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加法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加法策略探究

谭丽梅

重庆市垫江县桂阳小学校 408300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学科学教育的加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篇文档将围绕增加科学教育资源、强化科学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增强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和加强科学教师培训等六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科学  教育加法   教育策略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科学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实验器材和师资力量。其次,科学教育方式单一,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家长和学校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加法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加法策略:
(一)增加科学教育资源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首先需要增加科学教育资源的投入。这包括提供足够的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和教学软件、以及教师、教材各方面的条件增加科学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增加教师资源:提高全面科学意识,鼓励更多的人选择科学教育专业,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2、增加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编写适合不同年级的科学教材,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要注重教材的质量和更新,以适应科学教育的需求。

3、增加实验资源:建设更多规范的科学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要注意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共享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从而习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4、增加社会资源

只有当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资源时,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当努力增加科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总之,增加科学教育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只有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和条件。
(二)强化科学实践
1.增强实践意识:在科学研究中,实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发现新问题、完善理论。因此,要强化科学实践,首先要增强实践意识,认识到实践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制定实践计划:为了使科学实践更加有条理、有目的地进行,可以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计划应包括实践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以确保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
3.完善实践条件:为了使科学实践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条件,如实验室、设备、经费等。完善实践条件,可以保证科学实践的顺利进行。

4.加强实践指导:在科学实践中,指导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避免走弯路。
5.总结实践经验:科学实践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科学实践。
6.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7.加强实践评估:对科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提高科学实践的质量。

科学实践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科学发现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应当强化科学实践,增加实验课程和探究性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以及使用数学和实证研究方法来理解和解释世界。以下是一些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
1.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思维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收集关于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控制和操作变量,以检验假设和理论。为了培养科学思维,要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和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来测试这些假设。
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过程,而演绎则是从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事例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需要掌握这两种方法,能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演绎方法推断出新的结论。

3.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将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部分的过程,而综合则是将简单部分组合成复杂整体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需要具备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能够将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然后再将这些部分组合起来形成整体。
4.假设和验证
假设是关于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猜测或设想,而验证则是通过实践或实验来证明假设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需要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科学推理
科学推理是通过已知事实或前提来推导出结论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从可靠的数据和事实中得出正确结论。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四)增强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育中,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例如,可以通过组织科普讲座、展示科技作品、开展科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等,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五)提高科学素养
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实验教学: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其次,要多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再次,可以组织科技竞赛:科技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历程和趋势,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六)加强科学教师培训

最后,要加强科学教师的培训。教师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双减背景下,应当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
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科学教育培训和研讨会,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应当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探索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科学教育方法。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做好小学科学教育加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通过增加投入、强化实践、培养思维、增强兴趣、提高素养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2]胡卫平.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教育.2019(12).

[3]黄廷祝、田江《实验技术与教学》论文精选100篇.2016年8月1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李秀菊、刘晨、姚建欣主持翻译《科学教育研究手册》(扩增版)202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