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甲醛分析检测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化妆品中甲醛分析检测技术分析

尹亮洁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妆品甲醛含量的分析检测技术,同时对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的特征及使用性能开展了比较,探讨了分光光度技术、极谱技术以及色谱技术运用中的技术参数以及核心问题,探讨了甲醛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供相关人员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妆品;甲醛;分析检测技术

引言: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运用十分广泛,在化妆品领域,可作杀菌剂以及硬化剂等。在接触甲醛之后会出现刺激且形成硬化,引起皮炎,有关研究表明,甲醛是一种致癌物。在很多欧美国家,八十年代就把其当作化妆品禁用品。我国针对化妆品要求其中的甲醛浓度小于等于0.2%;在指甲硬化剂中,要求甲醛浓度小于等于5%。所以,甲醛分析测定技术发展比加快,同时显得非常必要。

一、化妆品的构成、甲醛的作用和危害

(一)化妆品的组成和甲醛(释放剂)的作用

化妆品的组成包括防腐剂、色素以及香精等,基质原料是一种油性原料,包含醇类、脂类以及蜡类等。为避免其中的油性成分和氧接触,继而产生氧化反应,形成醛及酸,造成产品变质,需在其中加入抗氧化剂,经常使用生育酚、茴香脑等。防腐剂包括乙酯、丁酯等,产品中经常使用的乳化剂包括两类,一是离子型乳化剂,二是非离子型乳化剂[1]。保湿剂包括乳酸钠、甘油等,除此之外,可以适当使用皮肤渗透剂,比如可以考虑使用氮酮,有助于皮肤吸收。甲醛及其释放剂是产品中经常使用的杀菌防腐剂,第一时间杀死微生物,以避免其污染。

(二)甲醛的危害

甲醛因为亲水性较好、较为廉价、杀菌效果好等优势,经常使用于化妆品的防腐。但该种物质容易挥发,存在难闻异味。主要危害体现于:对粘膜的刺激,能够和蛋白质融合进而造成其失活,并且也让甲醛不具备杀菌活性。低浓度甲醛的危害表现于:咳嗽、失眠以及头痛等。皮肤接触可能造成色斑或者坏死。会影响汗腺分泌,致使皮肤变得干燥。另外,甲醛还能致使肝功能异常,影响免疫工作等。不仅如此,甲醛容易和香精出现反应,影响香味,并且也弱化了杀菌活性。所以,很多国家纷纷颁布法规,全面限制甲醛在化妆品内的含量。我国大陆规定甲醛是限用物质,当作防腐剂使用其浓度要低于0.2%;对于指甲硬化剂,甲醛浓度要低于5%,并且针对特殊用途的产品要检测其甲醛含量。

二、化妆品中甲醛分析检测技术

(一)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检测甲醛伴随对显色体系的不断研究被高度重视,其中存在多种检测技术,比如乙酰丙酮及荧光技术等。

1.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对于化妆品甲醛的检测,经常会使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在缓冲溶液中,乙酰丙酮同甲醛作用产生黄色产物,412那,纳米波长位置的吸光度和甲醛浓度呈适当比例关系能够对其开展定量研究,明确检测线性范围是0.1至6微克每毫升,测定下限是0.048毫克每毫升,并且酸碱度值大概是6,60摄氏度下反应一刻钟所得产物稳定性能够达到12个小时。使用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当产品中存在伴随温度增加而色度变深的成分,要通过一样的温度借助校正液降低误差。该方法灵敏度比较高,干扰不多,显色可靠,但样品预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

2.NB褪色光度技术

该方法是利用在酸性介质中,甲醛能够有效褪去红色,对于甲醛含量的检测这是一项新的技术。研究说明合适的检测线性范围是8至120毫克每升,检测下限是5微克每升。该项技术检测速度快,易于操作,但加热温度、时长对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干扰,并且要注意铁离子、苯酚等对甲醛检测影响比较大。

