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Web开发课程设计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融合课程思政的Web开发课程设计与实践

姚晓艳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Web开发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融合课程思政的设计方案。在课程目标上,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通过结合思政元素,课程内容可以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上,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道德观念。具体的Web开发实践包括网页设计、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数据库设计以及网站发布与维护。

关键词:思政教育;Web开发课程;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与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将课程思政与Web开发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坚定政治信仰和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1.阐释思政教育在Web开发课程中的必要性

Web开发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需要面对众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Web开发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Web开发课程的实施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都是思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2.融合课程思政的Web开发课程设计

2.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Web开发能力,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习HTML、CSS、JavaScript及后端技术,学生将掌握网站开发的基本技能,并理解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在技术实践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技术人才。

2.2 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Web开发技术学习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课程中将引入网络时代的社会责任、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网络伦理等内容,指导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技术模块的学习都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Web开发技术的同时,加深对技术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认识,为成为合格的网络时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教学方法与思政教育的融入

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程中安排专题讨论环节,针对如何在Web开发中实现公平、正义、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体会并实践思政元素,如在网站开发中贯彻用户至上、服务社会的原则,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相得益彰。

2.4 课程评价与思政教育的体现

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更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实践。评价方式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还包括学生的课程项目、小组讨论、同伴评价及个人思考报告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Web开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够反映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技术实践与团队协作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Web开发课程实践

3.1 网页设计基础与实践

在网页设计基础与实践的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色彩搭配、布局构成、图形处理以及用户交互体验设计等内容。本课程重在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完成从线框图到高保真原型的设计过程,再将这些设计应用于实际的网页制作中。通过设计和实现响应式网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现代网页设计的技术和工具,如Photoshop、Sketch、Figma等,还能够深刻理解用户体验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前端和后端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前端开发技术与实践

本课程的前端开发技术与实践部分着重于HTML5、CSS3、JavaScript、以及现代前端框架(如React、Vue.js或Angular)的学习和应用。学生将通过编写代码,构建交互式的网页界面,实现动态内容的展示和数据的前端处理。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前端构建工具(如Webpack)和版本控制系统(如Git),这些都是当代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必备技能。通过创建项目,如个人博客、电子商务网站或互动网页应用,学生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同时也将理解如何使网站既美观又功能强大。

3.3 后端开发技术与实践

后端开发关注于服务器、数据库以及应用程序接口(API)的开发。学生将学习使用流行的后端语言(如Python、Java、Node.js)和框架(如Django、Spring、Express)来创建服务器端逻辑。数据库设计与操作也是本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需要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的使用场景及其查询语言。通过构建和部署一个完整的Web应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后端开发的核心技术,还将获得确保应用安全、高效运行的实践经验。这为学生未来成为全栈Web开发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数据库设计与实践

数据库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合理设计数据库模式、确保数据一致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数据查询和管理。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规范化理论以及SQL语言的使用。同时,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也将被介绍,以让学生了解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的优势。通过真实案例的模拟项目,学生将有机会设计并实现一个数据库系统,练习数据建模,编写CRUD(创建、读取、更新、删除)操作,优化查询性能,以及实施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获得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训练。

3.5 网站发布与维护

网站发布与维护环节是Web开发实践的收官阶段,涉及将开发完成的网站部署到生产环境,并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站托管服务,如云服务提供商(例如AWS、Azure、阿里云等),以及如何配置域名和SSL证书,以保障网站的可访问性和安全性。在课程实践中,学生将跟随一整套网站发布流程,包括代码的版本控制、持续集成、性能优化、监控与日志分析等。

结束语

在Web开发课程设计与实践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Web开发技能的同时,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春兰. 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设计实践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 19 (14): 140-142.

[2]王海燕. 高职《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 18 (32): 159-16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