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

王哲

浙江双圆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当前我国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标准化道路工程质量监理体系,但是我国道路施工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环节还具有一定的弊端。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

前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道路建设与发展,道路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施工监理对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成为必然趋势,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工作比较粗放

目前来看,道路施工监理的工作存在诸多不足,未能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许多工程项目的管理比较粗放,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在工程的现场管理中,整个管理过程比较松散,施工人员的流动过于频繁,无法将制定好的规范标准及规章制度有效落实,未能按照规定完成工作,且施工过程的控制不严格,使得工程施工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监理单位管理模式比较成熟,然而在监理中依旧存在管理的深度不足及管理方式不合理的情况,监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未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使得道路施工监理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1.2缺乏标准化意识

目前标准化监理的模式已经被应用到现代化道路施工中,但是在标准化道路施工监理方面存在执行力不足的情况,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无法将其有效落实,使得标准与执行脱节。同时,在道路施工中,比较依赖监理人员自身的经验,并未按照标准施行法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标准化意识薄弱,未能认识到标准化道路施工监理的作用,使得标准化监理模式在道路施工中的实施存在较大难度。

1.3监理监督不到位

监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道路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确保道路施工效率及质量,但是在监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时候,则很难发挥监理工作的作用,甚至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不利于道路工程的施工。在这一情况下,需要做好监理过程的监督工作,确保监理人员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将相关制度严格落实。部分监理人员对规章制度的了解不足,未能按照规定开展工作,且容易出现与施工单位相互串通的问题,使得道路施工中的隐患显著增多,严重影响到道路施工质量。

2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优化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道路施工监理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监理管理制度具有的重要作用,明确各项监理工作的职责,突出道路施工监理的重点,以便按照规范进行道路施工监理,约束工作流程,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且可以对道路施工监理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基于这一目的,需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确保制度内容的合理性,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且需要完成项目监理规划的制定,将其作为道路施工监理的实施细则。为保证监理管理制度得到落实,需要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将施工监理的职责落实到各个人员的身上,按照制度对监理工作不到位的人员进行处理。

2.1加强工作人员监管

为提高道路施工监理的效率,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特别要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以此提升道路施工的效率及质量。只有保证监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达到要求,才能够顺利完成监理工作,及时处理道路施工中的问题。为保证监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需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监理人员对道路施工监理的认识,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意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完成工作。同时,为保证人员培训效果,需要对专业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对人员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使监理人员的能力及素质达到要求,使标准化道路施工监理得以顺利开展。

2.3实施重要环节标准化监督管理

道路施工之前,应充分掌握施工方案的内容,结合相关的文件内容对工程施工的关键阶段及重点部分进行准确定位,对施工重点进行分析,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员沟通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减少设计方案二次修改的问题。在工程施工中,应坚持“五控两管一协调”的管理方针,对各个施工环节制定标准化的工序及工作流程,控制好施工每一个环节。需要对有关施工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采取定期巡查的方法对隐蔽工程和重点施工阶段进行监督,对各个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做好相应的信息记录,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及质量。此外,对重点工程及主体性工程进行监理的时候,需要重视工程施工中的预应力质量控制,充分了解设计方案的内容及基本要点,使施工单位能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策划,由监理工程师和企业的负责人对其进行审核,由技术负责人及建设企业对作业指导书及相关的文件进行严格审批,且监理单位必须对各个项目的施工流程进行审核。其次,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工艺技术进行仔细检测,保证施工工艺与设计标准相同,且需要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细化,使

道路施工具有规范、严格的监理标准。需要重视新方法、新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运用,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效率,且需要对每个项目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更新,杜绝发生信息孤岛的情况,进而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

2.4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近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价格浮动发生明显变化。对于道路施工单位而言,可选择材料类型日渐多样化导致大部分施工单位进行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很容易被供应商进行错误的引导,而引进性价比低,质量不达标的低劣原材料,这些材料一旦投入工程项目施工使用,势必会影响道路质量及使用效果。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原材料采购期间预先做好对市场信息的调查工作,同时全面调查供应商的个人资质、市场信誉度、供货能力等内容,避免出现采购原料价格过高的情况,其也是避免施工成本增加的关键措施。对于采购完成后的材料,应对其质量合格证明进行细致检查,并需要在材料进场前做好质量检查工作,确认质量达到标准后才可正式投入施工。此外,应清晰标注不同材料的储存位置,明确材料的规格与数量,且存储位置需具备干燥通风的特点,以免材料功能效果发生改变。若在抽检期间发现不合格材料存在需要将同批材料返厂处理,针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责任追逐。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要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做好材料严格管控工作,以从根本上来保障道路工程总体施工质量。除此之外,施工单位需提前做好施工具体位置勘察工作,深入开展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调查工作,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认真的分析,落实科学、有效的施工工艺管控工作,按照行业规范标准落实监理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道路建设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面由于其特殊性,作为施工单位需细致分析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并及时落实相应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道路使用有效性与使用寿命。为此,施工单位需正确认识道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监管、实施重要环节标准化监督管理、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等有效举措,实现问题的改进和优化,以保证道路工程施工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提高后期使用年限,为我国交通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晓光.市政道路和雨污水管道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0):197-199.

[2]何静.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路基压实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3):160-162.

[3]陈小龙.市政道路改造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关键分析[J].居业,2022(06):98-100.

[4]邱伟跃.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思考分析[J].建设科技,2021(2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