3.间接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是利用和氧化银作用,形成的银定量把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其和邻二杂菲产生络合物,间接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研究表明酸碱度值在10左右,温度65摄氏度下加热十分钟更有助于反应。该项方法灵敏度比较高,产品有着硫化物、铁离子和亚铁离子会影响这一反应,乙醇和乙醛等不影响反应。

4.AHMT荧光技术

该方法是甲醛和AHMT在碱性环境下缩合,产物氧化为红色络合物,结合颜色深浅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在检测产品中,需要有效混合三氮杂茂和样品,让反应彻底,影响这一检测的离子包括:铜离子、碱土金属离子,能够借助EDTA消除影响。该方法室温下显色,产物比较可靠,有着较高的灵敏性,干扰不多,但检测线性范围比较窄,所需成本较大。荧光光度方法是借助黄色产物吸收可见光,借助光度仪检测甲醛含量。研究确定:柠檬酸铵为4摩尔每升,乙酰丙酮为0.04摩尔每升,酸碱度值为5.75时,室温下24秒内能够短时间内形成黄色产物。该方法灵敏度比较高,检测的线性范围比较窄,在产品存在遮光荧光原材料时,影响变大,要认真分离这一类物质。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该项技术以其便捷、灵敏的优势被适用于甲醛分析检测中,比如羟胺法检测甲醛含量,能使用电位滴定,根据电位改变判定终点,对存在色素的样品,精准性还是很高。单扫示波极谱方法分析了使用甲醛和苯肼作用的衍生物,形成还原级极谱波,波高和甲醛含量呈现线性关系检测甲醛

[2]。研究确定:在磷酸底液中,在苯肼浓度介于0.5至1.5克每升之间时,两分钟反应能够让波高最大且稳定两个小时以上,检测线性范围是0.005至0.25毫克每毫升之间,检测下限是0.002毫克每毫升。该项技术比较稳定、精准以及快速,适合检测游离甲醛含量。

(三)色谱法

色谱方法检测甲醛运用范围比较广,包括气相以及液相色谱方法等。因为直接检测灵敏度较低,很多研究均是让甲醛和DNPH衍生之后检测器测定,提升灵敏性。气相色谱方法分析了衍生化之后,通过环己烷萃取,形成化合物,在进行分离之后通过检测器测定。研究表明测定条件是:色谱柱;检测器温度250摄氏度,进样口温度200摄氏度,柱温180摄氏度;线性范围介于8.3至166微克每升之间,检出下限是5.75pg;衍生条件:0.1毫升的DNPH最合适;检测游离甲醛数量时,甲醇、酚等都不影响,能够节省预处理步骤。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了分离检测产品中甲醛的条件,衍生物通过分离,检测器测定,峰面积和甲醛含量呈现正比例关系明确甲醛含量。分析明确测定条件是:流速1毫升每分钟,室温,能够分离甲醛;检测波长是355纳米。该项技术的衍生条件是大于等于0.6毫升的DNPH,萃取时长一分钟,稳定时长七小时,检测线性范围介于2至40微克每毫升之间,检测下限1.2微克每毫升。

结论:精准、及时明确化妆品甲醛含量,要结合样品所需检测指标要求,还应该分析预处理以及经济成本等。在测定范围以及稳定时长等层面乙酰丙酮有着显著的优点,而荧光光度技术更适用生产分析,但在具体检测中,显色条件比较严格,在遇上影响因素时,精度将被极大影响;相比之下,色谱方法以其及时、精准等优势更胜一筹,尤其是液相色谱技术对产品的预处理十分方便,抗影响能力较强,应当是甲醛含量检测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洪伟,程焰芳,谭磊.化妆品中甲醛含量检测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J].医学动物防制,2022,(07):675-677.

[2]谢进,潘心红,陈庆兰.化妆品中游离甲醛检测分析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21,(03):120-121.

作者简介:尹亮洁(1988·12) 女,汉族,籍贯:云南 昆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药品、化妆品、食品分析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