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特点及治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特点及治理措施

汪毅

亨通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河道水系与城镇发展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的河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不管是生活污水排放还是工业废水排放,都对河道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会对城镇居民的用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对城镇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河道的污染,以期能为当地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河道质量管理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我国许多城镇沿江开发,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流域内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从而引发了水体污染、生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强政策的制定,加大投资力度,以提高河道的生态质量,营造人类的生活环境。

一、对河道水污染的问题分析

1.缺乏水资源

城市的水资源短缺,是指生活用水相对短缺,许多城市以水源为中心进行开发和建设,河道是城市生活和生产的淡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河道排放,从而导致了城市河道的生态调控功能不强。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河道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城市河道的水质已无法达到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平。这使得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并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城区水环境质量下降

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很多的废水,而忽视了它的环保价值,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类污染状况日趋严峻,造成了城市水体质量的持续下降。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城市发生了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污染是城市供水的一个主要来源,它对城市的供水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水质恶化和水污染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的实际状况来看,生活垃圾的组成品质往往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造成河道的水质恶化,进而造成河道的环境污染,对城镇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法律对环保

在我国水环境的治理中,要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即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要对由于污染而造成的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同时,要对每个“污染”的市民进行合理的治理与引导,以达到遏制“污染”的目的。然而,现在许多地方为了能够快速发展,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一些重要的法规和法规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使得个别企业的工业生产随意地排放着废水,对水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二、恢复城市河道的基本原则

1.城市河道的复原

对城市河网进行恢复,首先要考虑到河网的自然生态系统,河网的周围本来存在着多种生物,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河网的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河网外生物的差别越来越大。人们为适应自己的生存需求,对河道周边地区的防洪、用水和土地等进行了改造,导致其他生物的栖息地缩小,乃至灭绝。所以,在对河道进行整治时,要遵循河道的自然法则,对河道进行整治,对河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以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确保河道中其他生物的存活,并使河道的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2.尊敬历史文化

因此,在修复河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其历史和文化过程的尊重。在修复项目启动前,首先要做好对该地区人文景观数据的搜集,并根据保护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需求,对河道进行修复,确保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3.因地制宜

河川整治受水文环境、施工条件、治理要求等地质条件等多种地质条件的制约,其整治方案也存在较大差异,故河川整治工程应充分考虑本地自然条件。

4.对河道生态的重视

在整治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的理念,以“生态”为核心,以“水”为主线,构筑“水”与“水”相结合的“水”,以保证“水”的多样性。例如在修复工程中,必须对植被的选取进行严格的限制,才能降低河道的土壤侵蚀,也可以对河道进行适当的种植,提高河道的净化效果,并确保植被的生存概率。

三、城市河道水污染的对策

1.森林地建造

所谓的海底森林,指的就是大规模的栽种水生植被,以此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海底生态。当水生植被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分解并吸收水中的碳和翰林的物质,在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会让河道拥有更强大的自我清洁能力,改善河道的生态状况,还可以引进其他的物种,使河道的生态更加完善。同时,在水体中的植被生长期间,有关人士也能根据其生长情况来判定河道中的水质。如果植被的状况很好,而且河水清澈,那就说明河水质量很好,但是,如果植被的状况不好,或者已经死去,河水也很混沌,那就说明河水质量不好。因此,在完成了海底森林的形成后,必须对河道的水质进行观测,才能对河道的质量进行客观地评判。并采取投喂水草等措施,防止水草生长过旺,维持河道的生态平衡。

2.微孔曝气增氧

没有氧,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而对水进行氧的注入,可以促使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水的生态状况。所以,在对河道进行整治时,必须提高水中的氧水平,并持续提高微生物的成长,以确保河道具有更高的自清洁能力,从而减少对河道的污染。例如,可以利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提高水体中的氧浓度,并将水体中的氮磷物质氧化成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对水体进行修复的目的。

3.食藻昆虫的繁殖

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不受控制地排放,使得大量的含氮磷元素的物质被排放到河道中,从而引起了河道的水质超标,并引起了藻类的大量产生。水华的增加将使河道的自清洁性能降低,从而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抑制藻类的繁殖,而引入食藻虫,则可以解决藻类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当食藻虫将藻类吃完后,就能为水体中的其他动物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进而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使用食藻虫也不会产生泛滥成灾等危害,可以确保河道的生态环境的安全。

4.加大对河道的专门整治力度

尽管有关部门十分关注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牵扯到多个部门,在各部门间的权力不明确的情形下,造成了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效果不佳。要使水环境治理充分地起到作用,就必须将各部门的整体管理工作做好,并进行专项治理工作,设立专门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专项治理部门,确保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地进行,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河道的功能,降低河道的污染问题。

5.运用河道对城市气候进行调控

通过扩大水体覆盖范围,可以缓解“引致”效应,调控小气候,提升宜居水平。为此,开展河道生态修复,既要注重河道景观,又要确保河道通行便利,并能有效提升河道水面,达到调节城市小气候的目标。因此,调控的重点是,削减临水的大型建筑,将住宅搬离原本的水线,使风水可以通过陆地上的风向,达到降低热岛的目的。其次,采用多种植物配置方法,保持河道原始的生态,同时引入“陆”气入城,加强滨水区绿地的景观效果,围绕滨水区创建游憩区域。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体的污染将日益严峻,对城镇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河道的整治刻不容缓。因此,在对河道进行整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相应的人力、物力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河道生态的建设,并积极探讨合理的对策,使河道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成花.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特点及治理措施[J].治淮,2023(08):60-61.

[2]林滨.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实践[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2,5(08):72-74.

[3]周旋.关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策略探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2,35(03):95-97.

[4]李杰,冯万新,李芳.试析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7):101-103.