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评价导向下改进初中地理课堂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定量评价导向下改进初中地理课堂检测

陈文英

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   014030

摘要:针对现阶段初中地理课堂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目前教学中————一致性的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功能,特别是强化课堂上即时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定量    地理   课堂检测

引言:

本课题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以名师工作室和学校教研组为组织依托,立足研究目标和内容,在课标、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案例研究的特征,以调查研究——理论研究——理论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检测案例研究——总结课堂检测策略——再调查和案例研究,再总结提炼策略为基本路径,开展基于本课题的研究。

一、现阶段初中地理课堂检测的现状

通过深入初中地理课堂,我们了解到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对教学目标落实的评价局限于课后测。这种依靠课后练习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中小学使用的课后练习大多都是征订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并不是为某节具体的课堂量身定做的,这就造成了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目标缺少严谨的水平层级对应关系,对教学目标落实程度的评价功能明显不足。二是这些资料的编写者也未必理解课程标准,对教材和中考的理解也未必有那么深刻,这些课后练习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考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明显不足。三是课后练习的延时评价与课堂即时生成的矛盾,课后练习更多的是课后的巩固和提升作用,而课堂中目标生成的过程中,需要的即时评价它是不具备的,等一节课结束了,再来检查评价,这对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反馈作用是比较弱的。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功能,特别是强化课堂上即时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地理课堂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指在课堂上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以教师编制的试题为主要测量工具,以检测学生对学习任务中的知识、技能、方法是否理解,能否应用为目的,并通过收集学生解题信息,形成判断学习目标达成度的依据。

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以定量评价为导向,通过相对精确的学业水平评价体系,评判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匹配性和科学性,与学情的适切性,从而对课堂上使用的检测试题,在选择到使用再到修正的过程中进行优化,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初中地理课堂检测定量评价的策略

(一)在设计检测题前先仔细研读地理课程标准

在设计检测题前先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摘录出来,然后进行课标分解,本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为什么学,然后设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编制对应的检测题。

编制的检测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知识类的检测,另一类为素养立意的习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设计多维细目表

制定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考试知识范围,并且明确考试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考试内容的具体化和标准化。同时,细目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侧重方向,提高备考效率。

检测题

题型

试题层次

预估系数

实际系数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选择

简答

知识

能力

素养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注:难度系数=试题中答对该题目人数÷该道试题总人数

(三)编制习题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考查目标,根据所考査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内容选择考查内容,明确具体任务,并保证试题情境、任务难度等准确体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无论是具体知识、技能、方法,还是涉及的教学目标等,都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不超标。

(四)习题在课堂上使用并改进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检测,找到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还是读图能力不符合要求,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编制习题,让学生加强练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结束语

设计既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又符合学生学情,还要立意新颖独到,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启迪思维、训练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检测习题,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方式的转变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案例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爱华.浅谈高中地理课堂练习设计[J].文理导航(上旬),2015(05):90.

[2]廖思豪.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练习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3(18):64.

[3]崔素峰.谈对地理课堂练习的分层[J].学周刊,2012(32):53.

[4]王显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7):62-63.

[5]Scott G.Paris.

培养反思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в.ф.沙塔洛夫, 汪彭庚. 教育散记[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7]B. S. 布卢姆,邱渊,王钢.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8]李得方.呼和浩特市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