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提升中医肿瘤专科护理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采用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提升中医肿瘤专科护理质量

高晗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  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中医肿瘤专科护理质量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10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取盲抽风湿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均为51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手段,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癌性疼痛、癌性腹胀得分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期间予以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疲乏、疼痛、腹胀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中医;肿瘤专科;护理质量

引言:当前中药热熨敷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虽然相关手册已经对其标准进行明确化,但对于肿瘤患者等专科症状护理的具体操作并未规范,所以还应当进行细化处理,从而来达到提高中医肿瘤专科护理质量的根本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对提升中医肿瘤专科护理质量的实际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院内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区间收治的肿瘤患者,后期需对此项研究展开对比,对此还应当做好分组工作,在保证人员均等性的前提下随机完成。患者年龄均在41~68岁之间,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35±4.68)岁,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30、21例(58.14±3.99)岁。将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现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遵医嘱在用药、饮食等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并且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工作,为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健康宣教,讲解与疾病以及治疗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患者认知及依从性。

观察组实施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操作前准备,因每位患者的病情、配合度以及皮肤状态有着较大差异性,对此还需做好全面评估工作,并为其讲解该操作的流程、重要性、目的等相关知识。同时准备熨敷材料,选用吴茱萸与粗盐,用量分别为200g,用无纺布袋装置,在药袋两侧喷洒适量清水而后再进行加热处理,这也可以避免损毁现象的发生,加热时使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两分钟而后翻面重复加热,时间同样为2分钟。将其平铺在恒温箱存放,取拿时均需佩戴隔热手套,并注意测量药袋不同位置的温度,表面与药袋中心温度的测量分别使用红外线测温仪以及探针式测温仪,以此来保证精准性。热敷过程中需注意监测患者皮肤体温情况,采用接触式电子控温仪,充分掌握其规律性,通常会在热敷4分钟后温度达到44摄氏度,所以还需进行调整,温度建议在43摄氏度以下,注意询问患者主观感受,避免灼伤[1]。②体位调整,需根据熨敷需求对患者体位展开调整,保证其舒适度,确保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根据临床经验来看,操作部位为胸腹部、四肢时采用仰卧位,而对腰背部进行熨敷时调整体位为坐位,以此来确保操作开展的顺利性。③操作方法,对于癌症症状患者热熨敷时可通过穴位按摩、局部热敷以及循经推熨的方式,推熨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通常以平泻、平补为主,对足阳明胃经展开推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疲乏症状;对阿是穴进行持续热敷可降低患者疼痛感;腹胀患者需针对神阙穴展开推熨操作。透皮介质通常为医用凡士林,需将其涂抹至实际操作范围,建议适当扩大范围,厚度建议在2mm。单日1次,为保证效果,持续实施热熨敷不少于10天[2-3]

1.3 观察指标

①在护理干预前后利用NRS量表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癌性疼痛、癌性腹胀等维度进行评估,各项分值均为0~10分,得分高低与程度呈负相关性。②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患者满意度,主要是护理过程等方面,患者的满意度可通过分值差异所实现,在患者评分后应当进行整合,计算总满意率时用以下公式(≥80分人数之和)÷小组总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在此次研究实验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时可采取SPSS21.0,计量资料等各项指标可用(x±s)表示,计数资料可用[n,(%)]表示,将t及X2作为检验所用。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且有着统计学意义,可利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通过评估所得,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癌性疼痛、癌性腹胀得分情况相对较为均衡(P>0.05)。但在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后均有所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各项评分较低,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癌性疼痛、癌性腹胀得分对比n/%),x±s)

组别

n

癌因性疲乏得分

癌性疼痛得分

癌性腹胀得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1

6.94±1.36

4.56±0.75

7.64±1.12

4.35±0.73

5.38±0.72

3.36±0.45

观察组

51

6.78±1.26

3.21±0.56

7.71±1.38

3.02±0.45

5.46±0.66

2.61±0.32

t

0.418

8.912

0.235

7.633

0.367

5.0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整体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较高,分值多集中在八十分以上,总满意率为46例占比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例(76.47%),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2所示。

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x±s)

组别

n

90~100

80~89

60~79

≤59

总满意率(%)

对照组

51

23

16

7

5

39(76.47)

观察组

51

35

11

4

1

46(90.20)

X2

10.045

7.932

5.102

8.443

11.72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加热后装入布袋,在人体局部或相应的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缓解疼痛、祛瘀消肿的目的。对肿瘤患者应用吴茱萸能够温脾止泻、散寒止痛,并且加入粗盐可有效扩张毛细血管、松弛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4]。本次研究对中药热熨敷技术进行细化处理后,可以起到有效规范作用,使得整体操作更加的标准化,从根本上提升中药热熨敷效果,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疲乏、疼痛、腹胀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并且满意度评分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对癌症患者实施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疲乏、疼痛、腹胀等情况,促进满意度的整体性提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学谦,贾金柱,李玲等.将症状阈值事件数引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医杂志,2022,63(23):2201-2206.

[2]陈师帅.采用细化中药热熨敷技术提升中医肿瘤专科护理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1):101-104.

[3]戴丽丽,沈红芳,吴彩霞.中医适宜技术在肿瘤患者管理方面的应用优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232-233.

[4]韩晓霞,赵紫昊,易利霞等.加味五子散热熨联合综合康复措施促进乳腺癌术后康复效果分析[J].新中医,2020,52(12):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