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观念对绘画的影响及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色彩观念对绘画的影响及运用策略

杨树玉

驻马店市文联,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在绘画创作的时候,画家们一般都会使用色彩去表现画面的主题,以及使画面具有更强烈的氛围感,从而使画面能够抒发出画家自身内心的情感与精神,形成具有画家独特审美观念的艺术作品,从而色彩也是艺术家们心中一种具有表现力的形式。面对色彩的时候,不同的色彩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悲伤或者喜悦以及平静等等。

关键词:色彩冷暖;创作绘画;艺术表现

前言

在色彩的形成过程中,绘画艺术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可以说,色彩在绘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最具有感染力和情感特征的绘画语言。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还可以增强作品的氛围和质感。马蒂斯认为,“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通过艺术来表达,一种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就能展现出来。”另外,还可以把色彩表达分成两类:创意和自然。而画家必须掌握这两个层面,使色彩艺术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提高作品的品质。因此,加强对绘画色彩艺术表达的研究十分必要。

1色彩的本质

色彩是由光线在物体表面的不同波长所折射出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色彩性质的认识得到了发展,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品。那么,色彩在艺术中的作用是什么?当人们看见某种色彩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类似的事物,或者是对四季、气温,甚至个人体验的抽象联想。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与个体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性格习惯、性别、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生活环境、历史演变等因素相结合,既有感性上的主观感受,又有对色彩本质的理性认识。对色彩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更加自由地使用,并将其自身特点结合起来,从而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色彩可以传达情感,超越文字,跨越国家和时间,它将心灵空虚的感觉,转化为有形的作品,描绘了事物自身,但又带有自己的思想。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一起,人们的视觉感受就会变得不一样,即使不喜欢一种单一的色彩,但是当它被重新组合到一个画面里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一个色彩和谐的整体,可以从中得到乐趣。对色彩的认识,是由人的认知和对光线、色彩的了解来决定的。在外部光线的照射下,色彩会发生变化,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气氛,比如灯光、太阳光等,在表达物体色彩的同时,还会受到外界光源的影响。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作品的需求,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亮,从而体现出作品的魅力。特别是在印象派画家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透过三棱镜来认识事物内在的色彩和光之间的联系,更能在一定的光线下,捕捉到各种色彩的变化。由自然中物体构成的图像,由于处于同一光源之下,所以看上去很协调,被灯光照射的物体,会有温暖的色彩,而在阴影中,物体的色调会变得冰冷,这是一种温暖和寒冷的反差。同时,色彩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心理上的暗示、情感的激发等,使画家观赏者产生共鸣。

2色彩在我国绘画作品中的运用

在宋代与元代人们追求水墨画的意境清淡之前,我国的绘画作品对于色彩运用较为关注,谢赫六法之中就有着随类赋彩这一概念。在色彩的运用中,中国的绘画与西方绘画具有较大差异,西方绘画比较喜欢在物体的周边运用一些环境色和光源色去衬托出画面的美感,更为关注画面之中的光影和虚实,而我国的绘画作品则更关注随类赋彩。我国的石窟壁画中色彩占据重要位置,在石窟壁画上,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将色彩运用的十分丰富。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由于受到了西方宗教的影响,因此在色彩运用上有所借鉴,主要的艺术绘画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他在继承了我国传统规律的同时,还使色彩变得更加丰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比较关注物体本来的颜色,而这就能够使事物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却忽视了事物的真实性。并且还运用了矿物质的颜料,以及各种不会变色的颜料叠加在一起时,壁画呈现出的整体效果,较为庄严肃穆。

北魏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石壁画,使用的颜色就比较少,一般都会使用黑白灰或者土红以及石绿,这些比较按且明度较低的颜色,从而使整体壁画呈现出了一种庄严的宗教气氛。除此之外,石窟的壁画还使用了红绿对比,从而在整体的色调之中使整体色彩更加跳跃,使整体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温暖和轻快的感觉。黑白灰颜色的运用就能够让石窟的壁画,在确保色彩具有强烈对比的情况下,还具有了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西魏之后,敦煌莫高窟的石壁画受到了中原绘画的影响,所以开始将粉白作为底色,所以整体的壁画在这一阶段都比较轻盈。隋朝时期又开始融入一些明度较高的颜色,例如:朱红和藤黄等等,而这些颜色也逐步的由单一项转化为多元化,唐代之后色彩运用的就更加丰富,不是在单纯的以某一个色调为根本,而是更加凸显出了画面的自由。我国传统绘画之中的色彩运用,更加关注的是装饰性而不是写实。

浓郁的色彩使用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从而使画面具有了情绪,就像古代我国诗人写诗的时候都会借景抒情,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在物体之上,而绘画作品中不论题材都需要将画家自身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因为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都是需要首先有了个人情感,然后再进行创作的。王公豁的《音律》和《韵律》作品之中,在较为轻薄的纸中运用了干净透明的蓝色水彩,这就是他情感的表达。而在他展览的相关作品之中,运用蓝色来表现山水,以及风和时间的流逝,使人们在欣赏他的画作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沉静的感觉,使人们感受到轻松与快乐。而常见的人物画作之中,即使画面是背影,没有人物的描写,但是通过色彩也能够体现出作家的情感。

     3中西绘画中色彩的体现情况

在我国的绘画创作过程中,一般重视物象的整体性,这种创作方式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就得到十分显著的展示。此外,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光线敏感度方面则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光线对物体所带来的影响,如阴影中的明暗变化作为一个转瞬即逝的状态,认为这一偶然的状态对事物所带来的影响没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绘画作品比较重视情感和色彩的搭配。另外,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还会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心灵性情”。例如,我国宋代的郭熙所创作的《早春图》,主要是运用沉着、清晰的线条对山体进行勾勒,而对树木则借助于造型的方式进行展示,这就使得整个画面能够在上下部分之间体现出差异性。除此之外,这幅画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十分讲究,如创作者在山体表达方面主要借助于薄雾笼罩的方式而使山体显示出迷迷蒙蒙之感,而在山势的表现方面则运用蜿蜒、曲折的方式展示出山体特征。由于是早春,冰雪刚刚融化,大地处于复苏的状态,在色彩方面总体是以暖色调为主,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早春的气息。在国画里,创作者普遍运用精神内核和自然灵性结合的方式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同于西方绘画艺术中强调固有色之间的差异,在谢赫六法创作中比较重视“随类赋色”。我国绘画艺术中所强调的“墨分五色”充分体现出了这个特点。

   4结语

总之,色彩在绘画中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对色彩艺术表达的深入研究,认识其使用与特点,熟悉其在绘画中的特殊功能,从而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的外在表达,对绘画艺术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小涵.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艺术表达[J].流行色,2021(10):35-36.

[2]孙璐.色彩对比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美与时代(中),2021(04):26-27.

[3]曲木子.色彩的冷暖对比在地毯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20,39(05):59-60.

作者简介:杨树玉(1973年12月——),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本科,中级馆员,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