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项目开展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关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项目开展的探讨

关佩龙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鞍山市114000

摘  要:本文对项目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了介绍,论述了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重要意义,浅析建筑施工项目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从QC小组活动的选题到全员参与运用PDCA循环发现解决问题等的具体步骤进行描述,确保项目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提高;PDCA循环;全员参与;

1、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项目上的意义

质量管理小组是开展现场质量管理活动、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群众基础,是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是项目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的有效形式。以“质量第一”的思想去组织和检查个人的工作,并做到项目质量指标层层分解,人人有责,落实到位。项目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参与QC小组活动,并将活动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工程中,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改善项目管理水平。

2、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1],它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项目在组织施工的具体过程中,PDCA循环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及各分部分项工程全面系统的控制体现。4个阶段不断循环,从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在每一轮循环中,遵循以事实为依据,全员参与从影响施工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因素上通过分析问题、检查问题和处理问题,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与处理,对问题的解决做到稳步上升,进而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提升。

3、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是遵循PDCA管理循环所包括的“四个阶段、十个步骤”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的课题有两种类型,分别是问题解决型和创新型课题。其中问题解决型课题根据目标来源不同又分为指令性目标课题和自定目标课题。指两者在活动程序上存在部分差异。

问题解决型课题

创新型课题

4、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

下面以自定目标的问题解决型课题为例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有关程序步骤及内容要点进行阐述。

4.1选择课题

质量管理小组可自行选择活动课题,在选择课题时应结合项目的生产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目标的关键点,工作效率的提高、施工质量及安全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业主方或项目各相关方的要求和意见等。课题名称不可抽象,应直接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如“提高×××施工验收一次合格率”“降低×××缺陷率”等;选题要做到宜小不宜大,小而精,不要选“大”“虚”“空”的课题。选题理由应简洁明了,能对课题的提出有针对性的阐述,并做到用数据说明。

4.2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的作用是指在课题选择前,通过对所需要解决问题的现状调查找出选择课题的事实及数据等方面的依据;在课题选择后,通过对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分层分解直至找出影响课题的关键问题。也就是为课题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为原因分析提供结果[2]。需要保证信息和数据的时效性、全面性、客观性。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简易图表法等方法。

4.3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是为了确认通过小组活动要把课题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目标值的设置应合理,进行量化表述,为课题的效果检查提供数据理论依据。

小组目标的确定可以是根据上级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者业主的质量目标,以及行业的先进水平等,设定的目标不宜多,一个最佳,并且应具有能测量和可检查性,宜兼具挑战性。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水平对比法、简易图表法等。

4.4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是指对小组要研究课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分解要彻底,从影响项目的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利用统计图表把问题原因分解到末端,分解的逻辑关系或因果关系应合理[3],要把可能造成问题的原因都列出来,直到把问题分解到可以直接采取措施的具体原因为止,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表进行表述(常用的分析工具有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等),确保制定的对策具有针对性。

4.5确定主要原因

通过对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原因,对分析分解出来的全部末端因素进行识别,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事实等方法找到对问题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

末端因素作为已经分解到最后一步的原因,是活动小组通过科学客观的验证方法找到的问题的根源。而不是通过模拟推导得出的结论。

常用的要因判定方式有:①现场测量;成员通过到现场进行实测实量,取得现场的一手数据与标准值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来验证影响程度。②试验;即通过试验的方法取得相关问题的数据,进而进行对比分析。③调查、分析。对于无法用上述方式方法取得数据的原因,可通过对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来获得数据。

4.6制定对策

小组可根据确定的主要原因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主要原因提出不同对策,并从有效性、经济性、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与选择。对策应做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确认好对策后,为确保对策明确,措施具体。对策表按“5 W1H” 制定,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 (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

[4]

4.7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时小组应按照对策表列出的改进措施来制定计划实施对策,实施的方法应与对策措施一一对应。每条对策实施完后要及时收集数据,并与对策表中的目标值进行比较,确认对策是否已达到了相应的目标。当验证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调整或修改对策的措施,重新实施,确认实施效果。对于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验证分析。

4.8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应在所有措施实施完成后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课题目标是否实现,以及看现状的改善程度,通过数据进行比较,看活动前后主要问题是否有了明显的改善。

效果检查的周期以及样本数应与现状调查所选保持一致,确保措施实施前后数据、样本数等方面的效果具有可比性。

确认小组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果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了相关问题,那么在取得成果后,必要时可以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计算QC小组在活动周期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4.9制定巩固措施

经过效果检查确认小组活动取得成效后,应将取得效果的措施形成文件例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5]技术标准或管理制度,确保措施能够继续下去,同时也为公司在其他项目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数据理论支持,确保同类施工质量一次成优,必要时要对效果进行跟踪,继续通过量化数据来验证措施的效果。

4.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做任何事情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小组应在结束后根据活动实际,召开小组会议总结和回顾此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重点要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总结应实事求是,并以取得的事实为基础,用数据说话,总结成功之处,发现不足和短板。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总结之后还要有计划,小组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调查表法”等方法提出接下来的活动课题。从而把小组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不断地提高项目的质量管理。

6、结论与建议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市场也在快速发展,施工单位也逐渐从做大、做强过渡到做优、做细,提高施工质量成为了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希望通过对项目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PDCA循环把质量管理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从而带动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工程管理团队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为公司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利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玮.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 QC 小组活动策划[J]. 经济.管理.综述,2019,219-220.

[2]李菲,李秋丹,乔磊等.基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的课题常见问题探讨[J].工程质量,2018, 36(11):23-27

[3]成春兰. QC 小组活动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12, 38(31):284.

[4]琚冬妮. 谈建筑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的开展[J]. 经营管理,2010, P.43-44.

[5]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 10201-2020[S].北京:[出版地北京],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