碍等毒性反应从而使患者出现全身症状,一般来说,轻微蜇伤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重者则可引发过敏性休克、昏迷,若未行及时治疗甚至可导致被蜇者死亡。

二、是不是所有的蜂都有毒?

蜂为节肢动物,而多数节肢动物对人都是有毒的,只是毒性程度有差异。一般来说,蜜蜂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会主动攻击人,但其毒性减弱。黄蜂则不一样了,其体积大,毒素较强,毒素含量也高,人被蜇往往是群起而攻之,且可连续多次蜇人,因此危害性极大。

三、蜂毒进入人体后可引发哪些表现?

1、蜇伤部位表现:蜂蜇伤部位以头颈部、手背部、小腿等部位为主,一般受蜇伤最严重的为头颈胸部。蜇伤后可导致被蜇者出现疼痛、肿胀等,并可于12-48小时内加重,且可累及较广的范围,甚至使被蜇部位破溃形成大小不同的溃疡面。

2、过敏反应:一般发生于蜇伤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为快速扩大的皮疹、憋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过敏性休克等,使导致早期支气管痉挛、窒息、肺水肿乃至死亡的主因。

3、溶血:可使被蜇者尿液呈茶色甚至酱油色,并引发腰痛或是肾功能变化等,后期还可引发程度不一的贫血等。此外,也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等。

4、肾脏受损:因蜂毒素可直接于肾小管作用加之溶血等,均可损伤肾脏,使被蜇者出现全身水肿、少尿或是肾功能变化等。

5、肝受损:多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肝细胞坏死,从而引发肝损伤,导致血清酶升高等。

6、心血管系统: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7、横纹肌溶解。

8、神经系统:蜂毒可以诱发脑炎、脑血管意外、头痛、意识障碍等表现。

四、遇到蜂群怎么办?

蜜蜂、马蜂都不会无故攻击人类,多是发生碰撞后觉得人类对其蜂巢造成了侵略才会主动攻击人类。当然,别觉得只是碰到了一只蜜蜂或是马蜂觉得没什么就去干扰它,因为极有可能因为你的打扰而使其觉得受到了侵略而找来其他蜂类同伴而群起攻之。此外,一些品牌的化妆品或是香水等可能有类似的花香,可能被认为是蜜源而吸引蜂群,就有可能导致人类受到攻击。

在遇到蜂巢后,最好绕开它,若是不幸触怒了,一定不要还手,一旦反击就有可能导致攻击加重甚至导致蜂群围攻。当然,遇到蜂类攻击,也不能急着逃跑,奔跑形成的气流可加剧蜂类攻击。一般遇到蜂类攻击,最好是立即躺倒于原地,并以衣物包裹住头部,以防被蜂类蜇伤。为了防止蜂类尾刺穿透衣物蜇伤头部,可保持一定距离,或是将衣物扔远一点儿,吸引蜂群追赶,再超反方向逃跑。

五、怎么处理被蜂蛰伤情况?

被蜇伤的最初6小时是最重要的紧急处理黄金期。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三个紧急救治步骤:

1、移除毒刺,不要挤压患处:先行绷扎被蜇肢体近心端,每15分钟放松1分钟,绷扎时间不宜超2小时,并以冷毛巾湿敷。同时,仔细找找是否有残余蜇刺,可以用镊子去除,也可以小针刮掉,或是用胶带黏附等去除蜂刺,若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以吸奶器、拔火罐等方式吸出毒液,确信被蜇处内部已无蜂刺,注意在拔除蜜蜂刺时不要挤压毒囊。一定要注意的是,不可于被蜇部位施加任何压力,以防蜂毒因挤压进入更深层的组织内部而加重毒素反应程度。

2、消毒被蜇部位:因蜜蜂、黄蜂毒液性质不同,因此消毒被蜇部位的方法有所不同。若为蜜蜂蜇伤,因其毒液为酸性,可以肥皂水或是3%氨水、2%-3%碳酸氢钠类碱性液体清洗、湿敷被蜇部位。若为黄蜂蜇伤,因其毒液为碱性,可以1%醋酸、食醋等酸性液体清洗、湿敷被蜇部位,若是局部已有红肿,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白色洗剂等减轻炎症,或是以抗组胺药物止痛、皮质类固醇油膏外敷等,若是红肿较为严重已伴水疱、渗液等,可湿敷3%硼酸水溶液。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的药物涂擦患部,尽可能确定被何种蜂类蛰伤。若是被蜇者无法判断蜇伤自己的是蜜蜂还是黄蜂,可以流动清水清洗被蜇部位,并采取冰敷被蜇部位的方式减轻局部不适感。

此外,若有条件允许,被蜇者还可于被蜇部位涂抹蛇药,若是疼痛较为严重,可行中草药外敷,比如:两面针皮加单根木根、解岗松、大青叶加薄荷叶、野菊花叶、马齿笕、蒲公英、夏枯草、瓦松叶甘草、三亚苦叶、半边连、紫花地丁等,也可用季德胜蛇药片捣碎外敷。

3、求医:蜂蜇伤中约有5%-15%的被蜇者会有局部过敏反应发生,3%-9%左右的被蜇者会有全身过敏反应发生,而过敏反应及其所致器官功能衰竭为导致蜂蜇伤者死亡的主因。因此,无论是被单只蜂蜇伤还是被群峰蜇伤,一旦被蜇者有全身不适、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送至医院抢救。

六、如何预防被蜂蛰?

1、路遇蜂类,一定要小心应对

若是遇到单只蜂类绕着你转,若其没有发出急促飞翔的声音,不要去拍它或是惊扰它,可以慢慢下蹲、移开。若是有多只蜂类直接围攻你,且已伴急促声音,一定要立即趴倒于原地不动,并快速用衣服包裹住暴露的身体部位,切不可逃跑或是与蜂类对抗。

2、远离蜂类,切勿惊扰蜂巢

切不可主动招惹蜂类,更不要靠近蜂巢。若是于活动范围内发现了蜂巢,不要随意惊扰他们,最好联系消防员或是专业养蜂人员等进行摘蜂巢的处理。

3、外出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外出郊游或是爬山或是需要去蜂类聚集的地方时,一定要尽量穿着长衣长裤,且颜色不可过于鲜艳,并戴上简易的防蜂帽。若是于田间、山野劳作,最好备好蛇皮袋、布单等遮盖物,以便危及时刻使用。一定要注意的是,在野外活动时,先观察好周围环境,尽量远离蜂巢附近,且尽量不要用酒精,不要带甜食,以免遭到蜂类攻击。

总之,希望大家无论是外出郊游还是爬山或是有其他需要必须要去蜂类多的地方的话,一定要备好急救物品再去,并做好防护,以免被蜂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