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力与新能源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3

浅谈中国电力与新能源发展

郝洪雨

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分公司,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029200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能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当前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能源结构的局限性,产生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需要满足电力新能源建设,促进电力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融合发展,从根本上落实电力事业的节能与减排。本文主要从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障碍的角度探讨了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并就新能源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能源  和谐社会  电力  太阳能  风能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以及因过度消耗常规能源而引发的环境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障碍,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国政府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强化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复杂关系。就整个产业过程而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有些情况下并不能同时达到能源供给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重目的,需要在确保能源供给和保护环境资源两个目标之间做出权衡取舍[1]。

1、新能源发展的构想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是必然的要求,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目前,能源缺乏的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研究课题。就我国目前的能源资源现状来看,能源的发展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能源是国家科学发展固安的核心要求之一,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建设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节约能源及开发能源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要大力的开源节流,以此来保障我国能源能够持续不间断的供应,充分利用我国的优势,大规模的去开发可再生的能源及未来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以确保我国能源的供应长期性及有效性[2]。

2、我国的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所规划的新能源提供的电力、热水和燃气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并将直接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有机遇更有挑战,技术与经济问题并存[3]。
  就风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需要依托更高电压等级、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因而由此带来了复杂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
  几年前提出的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系统调峰调频问题。目前,我国平均峰谷差约为30%,部分地区达40%,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而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煤电。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将使得系统调峰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亟待社会的支持。以天和家园太阳能试点工程为例,若要收回投资成本,则每千瓦时上网电价应高于3元,远远高于煤电的上网电价;如按现行居民用电价计算,收回投资成本需100年以上。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产品组装能力跻身世界前三,但晶体硅提纯、铸锭切片、逆变控制等核心技术却被国外垄断。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知识产权掌握度不高,实质上是受制于国外研发企业为其“代工”。
3、新能源发展的技术与经济问题产生根源
  虽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形势总体上良好,但其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发展不够协调。
  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甚至开发过度。国务院2007年6月审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风电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而目前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却已达12000万千瓦,过于迅猛的势头不利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行业标准不完善问题日渐凸显,并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4]。
  我国现行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为指导性要求,不作强制执行要求,且对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标准不严明,不能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要求。 政府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或无力支持。例如,我国一些地区电网电源结构单一、调峰手段有限,要保证新能源电量全额收购,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此外,金融危机对以外向型为主的阳光能源影响很大,政府在此方面却没有予以大力扶持,光伏产业近几月出现开工不足[5]。
  对新能源送出及辅助服务的激励政策、电价审批和项目管理、新能源电厂的新型管理机制等,均亟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能源为电网接纳的困难。


4、社会各界支持将给新能源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各界给予了新能源发展很大的帮助支持,2009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补贴政策是政府开始关注该产业的积极信号;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则是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两大推手。
  国家电网公司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创造网络条件,保障风电接入。截至2009年6月底,公司经营区域内923万千瓦风电装机全部顺利接入电网;国家电网公司还做到了全额收购,按时付费。2007年,国家电网收购风电上网电量50亿千瓦时,2008年达到1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用电量的情况下,仍然收购新能源上网电量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在国家政策激励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崛起,并于2006年发起成立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并建立了自有网站中华新能源网。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犹然光明,但是对于共建和谐社会,民众和相关企业的新能源意识、参与行动更加重要。2005年,上海市就推出了“绿色电力机制”,由个人和单位自愿认购绿色电能,定价比常规电价高0.53元/千瓦时。
5、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可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缓解运输紧张局面。即使新能源短期内难以占据能源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却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用电压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电煤紧张的局面,不会出现为了抢运电煤中断其他货物的运输造成的运输紧张。
  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新能源的迅速崛起将使人们对化石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小煤窑的开采就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会降低。火力发电对大气的污染也会减轻。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减低通货膨胀。新能源作为能源的重要提供者后,对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煤和石油的紧缺情况会得到改善;一旦煤的价格下降,电力的价格就会下降,工业产品价格就会下降,随之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也可能下降。  就目前来讲,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6、中国电力与新能源发展策略
6.1 进一步推进风电技术发展
        电力新能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当前的电力能源结构中,需要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始终贯彻和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风力发电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间较长,而且也掌握了非常先进的技术类型,然而,在风力发电的应用过程中,并不能满足电力新能源的建设与开发要求,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加大对风力发电的重视,落实风力发电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另外,在风力发电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这一情况让很多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受到阻碍,无法满足风力发电的推广。因此,为了满足风力发电的应用要求,政府部门可以给予相应的技术与政策支持,确保企业在此方面有更好的参与热情。
        6.2 改善太阳能应用环境
        太阳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具备较强的清洁性,尤其在太阳光辐射较大的位置,能够通过太阳能发电满足该地区的电力资源供应,相比于传统的电力能源结构,太阳能发电具备着非常明显的应用优势。为了有效推进电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新能源建设范围内,相关部门需要加大重视程度,满足太阳能发电相关组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为太阳能发电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另外,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都需要加大对太阳能发电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太阳能发电的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完善发电技术,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6.3 提高地热能研发力度
        地球内部的熔岩能够满足对地热能源的支持,这些能源主要通过地壳进行吸取,具备着极强的天然性。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电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对地热能源的研发力度并不足也未落实其应用优势的发挥,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地热能源研发的关注,在充分了解地热能源利用的基础之上,满足电力新能源结构的研发与应用,可以结合区域内的实际特点,根据地热能源的应用要求,建立相应的地热发电站、双循环系统等等满足发电要求,同时促进电力新能源的建设与发展。
7、总结
综上所述,新能源的世纪已经拉开帷幕,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无可限量。让我们快马加鞭,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文璇.电力产业链的能源生态圈发展路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34):92-93.
[2] 田震,张艳锋,杨海涛,王明明.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环境下风电运维管理技术路线探索[J].电力设备管理,2019(09):73-75.
[3] 张园.建设“三型两网”构建能源互联网商业新生态[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9(03):14-15+17.


[4] 江玉,铁玉,蔡旭.探析电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2):137.
[5] 夏云峰.能源互联网和电力改革:合力构建行业良性生态系统[J].风能,2015(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